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收到第4期《集邮博览》,真是喜出望外。记得2008年的征订广告中,第一条就是"特色增刊",《集邮博览》杂志说到做到,惠利于读者,让集邮者肃然起敬。《牡丹花城》具有明显的"增刊"特点:一是使用小开本,有别于正刊的大16开;二是内容紧紧围绕2009世界邮展,既有对邮票上的古都洛阳的全方位介绍,也有针对2009世界集  相似文献   

2.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10):4-4
集邮者的兴奋剂2009年是北京邮票厂建厂50周年,第九期《集邮博览》以较大篇幅介绍了北京邮票厂的发展历程,让集邮爱好者了解到很多平时非常关心的问题。包括北京邮票厂的印制设备、工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极限集邮发展很快,报导、研究极限集邮的专门报刊就有200多种。本文将我国大陆发行的极限集邮报刊(民刊)做个较完整地介绍。本刊总第168期“我国的极限集邮文献”和“三个较有特色的极限集邮民刊”二文介绍过的《极限集邮》、《极限纵横》、《极限集邮者》、《邮限邮讯》、《极限研究》、《三秦极限》、《金陵极限集邮》,本文不再赘述。如有错漏,望同好补正。  相似文献   

4.
日前在“中国知网”(http:// www.cnki.net)检索本社编辑发表的论文,笔者在《集邮博览》2005年12 期发表的《完善邮文索引服务集邮研究》也在其中。原来《集邮博览》的文章已经“上网”了。就此检索,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4月初已收录《集邮博览》2003年第1期至2006年第2 期刊发的集邮和收藏文章(含广告)  相似文献   

5.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08,(1):48-48
也有改观广大集邮者在收玩《戊子年》首日封时,也收到了各家集邮报刊的新年第1期。《集邮》以全彩页大开本的靓丽姿态登场,紧追新潮流;《集邮博览》改换门庭后以邮政集团公司文史中心的丰富积累为后盾,实力雄厚;相比之下,本刊唯可持严谨细腻的传统习惯和兼收并蓄的海派风格坚守阵地,  相似文献   

6.
《集邮博览》2011,(6):10-11
集邮界研究邮品的人很多,但因为研究邮品也研究“火”的集邮者似乎并不多,宋冀平便是这其中之一。借文献集邮研究会访问团到北京与《集邮博览》杂志社交流的机会,本刊采访了宋冀平。  相似文献   

7.
《集邮博览》曾对我国早期邮刊(1955年之前)及集邮复苏后的邮刊进行了介绍,但对1955年至1966年间的民间邮刊少有介绍。《集邮通讯》《集邮通讯》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邮刊之一,由江苏无锡市崇安区工人俱乐部集邮小组发行。该小组是无锡市几位集邮者创建的。创刊号上刊有章程及组员录,计29人,其中有我们熟悉的张曙(建秋)、孙君毅、张筱弇、窦莲荪、万祚新等。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本人从《北京集邮》创刊以来,一直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后来改名为《集邮博览》,也从未间断订阅。近年来《集邮博览》大规模扩容,从原来的每期48页扩大到96页,刊费也相应增加。现在的杂志把原来“集邮研究”的内容都加了进去。“研究”、  相似文献   

9.
《集邮博览》办刊30年中,曾于2006年12月后一度休刊,2007年8月又复刊。当时在集邮界引起了热议和极大关注。这一停一复,让读者由惋惜变成欣喜。也给我们留下了十分难得而又颇具收藏意义的两本杂志:《集邮博览》总第224期停刊号和《集邮博览》总第225期复刊号。其中《集邮博览》复刊号。作为五年前国内第一本公开发行的全彩色印刷的集邮期刊,尤为广大热心读者、特别是文献集邮爱好者所追逐和青睐。  相似文献   

10.
来函照登     
一点说明两点建议欣闻《集邮博览》欲办成“中外一体,博专兼顾,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独具一格,打造精品文献”,承诺“以人为本,贴近实际,关注市场,服务读者,尽可能为集邮者提供方便”的邮刊,作为老读者我心里十分高兴。  相似文献   

11.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5,(3):110-112
台湾邮刊介绍《集邮博览》《今日邮政》(Postal Service Today)是我国台湾"中华邮政公司"主办的一份集邮月刊,1958年1月创刊,至今已有57年的历史。该刊2014年12月总第684期(图1)发表了台湾著名邮学家潘安生(笔名:晏星、封翁)的大作《从大清邮政到中华邮政一以贯之的不脱色铅笔》,其中特别提到了《集邮博览》2014年第10期所刊《"大清邮政"专用铅笔》相关情况(图2),并采用了该文中的插图,成为两岸邮政和集邮交流的最新成果,有关内容也是对《集邮博览》文章很好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12.
《西部集邮者》连续两年发表我的“集邮故事”特写。这些集邮故事并不新奇,也没有介绍什么集邮知识,每篇都是根据沾有集邮内容的老故事改写的。我们家族爱好舞文弄墨已达三代之久,这种热爱一直在我的血管中沸腾。我的断断续续的记者职业经历了一次复活。几年以后,我买了一个集邮者收藏的邮刊,我发现其中有个剪贴本,是《西部集邮者》上的  相似文献   

13.
《集邮博览》2011,(9):95-95
本刊讯 2011年8月10日,集邮博览杂志社一行三人到达江苏无锡,与当地的集邮者和有关部门就《集邮博览》为第27届亚展出版专刊事宜进行了交流,听取了集邮者和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了专刊的出版方案。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医生,已退休多年。 2005年国庆期间我抽空翻阅了 从《北京集邮》第一期到最近一期 的《集邮博览》,寻找“中药”日戳。 其中2001年第4、5、12期三次刊 登邓胜通收集的“中药日戳”; 2004年第7期又刊登了曹国印 《与“中药”有关的邮政日戳》的文 章。我的《戳趣——中药》邮集,除 有上述邮戳外,还有一些,现抄录 于后,权作补充。  相似文献   

15.
李文 《集邮博览》2012,(7):54-55
近日整理邮刊,看到一枚《集邮博览》杂志的公函封。公函封的正面盖有一枚北京邮资已付戳,日期是1988.2.11.22(2月月份字钉很淡),背面则盖有一枚“湖南1988.2,16湘潭市”的落地戳。信封夹在一本1991年第1期《集邮博览》杂志中,里面有一张编辑部的退稿信。  相似文献   

16.
夹在邮刊中作为赠送的明信片、纪念张和纪念封, 深受集邮者的青睐。上世纪《北京集邮》在邮刊中以内页的形式印制了“贺年封”。当“丙寅年贺年封出现在集邮者面前时,让你深切地感到这是一种可贵的创新之举”,如今观赏这组“贺年封”,别有一番集邮快乐的新意。  相似文献   

17.
李文 《集邮博览》2012,(5):3-M0002
今年第1期开始,《集邮博览》开设了“邮乐”栏。笔者认为,这个栏目设置的好,有特色,不仅给集邮者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而且加强了编辑部和读者的互动,使杂志的版面编排更加活泼、生动有趣。从已经收到的两期杂志看,“邮乐”栏目得到了读者的认可。此外,杂志的官方微博也十分给力,时髦地说,就是很亲。  相似文献   

18.
订完2009年的《集邮博览》,我又仔仔细细地把2008年的各期翻了一遍,确实期期都很精彩。我喜欢《集邮博览》是因为她饱含的人文精神,阅读时感觉就像在读集邮界的《国家地理》(那是我喜欢的另一本杂志)。身边的集邮人都说《集邮博览》是为高水平的集邮者准备的。这似乎包括两层含义:一、高水平的集邮者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19.
出书难,出集邮书更难。这句话准确地反映了当今集邮图书出版的真实情况。2006年《集邮博览》第2期文献集邮栏目刊登了著名集邮家郭润康的一篇文章《浅说自费出版集邮图书》,表达了老集邮家对当今集邮图书出版难的无奈;特别是出版社“赚作者的钱”更加让集邮者痛心疾首。集邮图书出版从兴旺走向萧条的原因我想读者都很清楚,那就是市场变化的结果。因为图书市场对集邮图书的需求在萎缩,使集邮图书不能为出版社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集邮博览》从1982年7月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集邮博览》创造了我国集邮类杂志的多项第一,最早的起脊装订集邮杂志;最早的大16开全彩色印刷集邮杂志,领先于国内各集邮报刊,成为集邮报刊的品牌。她不但面貌越来越美,而且内容也越来越有看头,成为集邮者争相阅读和收藏的对象。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集邮博览》的发展作出过贡献的作者们,让我们从头翻阅一下这220册《集邮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