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家的猫》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阅读课文,是继《鱼游到了纸上》(写事)及《火烧云》、《观潮》(写景)之后的一篇写物的散文。这篇文章,文笔清新,感情充沛。作者老舍先生通过对大花猫古怪性格和它刚满月时十分淘气的描写,抒发了...  相似文献   

2.
突出重点把握阶段——谈第四组讲读课文的理解与教学建议□吉林省教育学院邓治安一、关于《我家的猫》的理解与教学建议这篇课文集中写了猫,猫的前面用“我家”来限制,告诉读者:作者笔下的猫,是他最熟悉的猫,他所以能写得真实、具体,是他长期细致观察的结果。这篇课...  相似文献   

3.
《猫》,作者当初是把它当作小说或小故事来写的,而并非一篇“纪实”的记叙文。但由于它短小精悍,对猫的观察与描述又十分精细。我们也不妨把它当作一篇记物的  相似文献   

4.
弱者的呐喊     
《猫》是郑振铎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中的首篇,写于1925~1927年间,其时正值中国处于急剧变革的时期,作者目睹了在社会变革巾底层人民的不幸遭遇与命运。这篇小说,作者正是以猫的悲剧.来揭示下层人民的悲剧。猫逃难前的一声“眯呜”.既是受难者惨烈的叫声.又是弱者临终前的呐喊。  相似文献   

5.
语文大师老舍写的《猫》一文,文笔清新,感情充沛。作者通过对猫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特点的描写,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我们在教学这篇散文时,应从阅读的角度入手,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美。结构美写文章如同做针线,应该瞻前顾后,一针一线,有条不紊。《猫》一文就是这样具有针线细密之美。课文分两段写了大猫和满月的小猫。第一段先总写大猫的性格“古怪”,接着分三层写了“古怪”的  相似文献   

6.
《猫》是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在《猫》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猫与鸟、猫与人、人与人的对比以及人的思想、情感前后变化的对比。以“对比”为支点,可以撬动《猫》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对比手法在《猫》这篇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猫》(六年制小语第八册第4课)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笔底凝深情,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维妙维肖的刻画,生动传神的文笔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一)抓总起句,理清课文结构作者在细致入微的观察基础上,采用总分结构布局谋篇。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后,可从课文结构入手,抓总起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思路,理清课文结构。课文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既是第一大段的总起句,又是课文的重点所在。全文紧紧围绕猫的古怪性格谈猫写猫,进行布局谋篇。教学这篇课文,除了懂得猫的  相似文献   

8.
《猫》选自《郑振铎文集》第一卷《家庭的故事》。作者在《自序》中说:“我写这些故事……并不是我自己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决不是旧事的纪实。其中的人物更不能说是真实的。”这说明《猫》是一篇小说,在初一可作为一般记叙文来教。作品虽然写的是家庭生活中养猫的琐事,作者却能精心构思,小中见大,把养猫和人们的情操、品质联系起来,写得波澜起伏,形象逼真,真挚感人。  相似文献   

9.
《猫》一文中,作者把猫可爱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猫的喜爱之情。因此,体会作者的“爱”,是理解课文中心的关键。 可把课文分为两部分学习。前三个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作者通过写猫的古怪性格,来抒发对猫的喜爱之情。学习这一部分,可用几个提问把学生的思路引到  相似文献   

10.
王静静 《山东教育》2011,(25):28-29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的四篇文学作品,两篇精读课文——《白鹅》和《猫》,两篇略读课文——《白公鹅》和《母鸡》,一则语文园地。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前两篇课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课文《猫》《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这几篇课文同样写动物,但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因此,运用的表达方法也有所不同,语言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从句入手认真读书理解内容──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古井》教例评析德保县教研室黄志平第八册第五课《古井》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作者写井是为了写人,赞扬古井是为了赞扬故乡人民。学习这一课,不仅要使学生读懂《古井》这篇课文,还要初步掌握读懂课文的基本要求和...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的四篇文学作品,两篇精读课文——《白鹅》和《猫》,两篇略读课文——《白公鹅》和《母鸡》,一则语文园地。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  相似文献   

14.
《猫》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先生平实的语言文字以及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足以使之成为一届又一届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每次教学这篇课文,我都是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猫性格的古怪和淘气可爱,进而体会作者发自内心的对猫的喜爱之情。这次,我改变了教学思路,从作者对猫的情感入手,让孩子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谈谈对猫的印象以及作者对它的感情。孩子们的直觉很敏锐,很容易  相似文献   

15.
一郑振铎的《猫》是一篇文字朴实、描写生动、感情丰富、寓意深刻的作品。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将它与《荔枝蜜》、《小麻雀》、《挖荠菜》等组成散文单元。但是,作者是把它作为小说的。《猫》写于1925年11月,被收在1928年作者自己选编的小说集《家庭的故事》里。作者在《家庭的故事·自序》中指出:“我写这些故事,……并不是我自己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决不是旧事的纪实。其中人物更不能说是真实的。”长期以来,特别是“五四”前后,一虚一实,大体是区分小说  相似文献   

16.
语文第八册第24课《猫》一课后面的第一个练习是这样的:“猫的性格有些古怪,结合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这种性格的?”小学第八册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和中等师范学校新编《阅读和写作》课本第一册第一单元单元练习的教学参考资料,也全都照搬课文第一句,认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并且从课文  相似文献   

17.
《猫》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美文。全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流露出了作者美好的生活情趣。该文行文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拟人手法运用得当。依此特点,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8.
《英语自学》1998年第3期上,有穆念伟老师的一篇短文《Cat 一词小议》。该文别具一格,读后让人耳目一新,只是觉得文中对习语 grin like aCheshire cat 的解释有点欠妥。穆老师是这样写的:grin like a Cheshire cat[Cheshire(柴郡)是英格兰西部一郡名,估计那儿的猫面部常是笑状]。从这句“估计那儿的猫面部常呈笑状”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个习语的出处不甚了解,“估计”错了。本文就 grin like a Cheshire cat 的出处作一解释和补充,以  相似文献   

19.
<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全是赞颂名人可贵精神品质的,另外三篇分别是《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与其他三篇课文以及以前学习过的众多写人记事类课文有显著不同,它篇幅短小,就短短四个自然段,描述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的一生。其中最能突出文章中心,表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是第三自然段,作者也只写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的《狼》写了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共三则,第二则被选人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成为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还有《猫》《斑羚飞渡》《华南虎》《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