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少年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这种在教学预设上长期的“精雕细啄”,使数学课堂教学在普遍意义上陷入了这样一种状态:教者“以本为本”,习惯于从既定的教案出发,用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使学生只能跟着教师,亦步亦趋,被动地接受一个个数学结论。这样的课也许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但这种理念下的课堂缺乏活力,有悖于我们的初衷。学生如同“被折了翅的雄鹰”再也难以展翅高飞。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这种在教学预设上长期的“精雕细琢”,使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本为本”,习惯于从既定的教案出发,用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学生只能跟着教师,亦步亦趋,被动地接受一个个数学结论.很多时候,当我们为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陷阱”而兴奋不已时,当我们为自己课堂上规范的流程、缜密的操作而暗自得意时,当我们为学生的默契配合,亦步亦趋而深感欣慰时,课堂上那流淌不息的教学情景却从我们身边一次又一次地流逝.  相似文献   

3.
数学文化视角下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贯注重“双基”,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拥有厚实的知识储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借助数学问题的解决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这种教学优势明显表现在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数学解题能力强、考试成绩好.然而,大量的解题训练也产生了这样一种尴尬:有部分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甚至以远离数学为择业标准.这种二律背反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数学教育价值取向有关.教师给学生展示更多的是科学的数学而非作为文化的数学.  相似文献   

4.
一、以学生为本组织课堂教学 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引路者”的作用,指导、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学生为本,在学生的最近数学发展区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以学生为本组织课堂教学 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引路者”的作用,指导、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学生为本,在学生的最近数学发展区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怎么想比这重要一千倍。”由此可见,读懂学生非常重要。它既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以“读懂学生”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处处体现“以生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这里,笔者从以下方面具体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彭金茹 《考试周刊》2011,(50):69-70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深刻说明了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当发生变化。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就如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数学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撞击”的场所.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正像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工作,从心理策略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数学应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认识规划的思考.这一教学理念促使我们对现行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尽可能避免那种不顾学生学习水平和认识能力的个性差异,致使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现象.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学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使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就要求教师具有分层的意识:即在教学时,对教学内容、速度、方法、效果都应因人而异,尽可能地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实现数学教学的最优化.在高三的数学复习教学中,要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对话式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本文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从新课程理念角度谈谈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分层意识的运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注重学生潜能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他们本身也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资源”.那么,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教学中如何去实施呢?下面结合本人多年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对话教学指的是以言语为基本形式,通过师生之间的自由言说、评议、讨论、质疑等形式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种现代教学观指导下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中.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教学内容”,实现了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促使学生的学习在积极主动对话与合作中达到知识生成,从而使言语的交往沟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下是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方式的一些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提倡“以生为本”,倡导的是尊重、民主、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数学的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最现实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黎雁 《中学理科》2007,(6):16-17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我国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这充分说明新的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等一切教学手段都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一段时间以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这种在教学预设上长期的"精雕细琢",使课堂教学在普遍意义上陷入了这样一种状态:教者"以本为本",习惯于从既定的教案出发,用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使学生只能跟着教师,亦步亦趋,被动地接受一个个数学结论。这样的课也许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但这种理念下的课堂缺乏活力,有悖于我们的初衷。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育应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注重学生潜能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他们本身也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资源”.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都应充分尊重对方的人格情感,这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交流合作的基本前提.那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相似文献   

16.
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本,强调了“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就必须从传统的灌输式数学课堂教学中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构建“参与”型数学课堂,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是一条可以尝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龚爱峰 《考试周刊》2009,(43):81-81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的有效性是实现“以学生为本”这一核心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怎样组织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学生怎样活动,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才能实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这些都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把学生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不是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思路教学,而是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也就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以重新定义:交往互动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和学习者,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  相似文献   

20.
记得一代数学大师陈省身在北京举行的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曾为青少年数学爱好题词,写的是“数学好玩”四个字,但作为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加点“味精”,使教学内容尊重“儿童化”,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学数学,达到“数学好玩”的这种境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