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加培 《大观周刊》2011,(24):45-45,47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完整的直觉,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从感情朗读、联系生活、品词析句、启迪想象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语感。  相似文献   

2.
杨秀花 《大观周刊》2011,(41):123-123
1、指导感情诵读。培养语感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朱作仁教授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感知和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也是语言学习中长期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积累和结果。语感强的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理解透彻、表达得体,交际中显出较高的效率。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语感培养。  相似文献   

4.
马苏蕊 《大观周刊》2012,(51):298-299
何为“语感”?“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根本基础。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的要求。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有效教学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语感的培养.将其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和岩 《大观周刊》2012,(44):142-142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语感的形成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就学不好语文。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切实加强语感训练。  相似文献   

6.
靳春会 《大观周刊》2011,(40):156-156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由语言文字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感对一个人学好语文、接受或输出语言文字信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语感增强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鉴赏力、表达力都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语感?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对语言的感知。播音学教授吴郁下的定义是:“语感是指对语言的一种直觉和悟性,表现为对语言符号及各种语言现象的感受深度和运用能力”。①即语感属于直觉思维。从接受学的观点分析语言形式所承载的信息不仅仅在于稿件本身,还在于接受主体的再创造。播音员和主持人作为传媒与受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自己首先就是接受主体,他们在拿到一篇稿件之后,通过备稿、分析、理解、最后才用有声语言去传播给受众。播音学博士生导师张颂教授在《真话实说——名主持人访谈录》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有声语言起着…  相似文献   

8.
韩俊英 《大观周刊》2011,(41):130-130
1、语感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心理机制 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是个体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简称之为“半意识的言语能力”。由于语文是一种?社会?现象.语感必然是社会的人对其有认识、情感?内容?的言语全方面的直觉感受与判断.因而决不只是一种语言知识.而是和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深刻而丰富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崔静 《大观周刊》2012,(20):251-252
英语属于语言文字学科.牢记一定量的词汇.是学好初中英语的前提:所以说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词汇储备,对人们流畅表达自己思想内涵、参与社会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著名语言学家里弗斯曾经说过:“成功运用一门语言的关键是掌握一定的词汇量”。  相似文献   

10.
郭令群 《大观周刊》2011,(23):218-218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朗读,就是用清新明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传情达意的一种语言艺术。朱熹曾经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相似文献   

11.
一、理解语感的重要性 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掌握语言习惯的—个较高级的阶段,是人们在阅读中具备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编辑应该具备的.怎样更好地把握书稿内容,向读者传达美的语感,既赢得读者的喜爱又符合市场的需求,就要求编辑形成敏锐、正确的语感.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对语感的重要性予以了阐述.1926年,著名教育家、出版家夏丐尊先生首先提出了"语感"的命题:"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①他指出,读者"若不能透切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②同时,他也提出,编辑只有"理解一切文字",能够"透切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准确地把握书刊内容,高质量地向读者"传染语感".这里指出的"传染",意为注重感染、渲染,是语言文字使用中的较高级形式,达到了感染、渲染,就会产生更加有效的传达效果.夏丐尊先生对语感的论述,充分体现了老一代出版工作者对语感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2.
肖玉清 《青年记者》2010,(16):35-36
何谓方言?这个概念早在周代就出现了,即“殊方异语”。国内的《辞海(语言文字分册)》中对“方言”也这样定义:“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各有特点,是语言分化的结果。”在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背景下,方言的存在有着社会普遍性。  相似文献   

13.
吴孝勇 《大观周刊》2011,(19):119-119
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感性,快速领悟性;分析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分解性。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要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二者的有机融合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我是新余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节目主持人,先后主持了经济综合节目和青少年专题节目。实践使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广播节目主持人,不仅要精心组织安排节目内容,而且要具备良好的播音语感、音感和情感,这是在当前新闻潮流中,致力于优化广播节目质量。强化广播收听效果的必然要求,本文想就广播节目主持人如何把握,发挥好“三感”艺术谈些自己初浅的认识。先说“语感”。广播语言是一种听觉语言。正如老舍所说:“耳朵不像眼睛那样有耐性,听到一个不爱听的或是不懂的话,马上就不耐烦。”所以,广播节目主持人在选择,运用广播语言时,一定…  相似文献   

15.
张贵林 《大观周刊》2011,(30):169-169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任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6.
黄彩霞 《大观周刊》2012,(6):212-212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相似文献   

17.
张万增 《大观周刊》2012,(23):147-147
在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重感悟已成了大家的共识,但在没有找到一条恰当的培养语感能力的途径时,朗读似乎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我认为应该速读与精读相结合,在读中揣摩语言,培养语感。固定程序阅读,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想象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的直觉感应能力。加强语感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灵敏和准确的良好品格。语感教学就是在教学者有计划、有目的的控制下,以语文知识为先导,以语言实践为主线,以语感能力培养为落脚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参与作用,指导学生自己去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并作出理性分析,提高语感层次。  相似文献   

19.
吕向梅 《大观周刊》2012,(39):238-238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们逐步知道了要想学好英语,不需要多读.体会它在和人交流时的的感觉,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但教师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和书籍是知识的宝库,阅读是摄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它既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人的文化气质,也能够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积累词汇和语言材料,因此,古代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那么如何上好语文阅读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