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陇城镇位于甘肃省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清水河(古名略阳川水)流域,地域开阔,气候宜人,有源自陇山的略阳川水经略阳城(古名龙城)、略阳道古城北,东向西流。相传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就诞生在这里。距今约8000年前的大地湾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陇城是远古文明的源头,又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娲皇故里”之称。明《秦安志》记载:“凉州故古今以陇为关焉,其山当陇城之北,有女娲庙,建于汉以前。娲皇成纪人也,故陇得而祀焉,今庙存而祀废矣。”陇城是古成纪的中心地带,相传女娲生于风谷,长于风台,葬…  相似文献   

2.
女娲与伏羲、神农并称"三皇",其事迹与传说反映了原始时代我国上古先民的真实生活与精神风貌。从文字学角度考察,女娲之名源自上古生殖崇拜基础上的杀母祭神和祖骨崇拜。从古文献考察,女娲与伏羲同为中华民族的创世英雄。女娲化育万物、抟黄土造人、与伏羲成婚繁衍人类等事迹,则证明她还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女娲正姓氏、置婚姻、通行媒,因而她又是中华民族的生育之神和高禖之神。由此可见,女娲事迹与神话传说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是尚待开发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3.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女娲为"三皇"之一。关于羲皇故里,过去学术界曾经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近年来濮阳、郑州等新说纷起,有的学者更是主张陕西平利为女娲文化的发祥地。经过认真考证和全面辨析,我们认为伏羲生地在成纪,甘肃天水是公认的"羲皇故里"。而女娲文化的发祥地不在陕西平利,也应在甘肃天水。  相似文献   

4.
蜀道申遗需要川陕甘三省蜀道沿线各城市联合开展。古人视为"不可轻弃"的巴蜀屏障故道陇南段和军事、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功能兼具之祁山道,以及屡屡改变天下格局的"诡道"阴平道在古道中地位重要、功能特殊,其众多的遗迹遗址历史文化价值很高,在蜀道申遗中不可或缺。陇右特色独具的陇城古城、"吴家军"遗迹和纪念地、《西狭颂》摩崖石刻、祁山和祁山堡武侯祠、杜甫祠等自然人文遗迹,伏羲女娲传说、牛郎织女传说、氐羌民族故地等文化背景,增加了陇南古道在蜀道申遗中的份量。起步晚的陇南在申遗时要注意避免走"建设性"破坏、急功近利等歧路。  相似文献   

5.
哈尼族的民俗文化、民俗体育文化与原始宗教联系密切。历史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宗教信仰,即基于"万物有灵"观念的多神崇拜。这原始纯朴的信仰使其观念无羁、思想无垠,对其延续至今的民俗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德昂族的神话传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德昂族古老的历史及原始的宗教信仰,体现了德昂族先民独特的自然观、宇宙观、和生命价值观。德昂族先民创造的以《达古达楞格莱标》创世神话为核心的"茶树崇拜"文化体系,对于研究和揭示德昂族文化的起源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伏羲女娲神话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伏羲和女娲的神话 ,自 194 2年闻一多发表《伏羲考》奠定了以后 6 0年图腾论解释的基本思路。“图腾”在人类学上本来就是一个泛化的概念 ,用它解释中国文化更是方凿圆枘 ,中国神话理应从中国历史文化因素的综合中求得解释。伏羲、女娲都是战国文献中新出现的人物 ,没有任何记载可以证明他们的故事传自史前社会。伏羲、女娲和洪水神话是大禹治水的派生或翻版。西南少数民族关于羲娲兄妹相婚再造人类的故事并非所谓血缘婚残余 ,而是在道教传播中“种民”之说的神话表述  相似文献   

8.
宣武区是北京市的中心城区之一,是一片蕴涵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京味文化特色魅力的土地。这里是北京建城、建都的肇始之地,3000多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使全国各地方文化之精华在此汇聚、交融、酝酿、沉淀,形成了独  相似文献   

9.
渭水流域在史前阶段是一个传说时代人物众多、文化丰富的重要区域。而地处渭水上游的天水地区,从华胥氏到伏羲氏、女娲氏、炎帝神农氏,再到黄帝,其故里多在这里。以大地湾、师赵村和西山坪等遗址为代表的前仰韶时代文化遗存在以及众多的仰韶文化遗址,以其完整的考古编年和系统的文化序列,真实反映了天水地区由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悠久历史,说明天水地区是华夏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仓颉造字的传说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仓颉崇拜。从文字学视角看,汉代许慎的说法较为理性,他认为汉字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这接近于文字产生发展的实际。从文化学视角看,仓颉造字说的文化势力在于它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感召了后代世人的心灵,从而形成根深蒂固、旷世不渝的汉字崇拜情结。  相似文献   

11.
内江,亦称之为"甜城",作为"文化之乡"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包括大千文化、糖业文化、夏布文化、书画文化等,建立内江文化特色的职业教育对内江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及城市品牌的塑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甜城文化出发来分析养成教育的的重要性、基本内涵、当地职业院校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探索了甜城文化下职业院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的历史上,英雄崇拜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各民族的英雄崇拜又有十分明显的区别。这在中西方文明史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赵城女娲陵自北宋以来即是国家指定的最高规格的女娲祭祀地,规模大,影响大。但解放前后陵庙建筑大多被毁坏,其辉煌历史已鲜为人知。但从庙内的千年古柏、古碑、御制祝文、历代颁布祭祀先王的诏令、文人墨客诗词等文物或文献可证一千年来赵城娲皇陵庙一直是朝廷御祭女娲的唯一正庙,其历史地位应该得到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4.
甘肃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陇右文化区的中心和腹地。天水历史上亦农亦牧的自然经济方式、华戎错杂交汇的人文生态氛围,以及此起彼伏的争战攻伐造就了陇人的尚武之风。诞生在天水的鞭杆舞是说明这一特征的主要文化案例之一。研究表明,天水鞭杆舞既是民俗艺术文化,又是民间武艺文化;它既有观赏性,也具一定的学术性。对其进行历史性的考察与保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文化价值进行挖掘与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特别是黄土高原的东部,到处都有伏羲、女娲的史迹与传说.比较著名的有延川伏义河、平利中皇山与女娲庙、临潼老母殿、洪洞娲皇庙与女娲陵以及芮城风陵堆.这些反映华夏民族古史最早阶段的珍贵资料,是激励我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女娲神话是中国最古老的神话之一,女娲人首蛇躯,既是伟大的始祖母,又是造人、补天的大英雄,集神格、人格于一身。有唐一代,文人们频频以女娲神话入诗文,经过不断地改造与移位,女娲形象日益丰满,女娲神话也渐渐步入了文学化的正轨,成为了重要的文学意象之一。  相似文献   

17.
桂西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对闭塞的社会环境里,对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及人的生老病死感到变幻莫测,从而产生一种对能控制各种不可预料现象的超能力的向往,由此而产生的“鬼神崇拜“,这种“鬼神崇拜“主要是通过一个祭祀仪式——巫舞来表现的,“巫舞“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研究和探索“巫舞“的形成条件和文化内涵,对了解和保护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现场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郁南"禾楼舞"的文化生态环境、变迁历程、体育文化功能及审美价值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郁南"禾楼舞"是古时百越乌浒人庆祝丰收,祈求风雨的一种祭祀类原始舞蹈,是远古巫文化与傩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经过了古越乌浒人,三国至唐代的僚人,以及之后的瑶族人和汉人的传承,经历了古越文化、瑶族文化、汉文化的影响,受到佛道等思想的渗透,是南江地区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缩影。郁南"禾楼舞"具有极高的体育健身价值、体育旅游价值、观赏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同时舞蹈本身包涵着一种集体主义和英雄崇拜主义的精神,表现出一种狂热豪放的激情浪漫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9.
姓氏,是人类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含有多种文化要素。通过对姓氏源流演变的研究,对历史长河中至今还遗留下来的一些重大课题,如:民族识别、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特色、民族融合等问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例如:佤族的姓氏——"父子连名"在中国56个民族中就是一个历史之谜,它是怎样形成的?它与"南诏国"时期彝语支系的先民有无亲缘关系?这些都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对上述课题的探索,将对古代云南民族的识别和文物族属的鉴定以及人类姓氏文化的研究有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早期家国一体化国家形成模式决定了祖先崇拜成为主流地位的宗教形式,自然崇拜被深深压抑未能充分发展起来,这导致中国古代自然神话呈现单调贫乏的面貌,神话发展一直沿着历史神话化的轨迹运行,祖先和文化英雄成为神话中的主角,英雄神话成为庙堂文学的大宗。与之相反,两河流域最早的国家形态是以城邦形式出现的,每个城市崇拜一个自然神,这决定了自然崇拜在古代两河流域宗教历史上长期占居主流地位,自然神话获得充分发展呈现发达面貌。透过神话这面镜子能够生动反映两大文明类型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