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当代中国杂技艺术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演出地点从撂地摊、马戏大棚到剧场,演出内容从单纯技巧到艺术升华再到文化内涵的介入,演出形式从友好出访、商业演出到跨国合作,当代中国的杂技艺术经历了传统演绎、创新、发展的过程。可以说,当代中国杂技艺术是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探索与创新、借鉴与学习融合得最好的一种艺术方式。以观众的审美需求为追求目标,以世界潮流不断涤荡艺术观念,  相似文献   

2.
一、现代杂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不断的增强,观众已从原来单纯对杂技技巧的欣赏,转变为对综合性杂技艺术美的追求,杂技作为一项传统艺术,也正由通俗向雅致、由惊险刺激向轻松优美转变,它已从当初的纯技巧表演逐步演变成为以技巧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综合艺术手段不断追求更高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层次的舞台表演艺术,目前国内方兴未艾的杂技剧正是这一转变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正杂技作为一门雅俗共赏的表演艺术,其发展趋势已然趋向于多元化。杂技创新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将现代杂技推向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让更多观众欣赏到中国当代杂技的表演艺术。杂技表演艺术的本质内容是技巧,从"技"到"艺"不仅是演员完整地展现技巧,更需要用创造性的故事实现从绚丽技巧到独特艺术形象的过渡。在惊险绝妙、跌宕起伏之外还要给观众碰撞心灵的感受。因此,杂技需要改革和创新,在观众审美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杂技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技巧与节目编排中,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舞美与杂技     
贺敏奇 《杂技与魔术》2012,(4):50+53-50
杂技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瑰宝,它以惊险、奇特、高难的艺术手法来满足观众的审美追求和艺术享受,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以前人们观看的杂技,谈不上舞台美术。传统的表演杂技的艺人大都是在街上摆摆地摊、耍耍功夫,或在大棚内单纯展示高难度肢体技巧的表演,来博取观众的喝彩。在进入舞台的最初阶段,人们的审美要求仍然是集中在杂技的技巧和难度上,常常以那种单纯简单的蓝天白云布景来衬托,忽略了舞台艺术综合美感。因此,杂技舞台的布置十分简陋,无论是舞台的背景、灯光、音响、服装等,与杂技的表演都没有太大的联系。今天,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杂技表演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不再像以前那么单调,单纯讲究杂技技巧的表演,以前那种单纯的蓝天白云布景已经不能迎合观众观赏的口味了。现在的杂技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艺术,不再是片面地追求技巧难度,而是讲究杂技表演的整体性,以高难技巧为主导,配合灯光、布景、服装、音响等,使杂技表演成为整体和谐完美的表演艺术。人们在观赏杂技表演时,不仅要观赏杂技表演动作的高难技巧,而且还要在观赏杂技的表演过程中获得一种视觉上、听觉上美的享受。观众欣赏杂技表演出现了新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5.
深厚的草原文化为民族杂技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元素,民族杂技剧《成吉思汗风》就尝试把蒙古族的情感表达、审美习惯、民族精神融入到杂技创作中。杂技虽然是以技巧展示为主的艺术,不长于叙事表达,但用意境表现剧情、用音乐传达情绪、用舞美再现历史、用表演刻画人物,不仅避免了单纯的技巧,也使杂技晚会有了主题思想。通过《成吉思汗风》的创作实践和艺术探索,我们尝试着为民族杂技的深入发展开辟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这就对杂技艺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提高杂技演员的表演能力是重要一环。一、表演能力欠缺是当前杂技演员的短板我国的杂技艺术在无数从业者的努力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经过改革开放这四十年的发展,我国杂技不仅在技巧上始终在国际杂技舞台保持着领先水平,而且在节目编创、舞  相似文献   

7.
当今,我们意识到单纯的杂技技巧已很难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了,于是一批以杂技技巧为主体,融音乐、舞蹈等于一体的新型杂技出现在舞台上,让人们感受到了较高文化层次和艺术修养在节目编排中产生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形成了技与艺相结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杂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汉代就已经形成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随着当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精神生活需求逐渐提高,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要求也随之提高。原来的杂技节目过多注重技巧的难度系数,而现代杂技已融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身,更注重舞台的美感呈现。一杂技表演艺术的主要内容就是技巧动作,因此,技巧  相似文献   

9.
杂技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和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从内容到形式,以至舞台美术(包括服装、道具、灯光、音响)都在出现新的内涵,这是新时代与时俱进的需求所致,也是杂技艺术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今天走进剧场欣赏杂技,首先映入眼帘的不再是单调的舞台灯光,而是色彩纷呈、明暗交替的气氛光;演员的服装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杂技服装,而变得款式各异,奇幻多彩。时至今日,杂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单纯表现技巧的表演形式,对杂技节目实行全方位包装,成为新世纪杂技创作的首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的人们对观看杂技表演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以前那种单纯的为技巧而技巧的表演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观赏的口味了。人们在观赏杂技表演的同时,还要获得一种视觉上、听觉上美的享受,杂技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艺术,不再是片面地追求技巧难度,而是以高难技巧为主导,配合灯光、布景、服装、音响等,讲究杂技表演的整体性、艺术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四川杂技在上世纪50年间,崛起于西南一隅,活跃于国内外的舞台,可以说在四川杂技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进入21世纪的四川杂技与全国的情形差不多。一方面是技巧的不断创新、艺术含量的不断提高,使杂技在观赏性和“综艺”化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舞台杂技也从单一的节目发展到出现主题晚会、情景剧、杂技剧的时代。杂技本身的艺术创新取得了新的成果,极大地满足了杂技观众审美的多元需求。这是新世纪之初杂技景象令人惊喜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喜中有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增加,杂技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以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成为艺术百花园中一朵奇葩。实践证明,杂技艺术的发展繁荣,同杂技人的创新精神分不开,创新是杂技艺术发展的灵魂。一、杂技艺术创新的必然性近几年,文化艺术领域中的改革将杂技演出团体从地方政府财政供养序列中剥离出去,推向市场,成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文化企业,呈现出激烈的社会竞争性和强烈的产业危机感,杂技团体在最初走向市场时,没有经验四处寻觅  相似文献   

13.
<正>“杂技剧是将杂技作为演艺主体的一种新的戏剧样式,是用杂技进行叙事的舞台艺术,是现代杂技与戏剧高度融合后发展升华的一种新型态”。(1)这种注重杂技的戏剧审美与舞台综合的表现形式,建构起了当代杂技艺术形式创新的发展潮流。比如,杂技剧《化·蝶》和《战上海》,它们的创新创作进一步拓宽了杂技的表演形式,丰富了杂技的美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甚至引导杂技跨界传播的重心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4.
<正>当杂技艺术以独立的一档电视节目呈现时,其表现方式就与纯粹的杂技表演或者电视上的文艺汇演节目不同了,而是以电视为媒介,承载着影像视觉审美的更高追求与扩大文化影响力的传播目的,这对于杂技的电视节目创作来说,既是求进,也是挑战。一、杂技节目在电视文化类节目中的竞争力窘境1.杂技本体的艺术探索与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杂技艺术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外进行文化交流传播,既是响应国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号召,也是促进杂技艺术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杂技艺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民族艺术的彰显和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贡献三方面来阐释杂技艺术作为文化传播、与国际文化交流的可行性与必然性。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杂技一直浸润在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16.
正(第13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国际马戏论坛提交论文)中国传统杂技拥有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最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作为包含各种体能和技巧的表演艺术,它在融合、吸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多样的中国元素做出了不同艺术形式的表达。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传统杂技艺术如何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广被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17.
杂技作为古老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已经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经过无数代杂技人的传承和创新,已从当初的纯技巧表演演变为一种利用综合艺术手法、产生较高审美趣味的舞台表演艺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杂技在各类国际大赛共获得100多项大奖。然而近年来在“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进步,杂技节目不再一味追求技巧的高难,而更偏重综合审美效果。这一观念的转变,为杂技艺术的发展拓展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与杂技融合一体,成为杂技创作演出中屡试不爽的通途,许多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杂技节目受到观众喜爱,成为文艺百花园中竞相绽放的奇葩。  相似文献   

19.
中国杂技经过了三千多年历史的发展,至20世纪80年代,虽然完成了由地摊走上舞台、由较单一的技巧表演到表演形式多样化的变革,但也长期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使得一部分人仍然认为杂技"难登大雅之堂"。 改革开放后,中国杂技艺术创作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追求技巧创新发展的同时,开始更多地注入杂技的审美要素,提升杂技的文化内涵,结出了主题晚会、意境杂技、复合杂技、杂技剧等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变革。杂技艺术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其新颖独特、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了一席之地,赢得了广大观众喜爱,成为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绚丽奇葩。实践证明,杂技艺术的发展过程,就是杂技艺术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是杂技艺术发展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