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钢琴在我国的发展已有上百年历史,赵元任在上世纪初创作的《和平进行曲》是目前发现并留有资料的最早的中国钢琴作品。从二十世纪以来,我国诞生了许多优秀的钢琴家,并将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和文化与西方钢琴艺术的作曲技巧相融合,创作出了众多具有民族风格的优秀钢琴作品,为我国钢琴创作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起到了推动作用,奠定了我国民族钢琴音乐在世界钢琴艺术体系中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主要讨论了我国钢琴艺术是如何逐步开始吸收、融合世界各地多种多样的钢琴音乐形式和风格的,以历史脉络为主线进行了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创作历程的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赵元任是我国近代知名音乐家、语言学家,他的音乐作品广为人之,其中钢琴作品对中国钢琴创作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举例说明赵元任在语调研究中所贯穿的音乐创作手法和在歌曲创作中所运用的语调性特点,再从赵元任的两首钢琴作品的内部结构来进行分析,以期说明其与语调研究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赵元任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学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尤其是在艺术歌曲及合唱创作方面,《海韵》便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本文通过对这首作品歌词与曲式、旋律以及和声等创作技法的分析,来揭示赵元任先生的创作手法,进而为演唱和指挥这部作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钢琴是一种外来文化,怎样使它被中国人广泛接受与欣赏,从早期的赵元任先生,国立音专师生们再到解放区音乐工作者们,中国几代作曲家一直在创作中努力探求着.他们将西洋的作曲理论与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创作之路,文章以20世纪上半叶为历史跨度,以创作时间为先后,分别阐述了他们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初,第一首中国钢琴曲于1915年正式发表以来,我国一代代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们为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孜孜不倦地创作着。"华人音乐大师"谭盾,在他的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中对现代技法的运用,是新时期中国钢琴作品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6.
中国早期钢琴教育模式有以下五种形式。教会模式对中国的钢琴事业起到了启蒙作用;留学模式培养了萧友梅、黄自、赵元任等为代表的接受过西方音乐教育的中国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他们把钢琴教育的火种带入中国;外教模式使外国著名钢琴学派传入中国,他们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优秀的演奏家;普通教育模式大大拓展了中国的钢琴受众范围;专业教育模式则将中国钢琴事业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的良性发展轨道。这五种教育模式的直接后果是诞生了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钢琴作品以及钢琴演奏家。  相似文献   

7.
巴托克的钢琴作品具有丰富的个性、多样化的形式等特点,研究巴托克的钢琴作品对了解和接触20世纪的钢琴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巴托克创作的《六首保加利亚节奏舞曲》和《钢琴小曲14首》两部钢琴作品是其主要的钢琴代表作。因此本文主要对《六首保加利亚节奏舞曲》和《钢琴小曲14首》这两部钢琴作品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相同点以及差异。  相似文献   

8.
我国钢琴艺术历经百年坎坷,在兼收并蓄多种创作手法中,突出了我国传统民族器乐手法的发展,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钢琴音乐。而在我国钢琴音乐民族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钢琴作品创作中出现无法回避的问题,这就有必要对创作手法特征进行总结,以便为广大音乐同仁提供一些微不足道的参考,使之创作优秀的钢琴作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汪立三根据唐代诗人李贺的同名诗、运用十二音体系创作的钢琴曲《秦王饮酒》的标题与原诗作的解读,强调了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应熟知原诗作的时代背景,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钢琴作品《皮黄》是由当代作曲家张朝所创作,在2007年"帕拉天奴杯"首届中国音乐(钢琴作品)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此创作也是当代中国钢琴音乐中结合并运用京剧素材取得较高艺术水平和极具影响力的作品。本文从《皮黄》的音乐内容,创作特色,及在演奏中容易忽视的细节方面进行分析,意在分析钢琴曲《皮黄》在创作中对于京剧素材的运用、中国乐器的模仿以及对中国民族化风格的表达方式,并从中探讨在实际演奏的诸多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丁善德的钢琴组曲《春之旅》,在探索创作中国钢琴作品的道路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作者介绍了此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创作动机;其次针对丁先生个人对创作道路的探询,指出了此作品在其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全曲多角度的分析,阐述了此曲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最后作者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比了与它同一时期产生的其他钢琴作品的不同风格,更进一步指出了《春之旅》这部钢琴组曲在探索创作具有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发展道路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黎英海先生创作的钢琴作品《阳关三叠》中,对古琴艺术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做了具体的研究,从作品的发展来源入手,由内而外的进行分析。内对其中蕴含的古琴文化,其外模仿古琴音乐的创作技法。将这首传承千年的中国音乐推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13.
具有中国音乐风格的钢琴作品的创作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沉淀逐渐受到中外音乐界的一致好评,具有良好的声誉,但是在我国高校钢琴课程教学中对于国内钢琴作品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于中国高校钢琴学习者而言中国钢琴作品应该是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一部分,不仅对于学生学习中国风格的钢琴创作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宣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陈其钢先生是一位世界知名的中国作曲家。其作品的创作形式涉足了几乎所有的器乐领域,如:为单簧管而作的作品《晨歌》;为长笛与竖琴而作的作品《回忆》;为钢琴而作的作品《京剧瞬间》、《二黄》;为室内乐六重奏而作的作品《水调歌头》;为大提琴与交响乐而作的作品《逝去的时光》等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其中,《京剧瞬间》是陈其钢为数不多的出色钢琴作品之一。本文对陈其钢《京剧瞬间》创作特点研究分为三个部分来分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作者以及《京剧瞬间》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是从《京剧瞬间》的音乐文本出发,结合"京剧"、"行弦"和"五声性"元素来分析这首作品的音乐特点及其艺术表现;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京剧瞬间》的演奏要点。  相似文献   

15.
解放前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缓慢,初期主要人物为赵元任、萧友梅、李荣寿等,主要作品有《和平进行曲》、《霓裳羽衣舞》等;30年代代表人物有贺绿汀、陈田鹤等,代表作为《牧童短笛》、《序曲》、《血债》等;40年代代表人物有江文也、丁善德等,代表作有《儿童钢琴曲四首》、《春之旅组曲》等。  相似文献   

16.
周雯 《铜仁学院学报》2012,14(3):122-124
现今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和演奏发展非常迅速,而使用这些作品进行钢琴教学却做得不够,钢琴教学民族化程度与中国钢琴作品创作和演奏的发展明显失衡。文章就如何使用中国钢琴作品发展钢琴的民族化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赵元任先生是国际知名的语言学家,也是中国语文改革的先驱。赵元任生前以高超的智慧创作了三段“奇文”,在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的赵氏的《语言问题》中我们可以完整地读到这三段“奇文”。这本书是赵元任50年代末在台湾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的演讲记录,集中反映了赵氏的语言学观点和语文改革思想。全书共十六讲。在第十讲“语言跟文字”里,赵元任编了三段全是用同音字写成的故事,第一段为全是“尸”(shi)音节的《施氏食狮史》,  相似文献   

18.
奥地利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曾师从贝多芬学习钢琴,十五岁起即在维也纳从事教学、演出与创作。作品达一千余首。他的钢琴练习曲对于训练手指以及演奏技巧具有一定作用,在许多国家被广泛采用为钢琴教材。其中《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号);《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号);《钢琴快速练习曲》(作品299号);《手指完善的艺术》(作品740号);《高级技术练习曲》(作品365号)在我国常选作主要钢琴教材。  相似文献   

19.
中国钢琴变奏曲是我国钢琴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徐振民钢琴《变奏曲》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优秀作品,创作手法多样,情感内涵丰富,形象塑造鲜明,作品的展开线索有着较强的情节性和逻辑性,并有着较强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钢琴是作为西方乐器流传到中国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作曲家开始将中国的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相融合,从而产生了中国钢琴作品。而中国的钢琴作品在创作方面大都是以改编的形式出现的,诸如:将民歌改编成为钢琴曲,进而使得中国钢琴改编作品呈现出中国话的特点,即:民族化、中国审美标准等等,推动了钢琴在中国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