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静 《新闻世界》2011,(10):173-174
近年来,网络歌曲以其明快的旋律,通俗的歌词,直白的情感表达,迅速"走红",出现了一批传唱度极高,深受网民喜爱的歌曲。网络歌曲一方面属于商业制造的一环,另一方面也是传递文化的重要工具。而许多关于流行音乐的研究都发现,爱情是流行歌曲的主要类型。本文分析了网络歌曲所呈现的爱情观,并探讨相关文化现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传播中的文化现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尝试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国际互联网络空间的文化现象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从90年代开始,国际互联网以空前的速度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的进程。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粉墨登场,网络传播活动的出现促进了网络文化现象的出现。本文认为,网络空间的文化现象的产生是建立在传统的受众获得了空前的传播自由以及网络空间的信息交流的巨大自由度基础之上的。网络文化是一种群体化、多元化、多层次和极具创造性的文化形态。根据网络文化的这几个特点,可以对网络文化分别进行分类。本文对根据网络文化的群体化所区分的两种文化形态——网络媒介文化和网络亚文化群体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大众文化在网络传播时代的命运及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网络炫富族对财富的大肆宣扬和对自身的刻意包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精神空虚、身份焦虑和价值迷茫.网络炫富现象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思潮,引起了媒体和网民的高度关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负面影响.面对网络炫富现象的蔓延,保持理性批判,坚守道德底线,促进文化自觉,是建构网络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环境中的“碎片化”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别从网络技术、阅读心理学和网络社会文化的多个角度,对网络阅读的碎片化问题成因和读者心性的碎片化解构,以及网络阅读环境的离散性信息切片现象分别加以论述,从而进一步确认了网络阅读在本质上与传统阅读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无厘头"文化现象呈现在大众面前,刚刚平息的"贾君鹏事件"更是把这一现象推向了顶点.这是网民的行为艺术还是商业炒作手段?本文从网络推手、网民、媒体三者及其之间的互动剖析这一现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网络链接是互联网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网络服务中的一种.然而作为一种新技术,网络侵权问题层出不穷,主要集中在著作权、商标权和反不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问题上.为了规避网络链接侵权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郦丽 《视听界》2007,(4):78-79
一、始于现象 现象一:“在网络共享的狂欢气氛中,在Flash搞笑大戏台上,雪村成了网络大街上围观面积最大的杂耍团的当家名角。”2001年,音乐工作者雪村因《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而在网络上一炮走红。他给自己确定了一种介乎曲艺与流行歌曲之间的音乐风格——“音乐评书”。这种经由网络捧红的音乐评书,专辑大卖,深受各大众传媒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华语乐坛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中国风"流行歌曲浪潮.本文在总结分析"中国风"现象来龙去脉的基础之上,运用阿多诺的流行音乐理论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一个较为深入的批判性解读,认为中国风歌曲在制作上存在着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的特点,在听众接受上存在着精神涣散和听觉退化,而其具有的怀旧情结能够起到社会粘合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不良文化现象在网络上泛滥成灾,其中包括色情、暴力、迷信和邪信息,网上民意放大和失真现象严重,网上道德逐渐沦丧等等。这些现象已经成为威胁文化安全的世界新公害、引起了世界和国的高度重视,构建优秀网络文化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今天这样一个媒介融合与信息互渗的时代,网络不仅成为媒体融合的中介,而且正成为一个数字化互动的复合媒体。在新技术支撑体系下,网络与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共同构成了今天的新型媒体。在这一新媒体语境下,网络文化不仅成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网络社会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们已步入一个读图时代,视觉文化大行其道,图像传播是视觉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网络自拍也作为图像传播的一部分成为流行,各种自拍照片充斥在社交网络之中。网络自拍现象的盛行有多种原因,这一现象对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志容 《河北科技图苑》2007,20(5):90-91,94
网络文化是随着国际互联网出现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文化现象,它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论述了网络文化对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提出了网络文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齐向楠  张欢 《东南传播》2011,(6):128-130
Doodle文化是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它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折射着网络时代文化融合的现象。Doodle文化所反映出来的是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表达方式等形成了强烈冲击的同时,又与传统文化形成了互动共生的局面,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二者的相互融合,对于发扬传统文化、构建网络文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网络热词是草根文化在网络平台上自我展示的产物。热词是由网络草根民众创造或发掘的、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且流行的词汇或句子,大多来源于官方对某一新闻事件的公开声明,其中关键性语句为网民关注,通过反讽、戏拟、谐音等手法,借助网络互动渠道形成有别于原意的新词,强调或暗含质疑、批判等含义,带有很强的娱乐大众和黑色幽默性质。热词集中反映了网民对某一公共事件、某种社会现象或者特定的思潮观念的看法、态度和评价,传达了最广泛的草根民意,真  相似文献   

15.
靳卫敏 《传媒》2015,(17):77-78
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逐渐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作为一种信息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并且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本文全面研究了校园网络文化的概况与特点,深刻分析了校园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教育和成长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的规制及有效措施,以期为大学生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匡野 《传媒》2017,(22)
在信息时代,随着网民群体日渐壮大,网络文化从最初的小众文化、精英文化逐渐发展成为当下的大众文化、流行文化.早年间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小范围文化信息传播生态,已经被当下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生态重组为全球性的网络文化虚拟社区,区域性、地域性的市井文化已然被具有高度全域性、社群性的网络文化所替代.对同一话题的讨论脱离时空限制,从线下转到线上,人群聚集的方式也由传统社会的空间集合体衍变为全新的网络社会组织,并由此派生出一种全新的社会规范和文化范式——网络文化.在这一过程中,网生内容对网络文化具有极强的形塑作用,同时,由于互联网所具有的强互动性,网络文化对网络内容同样产生了强大的作用力,二者自始至终处于一种无限动态循环的过程之中.对此,本文即以网生内容中较为重要的网络剧作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其与网络文化间的双向建构过程,探讨其对于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形塑作用及网络文化对网络剧生产所带来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万怀 《新闻界》2013,(17):47-50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传播,也是一种特定的社会传播现象。网络流行语汇集了某个社会时期或阶段公众的集体记忆,获得了集体的认同,并借助网媒进行话语的扩张,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象征符号。本文基于网络流行语的社会传播语境,对网络流行语的流行范式与社会传播意义进行解读,为认知与把握当代社会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的发展和变迁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聂丛 《新闻爱好者》2012,(11):32-33
网络时代信息的传者与受者合二为一,网民对信息的传播和接受有更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与此同时,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热点事件、群体利益博弈事件时有发生。网络造句现象在此背景下出现并迅速形成一种新的网络文化现象。笔者发现目前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很少,本文试就网络造句现象的特点、产生原因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网络在一定意义上说决不仅仅是某种单一的技术现象,同时也表现为符合时代潮流的社会文化现象。网络在其并不算长的历史中还处于展开的阶段,但你却不得不承认,它与当今的文化运作已经有了非常广、非常深的关系。而作为媒体,尤其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受众对其都保持着一种积沉良久的信用感。那么,当网络成为具有传播价值的媒体的时候,它的信用度和信用能力又处于一种什么状况呢?一媒体即媒介一词,来自拉丁文“medius”,为中介、中间的意思,是指可立于中间或中介而为人们信赖的事物。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可赖以传…  相似文献   

20.
另类网络娱乐文化现象形成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网络歌曲、网络文学、网络聊天、网络动漫、网络短信等诸多网络文化形态的出现及流行,无疑成为带有时代特色的精神文明成果,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改变。这些在当今网络文化中最富生命力、辐射范围最广、蔓延速度最快的文化形态与主流文化迥然有异,它们以其多元、活泼、自我、解构和调侃的特质构成了网络文化世界的另类风景,并逐渐成为一种现象,在此姑且称其为“另类网络娱乐文化现象”。之所以由另类的形态而跃升为现象,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