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如果有心留意,我们这个时代,其实是通过电视,来悄悄的改变一切的。事关国家命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最快最广泛的是经由电视来发布的。没有任何一种媒体能让男女老少、贫民贵族、文盲和知识分子坐在一起共同观看,并且各自都能从电视上获得各自所需的东西。要打倒一个人或者捧红一个人,消灭一种恶习或者提倡一派新风,就凭一个小小的屏幕就足够了。这个小小屏幕,可使全世界沸腾(如一场球赛,一场晚会),可让全世界沉默(如一个访谈节目,一个战争饥饿的镜头)。这个小小屏幕如一只无形巨掌,伸入到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从从容容地把玩着世界,可谓八面威风,无所不及。电视既高不可攀、妙不可言,又成了老百姓最平常最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电视在改变世界,在推动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我和所有的人一样乐此不疲与时俱进频频更换着电视机,大的小的黑白机子和大的小的彩色机子在家里出出进进。也和所有人一样一连吃肉一边骂娘——为好的节目叫好为不好的节目生气。爱也罢,骂也罢,但谁也不曾把电视机请出屋门,一个三岁小孩都  相似文献   

2.
对外传播是中国融入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成功的对外传播不仅可以为我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也可以提升我国的国家软实力。在中国进行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中国的英语新闻一直都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是我国进行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目前,汉语新闻英译是最常见、最有效的对外传播报道手段  相似文献   

3.
病句逆伦     
外国人看汉语,都觉得其妙无穷。比如关于中国女排战胜古巴女排的消息,有的报纸的标题是《中国队大胜古巴队》,有的报则标以《中国队大败古巴队》云云。初学汉语的外国人会奇怪:中国队究竟是胜了还是败了?其实,那前一个标题的意思是“中国队大大地战胜了古巴队”,后一标题意为“中国队大大地打败了古巴队”,都说得通。就语法来讲,前一个为主动句,后一个是使动句,犹如分别说“我胜你”和“我使你败”一样。如此弯弯绕,别说外国人,就是没学过汉语语法的国人,有时也弄不明白,所以文人们给大众写文章,还是老实一点)L为好。类似…  相似文献   

4.
正当S.H.E唱着"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时,其实中国人反而并不以汉语汉字为荣,譬如外文流利的假洋鬼子会被赞,却从来不会有人因汉语流利表扬谁。毋庸置疑,汉语汉字是最具表象力的汉文化核心元素,或曰软实力。通常被诠释为爱国主义的国族认知,汉语汉字是绝对绕不过去的基本支撑点,而一个伟大的国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也正是这些迥异于他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读书:当代中国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 读书在当代中国一直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书自然是读书人天天都在读的,但人与人读的书不一样.于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读书,只能先把它界定在通常意义上的文化人、知识分子的读书.比较而言,文化人的意义又更宽泛一些,退而求其次,只说说知识分子的读书.  相似文献   

6.
钟祥 《新闻爱好者》2011,(12):156-157
自春秋时期士阶层从统治阶级阵营里独立出来以后,隐与仕、出世与入世、独善与兼济的矛盾便如同形与影一样,始终困扰着中国的一代代知识分子,从而导致了中国知识分子处世的双重人格。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中,真正的隐士是  相似文献   

7.
钟祥 《新闻爱好者》2011,(6):156-157
自春秋时期士阶层从统治阶级阵营里独立出来以后,隐与仕、出世与入世、独善与兼济的矛盾便如同形与影一样,始终困扰着中国的一代代知识分子,从而导致了中国知识分子处世的双重人格。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中,真正的隐士是很少的,即使像孟浩然那样的“迷花不事君”的高沽之士.也是苦于“欲济无舟楫”的缘故,才不得不“自首卧松云”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在线生活”已经绵绵的改变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网民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大约3小时。这里远远比美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活跃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论战     
论战,也可以叫作争论,辩论。客气点说,也可以叫作对话,商榷。老百姓的解释最明白无误:打嘴仗。我们这代人生于和平年代,基本上是幸运地赶上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时期。六十年基本无战事,在中国历史上少有,对老百姓而讲,算得上是太平盛世了。虽说是太平,但也有"战事",就是经历了大大小小的运动,见到了各种各样的论战,最典型的当然要数"文化大革命"。好  相似文献   

10.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语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成分。我们知道,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表达能力最丰富、也是音乐性最强的语言之一。它对我们广播人来讲,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取之不竭的宝藏。充分的认识汉语的音乐性,不仅可以提高广播记者、编辑、主持人的认识层次和审美层次,更对我们广播文稿的写作实践有着现实的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精确性和模糊性两个方面,其中精确性是相对的,而模糊性则是绝对的。语言也是如此,既有精确性的一面,也有模糊性的一面。汉语更是  相似文献   

12.
今年老舍一百岁。当然,自1966年8月24日以后的岁月,他是在那个世界里度过的。老舍的死,即使在那个大批知识分子被迫害惨死的荒唐年月中,也是一件很突出的历史性的大事。再没有比老舍之死更能说明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历史时期丧失人性的极致了。老舍是一门心思的  相似文献   

13.
追逐艾柯,未必都与阅读有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是当代欧洲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也许还是最博学的作家。作为当代意大利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在西方,几乎每一个知识分子的书橱里都会有他的书,在中国,也有许多人购买艾柯——只是,他们未必都是为了阅读  相似文献   

14.
汉语是中国语言的同义词。 汉语是世界上最有个性,最需要费力气去学、去练、去体味的语言。 由于“个性”,由于“费力”,内含的优质、劣质往往同在。关键是怎样很客观地承认它的优质,怎样去冷静地识辨它的劣质。最终的目的又是如何使它的优质转化为优势,如何使它  相似文献   

15.
正自然界是最丰富多彩的,但它正在走向高度统一,而高度统一正在摧毁自然界。为了满足世上几十亿人的口腹,现在世界上只剩下七种主要植物供人享用,或许将来只会剩下产量最高的稻米、小麦、玉米和番薯,其他产量稍低的谷物会逐步被遗弃——粮食的多样性正在遭到破坏。单一食物最让人担心病虫害,世人将来会不会因某种灾害而活活饿死?新闻是最丰富多彩的,但它也正在走向高度统一,而高度统一正在摧毁新闻界,也在摧毁受众。我们的新闻是一样的,标题是一样的,导语是一样的,甚至连版面也是一样的,而一些网络连假新闻都是一样的——我们的大脑仿佛是激光照排机,永远只能看到表面,没有一点逻辑思维能力和透视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记者:您曾经说过“记者最重要的素质是激情”,您能解释一下吗?李希光:教授新闻学和教授其他学科是不一样的,做一个好的媒介从业人员,他应该具有的最基础的,而且是最重要的素质是“激情”。我认为没有一个职业比记者更伟大,他是站在一个道德的最高地,记者没有自己的私利,他是站在公众的立场上的,代表老百姓和公众,因此要投入100%的激情。因此培养记者的老师首先也要有100%的激情的投入,这样他才能感染学生,给他们以激情。老师对自己的事业,记者对自己的工作都要投入激情。记者:你对当前中国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教育最想…  相似文献   

17.
张志进 《新闻窗》2012,(4):109-109
一、在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框架下实现价值提升《现代汉语词典》中,“平民”的解释是“泛指普通老百姓”,而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是指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将报道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都落实于普通百姓的身上。在新闻内容的报道上,新闻的选材应围绕老百姓所关心的话题,报道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有关中国的国际地位,我个人从来没有用过“崛起”一词。根据我上中学时语文老师的讲解,“崛起”这个词似乎含有点突然性和排他性的味道。而中国实力的明显增长是靠那么多老百姓和知识分子在中央领导下团结奋斗,用一点一滴的辛勤汗水和心血逐步积累起来的,是一个和平发展的过程,属水到渠成,对别国有利无害、有帮助无威胁。  相似文献   

19.
带着感情写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专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格外关注,原因在于它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用电视再现了当今中国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在这里,老百姓是主角,出现的都是我们身边可以经常遇见的人和事,使我们感觉到了人间的温暖,领导们可以从中了解民情,老百姓则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感,一下子缩短了电视与普通观众的距离,赢得了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亿万电视接受者。然而,当我们翻翻报纸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些新闻稿件中出现了一种见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形容词?因为事物的状态千差万别,需要大量的词汇来形容它们.世界太丰富了.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的道理,也不会有两个相同的人,所以也不会有两个相同的主持人.人活在这世界上被人记住的,常常是与众不同的地方,要是所有地方都和别人一样,那"你"还以什么资本被称为"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