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 研究基于开放式引文数据库提出的新型期刊评价指标Jfactor以及其与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关系,分析Jfactor的特点,并对我国期刊评价提出启示。[方法/过程] 结合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软件对高能物理领域期刊的指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主要包括Jfactor与impact factor、5-year impact factor、eigenfactor score,同时将指标之间作比较研究。[结果/结论]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Jfactor与impact factor相关性最强,其次是5-year impact factor,与eigenfactor score的相关性相对最弱。相对于impact factor,Jfactor的计算数据更加透明,而且充分考虑了开放数据对论文引用的影响,对我国期刊评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使用2015—2022年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CR)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近年来SCI期刊的影响因子(JIF)变化特征及其对科研评价的影响。研究发现,2015—2022年期间高JIF的SCI期刊比例增加,低JIF的SCI期刊比例下降,JIF整体出现连年上涨趋势,且2021、2022年涨幅显著增加。这说明SCI期刊的JIF正在经历泡沫式膨胀且情况日益加剧,而中国SCI期刊的JIF增长率更甚于世界平均水平。JIF膨胀表面是论文数量和参考文献列表长度扩张的产物,但受益期刊精英群体和受益作者群体的推崇才是其增长的内在驱动,其侧面反映了追求高JIF的学术风气依然高涨,将造成JIF指标的进一步强化和滥用,引发更多有关结构性歧视和学术公平性的矛盾。此外,JIF前50位期刊多数保持稳定,其中知名期刊家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国SCI期刊数量仅占世界总量的1.45%,在2022年JIF前50位期刊中只有1家,国际影响力较小。培育国内高影响力期刊,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进行期刊质量、效益、贡献多维评价,并结合同行评议开展科研综合评价,是破“SCI至上”、弱化JIF膨...  相似文献   

3.
张丽恒 《今传媒》2011,(4):111-112
JIF作为一种更为科学的期刊计量评价指标,已经成为衡量学术期刊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JIF评价体系的指标特点,阐述了CS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两大核心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并分析了JIF在期刊评价方面具备诸多突出优势。指出学术期刊建设应以JIF为"标尺",同时勾画出JIF在持续提高学术期刊办刊质量方面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5个学科的SCI期刊和论文为研究对象,取不同底数的对数对每一学科论文被引频次进行转换,计算各期刊对数矫正影响因子(IFlog),以各期刊IFlog除以所在学科所有期刊IFlog平均值,进行学科标准化处理,创建学科标准化影响因子(cnIFlog),探讨cnIFlog在学术期刊跨学科评价中的优越性。研究结果显示,5个学科期刊的IFlog均呈正态分布,且无论同一学科还是不同学科期刊的IFlog1.5、IFln、IFlog5、IFlog10之间均呈100%正相关(r=1.000,P=0.000)。与影响因子(IF2018)、平均影响因子百分位(average impact factor percentile,aJIFP)、期刊PR8指数(journal index of eight percentile rank classes,JIPR8)、IFlog和相对影响因子(relative IF2018,rIF2018)等指标相比,cnIFlog1.5(category normalization for IFlog1.5)在5个学科期刊中变异程度最小、与aJIFP和JIPR8的相关度最高,具有理想的区分度和稳定性。无论同一学科还是跨学科期刊评价,cnIFlog1.5均是理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领域有哪些学术期刊,如何评价这些期刊,如何向这些期刊投稿,是科研人员迫切关心的问题。作为学科馆员,有义务为读者提供学科期刊指南。文章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利用EI Compendex进行检索,通过对检索结果进行刊名分析,确定该领域最常用期刊,根据JIF、EI核心收录比以及期刊出版者评价期刊,利用全文数据库或搜索引擎检索期刊投稿指南。  相似文献   

6.
期刊PR8指数:一个新的跨学科期刊评价指标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基于论文被引频次8个区段百分位数排序(percentile rank 8,PR8)赋分,尝试构建新的跨学科期刊评价指标:期刊PR8指数(journal index for PR8,JIPR8),并检验JIPR8的跨学科期刊评价效果。[方法/过程] 选择JCR中8个学科301种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每种期刊的JIPR8,并与其他几个跨学科期刊评价指标进行比较,检验JIPR8跨学科期刊评价的敏感度和稳定性,以及与其他跨学科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结论] 在选择的所有指标中,8个学科301种期刊JIPR8的变异程度最低,说明其用于跨学科期刊评价的稳定性最好;不同分区期刊(Q1、Q2、Q3和Q4) JIPR8的组间差异性较为明显,仅次于期刊影响因子百分位(journal impact factor pencentile,JIFP),表明其对优秀和一般期刊的区分度较好。认为JIPR8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跨学科期刊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科技期刊评价的核心问题是缺乏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实际上,作为人类知识表达的一个重要产出机制,学术期刊与生俱来就具备市场的特性,真正优异、顶尖的科技成果,都应是摆脱了学术权力导向的干扰,而在市场优胜劣汰法则中孕育出来的. 科技期刊影响力应遵循“受众即市场”规则 引文分析法被视为评价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与影响度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科技期刊的评价普遍以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作为其主要的衡量标准.就中国的科技期刊而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会通过被引总频次、影响因子、他引总引比、即年指数等文献计量指标,将科技期刊的影响力进行划分.因此,过去科技期刊的管理体制,往往富含着简单粗暴的评价色彩.即“引文索引”(CI)决定一切:迎合了引文技术的期刊可能投机取巧成为“核心期刊”,而真正为科技界研究者认可、能够为科技事业提供发展的期刊反而落选.  相似文献   

8.
网络中心度用于期刊引文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图书情报学期刊数据实证研究了网络中心度用于期刊引文评价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中介、点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都比影响因子更接近同行评议的结果,可用于期刊引文评价;但接近中心度相对不宜用作期刊引文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尽管使用数字来量化研究的科学价值过于简单,但整个科学界越来越依赖期刊影响因子(JIF)评价科技期刊。美国西北大学学者Amaral及其同事认为JIF自身及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他们提出一种全新的期刊排名计划JRS,并通过翔实的数据验证了JRS比JIF排名期刊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与JIF不同,JRS采用数学模型来刻画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期刊影响力评价是科学计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应用领域,对于优化期刊质量、促进科学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综述国内外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从传统指标、影响因子系列评价指标、H指数以及衍生指标、类PageRank及其衍生指标、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基于社交媒体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以及跨学科期刊评价方法出发,总结现有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的特征及其不足之处。[结果/结论]现有评价指标融合度较差,较少考虑引文偏态与自引问题,且新兴的基于社交媒体的评价方法可行性有待商榷。未来应重视深度融合评价指标,引文偏态改进方法多样化,社交媒体期刊评价方法规范化以及跨领域期刊评价方法体系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ISI的Web of Science中的SSCI数据库,对1996~2008年8月期间收录的24种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引文进行了期刊共引分析,并绘制了图书情报科学研究的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显示,目前国际图书情报学领域主要分为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两大部分.图书馆学研究大致包括网络资源组织、数字图书馆、开放获取、知识组织、用户服务等主流学科领域;情报学大致包括网络计量研究、信息(引文)计量研究、科学计量学理论、科研指标与评价、信息检索及用户检索行为理论研究、电子信息系统与服务及用户行为研究等主流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2.
期刊引用认同指标在期刊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以CSSCI图书情报领域的18种期刊为例,以这些期刊在2009年全年登载论文的参考文献为研究对象,从CSSCI数据库中获取数据,统计分析各期刊的引用认同。结果显示:期刊引用认同指标(引文量、篇均引文量、英文引文比、期刊引用广度、自施引率、引用半衰期、期刊集中因子、认同期刊影响力等指标)与CSSCI来源期刊定量与定性评价指标并不明显相关,但这类指标可以反映期刊载文的内容特征与偏好、对国外科学文献和对其他学科文献的利用程度、期刊的办刊定位、学科的发展模式等等,在综合评价期刊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期刊评价指标SJR、JIF和H指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SSCI与SCOPUS收录重合的38种国际图书情报期刊为例,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对SJR、JIF和H指数三种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并对三者的优缺点进行归纳。结果表明,SJR、JIF和H指数三者呈线性关系,但由于SJR同时兼顾期刊被引数量与质量而更优。最后,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结合集成影响指标(I3)和h指数构成I3型多变量指标框架,获得发文矢量X=(X1,X2,X3)和引文矢量Y=(Y1,Y2,Y3)、集成发文指数I3X=X1+X2+X3和集成引文指数I3Y=Y1+Y2+Y3等多变量指标。实证研究显示:整体h核分布适用于评价学者,h核指数X1和Y1适用于评价大学的核心影响力,集成指数I3X和I3Y适合替代期刊影响因子JIF。多变量指标为学术评价提供了结合I3和h指数优势的多维视角,可丰富学术评价测度。图5。表4。参考文献18。附表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随着社交媒体和电子出版平台的兴起,利用期刊在Twitter上的关注度来评价期刊能够对传统的期刊评价方式进行补充,发现该指标与传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并以期最终构建合理的期刊社交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方法/过程] 根据《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的社会科学版,选取国际图书情报学领域影响因子前30位的期刊作为该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为了研究altmetrics指标与传统的基于引文的评价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利用Spearman非参数相关性分析对期刊Twitter提及频次与8个传统指标(总被引数、影响因子、5年期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论文数、引文半衰期、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分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统计结果显示,JASIST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和Scientometrics是本领域中在Twitter上受关注度最高的期刊。期刊Twitter提及频次仅与期刊特征因子间存在中等的显著相关性,与其他指标间存在较弱的相关性。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其他期刊,在Twitter上设有官方账号的期刊明显得到更高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引文评价与同行评审方法相结合进行论文评价的思路,利用F1000数据库随机获取同行评审指标论文131篇,利用WoS、JCR、ESI及ImpactStory检索工具获取每篇论文的常用网络计量指标,探讨与同行评价相关联的网络计量指标,并将其替代同行评价纳入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综合评价能弥补单一类型指标评价的缺陷,实际的计量评价中采用相对指标和标准化处理,可以消除不同学科领域的影响因素和期刊数量的差异性,使评价具有跨学科、跨时间的可比性,通过对指标间相关性和相似性分析,可简化、替代或扩展指标。通过调整指标权重,突出同行评审在评价模型中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首先通过对期刊以及机构评价中的标准化指标进行较深入的比较,分析在学术期刊评价中不同类型指标对评价结果有效性的理解,探寻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主要属性特征及等效测度指标。其后按照普赖斯提出的知识累积金字塔式模式,构建基于非参数统计的评价指标-分布权秩得分(分布得分),该指标按照对数法则对不同引用量区间的文献赋予不同权重,并考虑研究领域引文网络的节点中心度,选择入度中心度(被引量)衡量文献在知识传播中的位置。最后,选择核心版SCI生物学领域的46种期刊作实证分析,并将本文所构建的分布得分指标与常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做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利用CSSCI (2004-2006)年数据对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期刊的发文、引文及期刊评价指标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了解《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的研究特色,提高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学术期刊评价缺乏同时对期刊影响力与期刊知识扩散能力的评价,为此本文构建了学术期刊影响深度与影响宽度的评价框架,并提出期刊综合影响指数的概念:采用被引频次、影响因子、h指数评价期刊影响深度,采用扩散因子、新扩散因子评价期刊影响宽度,通过期刊影响宽度与影响深度计算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利用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CNKI)的引文数据,对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SSCI期刊的研究表明:期刊影响深度、期刊影响宽度、期刊综合影响指数均服从正态分布,统计指标特征相近;期刊综合影响指数与评价指标正相关,说明该指标评价是稳健的;期刊综合影响指数与自引率、载文量无关,可以防止指标人为操纵。表5。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20.
期刊影响因子的历史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55年,我第一次在<科学>杂志上提出了影响因子的概念,接着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支持下,尝试性地出版了遗传学引文索引,继而于1961年出版了科学引文索引(SCI).H.Irving和我创立期刊影响因子来帮助选择增加源期刊.我们认识到那些为数不少且被大量引用的期刊应该收录到科学引文索引中.如果仅依靠期刊的发文量来选择期刊,一些发文量小的期刊将不可能被收录;所以,我们创立了期刊影响因子(JI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