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以来,金华晚报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积极有效的舆论引导,以系列报道、系列评论、政策解读等多种报道手段,深刻挖掘,重点解剖,引领企业在金融危机中辩证处理好“危”与“机”、“热”与“冷”、“大”与“小”的关系,给企业发展鼓劲头、增信心;同时,加强民生关怀,在报道油盐酱醋、家长里短的变化中让老百姓看到温暖。  相似文献   

2.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重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可见,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九十年代以来,大陆传媒也提出了“人文关怀”的口号,强调传媒活动中要有人文关怀的理念。那么在报纸编辑中要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昵?下面从几个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与人文关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图书馆界的重“技术”轻“人文”倾向,以及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的重“输入”轻“输出”诱导图书馆在日常工作中重“藏”轻“用”,致使出现人文关怀弱化甚至失落现象。给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带来莫大启迪的美国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LibQUAL 项目和清华大学借鉴LibQUAL 进行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评价调查正在呼唤着呼之不出的人文关怀。文章剖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的业内现状,并就人文关怀的实施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报纸编辑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新闻知识》2006,(1):79-80
人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重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可见,人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人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九十年代以来,大陆传媒也提出了“人关怀”的口号,强调传媒活动中要有人关怀的理念。那么在报纸编辑中要如何体现人关怀昵?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  相似文献   

5.
高铭 《新闻窗》2013,(1):33-34
一、目前我国新闻媒体人文关怀缺失的表征 传播学者施拉姆说过:“传播是各种各样技能中最富有人性的”。新闻传播应人民的需要而产生,因服务人民而存在。“为人并有利于人”是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些属性决定了“以人为本”就是新闻传播的题中之义,而“人文关怀”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延伸和发展。然后,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尽管多数媒体高呼“关注民生冷暖”、“倡导人文关怀”的口号,但是不少新闻作品却频频出现违反人性、  相似文献   

6.
江宁 《声屏世界》2009,(2):62-63
面对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企业生存压力加大,竞争风险不断加剧。在这样的大气候下,企业和企业家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需要更加开明和宽松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7.
这几年,“人文关怀”颇受新闻媒体关注,这是让人感动的事:我们终于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更多的关注我们人类自身了。也正因为是对人这一鲜活的个体和群体的关怀,“人文关怀”类的作品才会广受关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同其自觉的“人文关怀”意识是分不开的,而且总结优秀的纪录片,“人文关怀”是他们的共性之一。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新闻与写作》2004,(2):16-17,34
在传媒处处张扬着“平民视角”、“人文关怀”的今天,如果我们认真考察一下。就不难发现,目前新闻报道中广泛存在的“人文关怀”其中相当一部分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和具有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9.
黄蔚 《新闻窗》2008,(2):114-114
当前,各行各业乃至全社会都在大力地提倡人文关怀,一时间,“人文关怀”迅速“走红”,成了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时髦名词。那么,什么是人文关怀,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它呢?“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何斌 《声屏世界》2009,(6):53-53
“人文关怀”一词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今天我们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对人类命运、幸福与痛苦,对人的存在、价值与尊严的强烈关怀和承担责任的精神。在当今这样一个强烈呼唤人文关怀的时代背景下,当代新闻传媒中所应渗透的人文关怀意识及其效果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胡蕊 《中国广播》2004,(6):45-47,52
近年来“人文”渐成时尚,“人文”二字成了无所不在的关键词,学者们言必称“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人文积淀”,就连新建楼盘的广告语中也不忘宣传“人文环境”……目前,几乎可以随时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平台上发现人文关怀精神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人文关怀,是当前新闻报道“含金量”的一个衡量标准。“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特别关心贴近人的精神层面的问题”,其核心就是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新闻报道讲人文关怀,就是要强化受众意识,以受众为中心,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寻求与观众人性化的平等交流,解读普通人的生命意义,增强新闻传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其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昭示着思想政治工作已开始注重关心人内心的感受,体现出我们党对民众的真切关怀、社会对人的真情关爱以及心理和谐对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第五届服务宣传周于5月29日隆重开幕。开幕式别具一格,有市领导出席讲话,有企业家向图书馆赠送图书与设备,有上图授与少数关怀图书馆事业的名人专家“荣誉读者”证仪式。有以“图书馆与企业”为主题的双向交流会。有企业家、文化人与  相似文献   

15.
董璞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142-143
企业报要想做好民生新闻,首先要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要能“以小见大”.民生新闻的采写要把握住人文关怀的内核,要充分发挥宣传民生、引导民生、反映民生的重要作用.民生新闻要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使企业报牢牢掌握住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皇始宬”和“天一阁”建筑为例,揭示出了“中国古代图书馆建筑是中国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实质。其实质为:“皇始”和“天一阁”是中国图书馆建筑中的经典之作,它承古开今,集人文思想之大成,更显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所以,其功能不仅是作为藏书和读书之所用,更重要的是为读者营造了人性化的人文关怀、合情合理的人文科学、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现实和理想交会的人文艺术和建筑与自然合一的人文景观。这种典型的反映在中国古代图书馆的人文关怀,不仅对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更对今天我们的图书馆建筑有启发和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阳 《记者摇篮》2004,(5):12-13
“人文关怀”是近年来新闻传媒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上网搜索,竟得8 万余条。但究其词意,居然发现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就连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也找不到具体的诠释。综合各家所言,笔者认为,“人文关怀”指的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强调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从某种特定意义上来说,“人文关怀”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绝大多数的新闻报道都是围绕着人与人有关的事物,围绕着对人的关怀展开的。我们曾有过不那么看重人的时候, 有过把“人性”、“人道”当成靶子批判的时候。因而,对于提倡“人文关怀”,我是举双手赞成的。曾有文章认为,“人文关怀”这个词用得太滥了,不用也罢。对此, 我不敢苟同。纵观我们的社会现状,不是  相似文献   

18.
毛更伟 《中国广播》2011,(10):22-24,8,11
在传媒产业迅猛发展的时代,新闻报道当中的人文关怀缺失成为媒体人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中央新闻单位“新春走基层”报道成为通过媒俸采访报道彰显人文关怀的典范。本文结合“新眷走基层”的成功案例,再度探索广播报道当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论述了如何把人文关怀融入到报道当中。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工作是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工作,是传媒企业经营管理的“生命线”、“向心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社会臼益融入全球化体系,人们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这些变化,无形中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传媒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每一个传媒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必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人性关怀是一种“从人出发并回归到人”的价值体现,其实质就是“通过确立人的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