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人皆知鲁滨逊·克鲁索的故事,他是丹尼尔·笛福蜚声文坛的小说中的主人公。他所乘的船只遇难,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他在那里经历了许多惊险的事件,特别是和那些来到荒岛上的食人野人相遭遇的情节,尤为惊险动人。大家都知道,鲁滨逊与野人进行了激烈的搏斗,从他们手中拯救了一个他们准备饱餐的奴隶。后来这个奴隶就成了他的仆人“星期五”。最后,一艘过往的英国船只使他离开了这个渺无人迹的荒岛。你也许知道,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是根据一位英国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扣克(1676—1721)的  相似文献   

2.
正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出生在日本长崎,父亲是一名海洋学家,母亲是家庭主妇。石黑一雄5岁时,由于父亲的工作关系,他随父母来到英国。自此之后他彻底地离开日本,待他重返故里时已经是1989年。石黑一雄在距离伦敦20英里的萨里郡的格德福德郊区度过了童年。因为父母当时并无长期定居英国的打算,所以每年都会有远在日本的亲属为他寄来一套日语  相似文献   

3.
一八一九年八月十六日,阿尔比城玛内热广场,有一个叫做路易·巴尔萨的穷苦农民因谋杀罪被推上了断头台。罪犯的兄弟贝尔纳有个儿子名叫奥诺雷·巴尔扎克,是个正在努力写作以图登上文坛的二十岁青年。这一事件对巴尔扎克说来“很不光彩”,他对人向来闭口不谈——更何况对他叔父的犯罪事实本来就缺乏充分证据。他总是把历史上的巴尔扎克·德·安德莱格家族说成是自己的祖先,尽管事实并非  相似文献   

4.
在英国,新一代青年作家正在蓬勃崛起。尤其在小说界,他们辛勤耕耘,成绩斐然,逐渐确立了小说家的地位。这些文坛新秀主要有马丁·艾米斯(老一辈最负盛名的小说家金斯利·艾米斯之子)、A.N.威尔逊、萨蒙·拉什迪、格雷厄姆·斯威夫特、蒂莫西·默、威廉·博伊德、伊恩·麦克尤恩和朱利安·巴恩斯。他们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崭露头角,构成英国小说界中一股充满生机的创作群。马丁·艾米斯是这批年轻作家中的出类拔萃者。他最富激情  相似文献   

5.
徐威 《世界文化》2013,(8):28-28,29
一V·S·奈保尔,著名英籍印度裔作家,1932年8月17日出生于特立尼达岛的一个印度家庭,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毕业后定居英国,与拉什迪、石黑一雄并称为"英国移民文学三雄"。奈保尔的作品多为描写印度、非洲等第三世界的人的生存状况,表现后殖民时代的世态人心。多元复合的文化背景,使其在东西方两大文化间徘徊,作品  相似文献   

6.
诗人之家     
罗塞蒂一家被驱逐出意大利,但父子五人却名载英国文坛。十九世纪不乏伟大的作家,却没有任何一个家族能在文学及艺术上与罗塞蒂一家相齐名。他们便  相似文献   

7.
本篇选的是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年轻时的恋人杰西·钱伯斯给她友人信件中的部分内容。D.H.劳伦斯是本世纪初英国文坛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他的自传体小说《儿子和情人》中的女主人公爱米丽据评论家所说是以杰西·钱伯斯为原型塑造的。杰西·钱伯斯与劳伦斯在青年时代曾保持了十多年的友情。此信真安地反映了杰西·钱伯斯与劳伦斯断绝来往前后的经历,读者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对劳伦斯这位有不平凡经历的作家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墓志铭是指墓碑上诗体或散文体的铭文。国外许多文学家的墓志铭 ,或幽默 ,或抒情 ,别有情趣。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逝世后 ,葬在故乡斯特拉特福镇的教堂附近 ,他的墓碑上刻着他临终前撰写的诗体墓志铭 :“看在耶稣的份上 ,好朋友 ,切莫挖掘这黄土下的灵魂 ;让我安息者得上帝祝福 ,动我尸骨者定遭亡灵诅咒。”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活到94岁 ,是世界文坛上少有的长寿者 ,他为自己选定的墓志铭极富幽默情趣 :“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 ,这种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英国著名诗人雪莱于1822年在海上遇难。人们为他镌刻的墓志铭引用了莎士比亚戏…  相似文献   

9.
高永 《世界文化》2007,(2):9-11
弥尔顿是17世纪英国文坛最杰出的诗人,《西方正典》的作者哈罗德·布鲁姆认为“弥尔顿在经典中的地位是永久的”,这主要是指他的《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而言的,特别是《失乐园》被认为是经典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0.
天命之年得王位1714年8月,54岁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在浓雾弥漫中乘驳船来到英国,他此行的目的是继承英国王位。乔治一世登上英国王位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奇迹”。虽然乔治一世声称他继承英国王位是顺理成章的,然而实际上有不下50名信奉天主教的王室亲戚都比他有优先权。那么,  相似文献   

11.
骆庆 《世界文化》2013,(2):14-17
2003年3月,英国曾进行了一次关于评论历史上最伟大医生的民众调查,约翰·斯诺高居榜首,被评为“最伟大的医生”,素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却只能屈居第二。约翰·斯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全科医生,已在麻醉学和流行学领域都颇有建树,尤其是他在1854年绘制的“霍乱地图”更是成为经典的医学案例,斯诺对霍乱传播途径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并首次提出预防霍乱的措施,对于防止19世纪英国恐怖霍乱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约翰·斯诺也由此被尊称为“流行病学之父”。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10月5日,瑞典文学院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诺奖评审委员会认为石黑一雄通过"极富情感震撼力的作品揭露出我们与世界的模糊表象关系下掩藏的暗域"。所谓的"暗域",在石黑一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是人类的记忆、创伤与忏悔。纵观石黑一雄目前已出版的主要文学作品(七部长篇小说和一部短篇小说集),大多围绕着主人公对早年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背后     
1910年,拉丁美洲,巴西北部地区一块干旱贫瘠的土地——“灵魂之河”。贫穷的布雷维斯家族成员有父亲、母亲、20岁的大儿子通奥和一个12岁没起名的小儿子——人们只管他叫“小孩”。一家人靠制造粗砂糖为生。布雷维斯家族为争夺土地同邻居、富裕的费雷拉家族发生了争斗,从此两家便有了血仇。仅在几个星期前,布雷维斯家最大的儿子因纳西奥被费雷拉家杀害了。现在一轮新月出现了,因纳西奥衬衣上血迹已经干了,变成黄褐色。二儿子通奥为哥哥报仇,追踪并“宰掉”了杀害他哥哥的仇人。于是,按照宗教仪式,两个家族达成暂时的休战协议。但是在下一轮…  相似文献   

14.
蓝菲 《世界文化》2008,(12):16-17
阿根廷小说家、诗人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是拉美文坛乃至世界文化之林中一位充满传奇色彩和戏剧性的作家。他曾经获得过“富门托”文学奖,“布克”文学奖和西班牙“塞万提斯”奖等多种国际文学大奖,是继聂鲁达,卡彭铁尔等大师之后拉美文学史上又一位独具魅力的文学宗师。  相似文献   

15.
一个受尽歧视的孤儿,他长着一头黑色的头发,戴着眼镜,每年都到霍格瓦兹魔法和巫术学校学习。之后,他便有了一边串充满幻想的奇遇。这个男孩就是英国童话故事作家罗林笔下的《哈里·波物》系列故事的主人公哈里·波特。《哈里·波特》一出版便受到读者们的欢迎,其中不仅有孩子,还有许多成年人。哈里系列的第一部1997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发行后,随即风行世界,至今这套系列的前三部已经被翻译成31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售出了3000多万册。最近哈里系列的第四部《哈里·波特与魔幻炎杯》的出版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再次刮…  相似文献   

16.
<正>英国汉学家、史学家、作家哈罗德·阿克顿(Harold Acton,1904—1994)以向世界译介唯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为中西文化互鉴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与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交集,对其唯美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中,阿克顿始终处于“他者”位置,其在牛津文坛的名望虽极一时之盛,却终未被列入牛津文学核心圈,更因学派之别被排斥于布鲁姆斯伯里主流文化圈之外。因阿克顿与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诸多成员有过交集,他得以用“他者”身份审视该文化圈的人物与动态,反思集团及其成员的长处与弊病。  相似文献   

17.
D.H.劳伦斯是英国20世纪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巨星,他最富盛名的作品如《儿子与情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虹》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杰作。俗语云"出名要趁早",劳伦斯才23岁便有一部作品刊布在相当具有影响力的《英语评论》上,于是他被当时的文坛中人呼作"天才"。谁曾料想这一天才作家不仅在创作上不走寻常路,而且他个人的婚恋生活也极富创造性,甚至可以称之为歇斯底里的疯狂。因为,这个出身于普通矿工之家的青年,在短暂相遇  相似文献   

18.
瘦小而结实的托马斯·潘恩是“美国革命的舆论家”。在危机时刻,他的檄文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他的第一本小册子于1776年1月出版。当时,在是否脱离英国宣告独立的问题上,各殖民州仍然存在着分歧。有的州指使它们的代表们在“大陆会议”上反对脱离“母国”,成千上万的人举棋不定。1月10日,潘恩发表了一本名为《常识》的小册子,号召人民不要犹豫,奋起抗争。他写道:“自由,正在全世界遭到践踏,被驱逐出了亚洲和非洲……英国已发出警告,要与自由分道扬镳。啊,接纳自由这个逃亡者,赶快为人类建立避难所吧!”  相似文献   

19.
钟华 《世界文化》2008,(3):36-37
《变形记》是卡夫卡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历来为评论界所关注,对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变形的阐释多如繁星,但多数人只着眼于文本中潜藏着的异化现象,把他塑造成物化世界的牺牲品。然而,甲虫之谜却少有人注意,即小说的主人公为何一定要变成甲虫而不是其他呢?小说开篇,主人公就被抛入陌生的异己世界:“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变形作为既定事实被主人公默认,他并没有思考变形的缘由,直至他最后凄凉的死去,作者从未交待或暗示主人公与甲虫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刘伟 《世界文化》2006,(10):44-45
乔治五世“:最卓越的集邮家”1910年至1936年在位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被公认为世界集邮史上的第三号“邮坛巨星”,在邮品的收藏上仅次于两位集邮大王费拉里和塔普林。但更多的集邮文献认为他是世界“最卓越的集邮家”,因为他不但在邮集存世方面胜于费拉里,而且在积极参与和领导集邮活动方面也胜于塔普林,他还有重要的邮学著述,藏品也曾在国际邮展上获奖。这些都是其他“巨星”无法比拟的。英国皇室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即开始有了集邮的传统,其藏品之丰富闻名天下,尤其是那部“皇家邮集”令世人向往。维多利亚女王的次子威廉·欧内斯特·艾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