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愈《师说》的中心论点,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例如有人说是“古之学者必有师”,有人说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人说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有人说要概括为“学必有师,惟道是学”,有人说要概括为“要从师。要大力提倡从师”,有人说没有中心论点句却有中心思想,等等。我认为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阐述从师学习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韩愈《师说》的中心论点,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例如有人说是“古之学者必有师”,有人说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人说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有人说要概括为“学必有师,惟道是学”,有人说要概括为“要从师,要大力提倡从师”,有人说没有中心论点句却有中心思想,等等。我认为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阐述从师学习的道理。《师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论证为什么要从师学习的道理。先举“古之学者必有师”为例来论证。接着论证什么人可以成为老师,古代求学的人为什么必定有老师等观点。在这里作…  相似文献   

3.
关于《师说》的中心论点,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是开篇之句“古之学者必有师”,有人则认为是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有人认为此文没有中心论点,只是在论述从师的…些道理而已。而笔者认为,要查清《师说》中哪一句话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应该采取类似确定一个新的物种属于什么纲目的方法,从论点的定义、论点和论据的关系等本源出发,对文章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具备论点特征又为论据所证明的观点,必然就可认定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据此,笔者对《师说》中心论点论证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专语文通用教材《师说》中 ,第一段的总纲作用、第二段的论述及文章写作逻辑均反映其中心论点为“古之学者 ,必有师” ,这有别于参考材料中提出的“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在 ,师之所存。  相似文献   

5.
中专语文通用教材《师说》中,第一段的总纲作用、第二段的论述及文章写作逻辑的反映其中心论点为“古之学者,必有师”,这有别于参考材料中提出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在,师之所存”。  相似文献   

6.
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文章开头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是托古立论,提出了“学者必有师”的论点(见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代作品讲析》);有的甚至说“劈头一句,就是从正面立论,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论点(见陕西人民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7.
正林志强老师在《福建教育》2012年第46期发表《中心论点不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兼谈师说的中心论点之所在》,里面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审视潘新和教授在《"议论文三要素"批判》中提出的"论点‘要有较高逼真度’"的观点;探讨《师说》的中心论点;探讨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中心思想的关系。对于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林志强老师认为"若教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文言课文《师说》是传统名篇,我已向学生讲授多遍,但每次都是照《参》宣科,总觉得有惑未解:一是觉得文章中心论点不好确定;二是认为课文首段第2句的注译欠准确;三是对第2段“士大夫群聚而笑”一处的引号有不同看法;四是对“小学而大遗”一句注译有不同理解。本期又将讲授此文,现谨就以上四处疑问试谈自己在备课过程中得到的一点粗浅体会。一、文中没有现成的句子作中心论点已往的教参都是把第一段首句“古之学者必有师”作为中心论点来看待的,今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2003年…  相似文献   

9.
语文     
《阅读和写作》议论文部分一、议论文写作常识议论文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议论文一般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论点是作者要说明的观点,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两种。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论述的总主张、总观点,是全文论述的中心。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统率下的论点,它本身需要用论据来证明。有的分论  相似文献   

10.
王一冰老师认为《师说》有两个中心论点,并且把《改造我们的学习》作为它的旁证。而我认为它们都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所谓论点是指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看法和主张。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基本的、表明文章中心的看法和主张。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纲”,它贯穿全文始终。“短小的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在复杂的议论文中,除中心论点之外,还往往有若干分论点”,“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是中心论点派生出来的‘目’”。(《写作大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一篇文章有一个中心,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贯穿全文…  相似文献   

11.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的议论文。本文拟就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试从逻辑的角度做些分析,以便于对其内容的理解。文章开头说:“古之学者必有师”,点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开门见山,一目了然,并且蕴含着“今之学者更不可无师”的意思。“学者必有师”是一个必然判断,一个“必”字似有千钧之力,它表明韩愈对“有师”的观点十分明确,态度十分肯定。如果将“必”字改为“皆”字,变成实然判断,就会精神大失,看不出作者的坚决态度了。为了进一步明确论点,使问题讨论集中,不发生歧义,作者又对“学者必有师”这个判断中的重点概念“师…  相似文献   

12.
在材料作文写作中,高中生需要根据材料问题确定出中心论点。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只有从根源上努力,不断地强化自身的思维能力,才能在写作中迅速确立议论文中心论点。由已有中心论点倒推、重构材料的"逆溯"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确立中心论点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3.
少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国文学史上千古传诵的名篇《师说》中的片语。《师说》的作者是谁?他正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  相似文献   

14.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常常需要用分论点来加以补充或证明。这样 ,提炼分论点就成了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否恰当 ,能否支撑中心论点 ,也是议论文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 ,要学会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提炼分论点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分析中心论点的意义及原因 ,提炼分论点好的中心论点应该有独到见解 ,给人以启发 ,有现实的意义。中心论点能成立 ,自然有其原因。围绕中心论点想想为什么是这样 ?为什么要这样 ?从其中包含的原因或意义就可以提炼出分论点。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一文提出分论点就是用的这…  相似文献   

15.
一篇内容比较复杂的议论文常常有几个论点,但其中必定有一个是统领全篇并把各个部分组成一个整体的论点,这个论点叫做“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文章中心思想的核心部分,是全文的“纲”。研究和确定中心论点,应该充分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在多数情况下,文章的基本观点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例如《纪念白求恩》一文的基本观点和中心论点都是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但有的文章的基本观点并非中心论点,而是中心论点的论据。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作者反复宣传的基本观点是“理论和实际统一”。而文章的中心论点则是“我主张将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  相似文献   

16.
【总体点拨】议论文的主要考查点就是论点、论证和论据。阅读一篇议论文,要明白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中心论点又有哪些分论点;要明白论证的过程,还要了解文章用了哪些  相似文献   

17.
史克堂 《学语文》2005,(4):5-25
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新老《教师教学用书》都归结为劝太宗要“居安思危”。本人则认为其中心论点应是篇首“本”、“水”两喻所引出的(国君)“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的议论文理论,其核心是“三要素”理论,即认为一篇议论文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构成。这一理论,成了指导议论文教学与写作的圣经。然而,这一理论是有局限性的,并不适合所有的议论文,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指出了这一点。有一位语文教师说:“多年来,有一个问题困惑着我,这就是用传统的‘中心论点说’讲议论文,有的讲得通,有的讲不通。如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鲁迅的《拿来主义》及《谋攻》《劝学》等等,就无论如何讲不通。”①“中心论点”说是“三要素”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此说认为凡议论文必有一个中心论…  相似文献   

19.
谈开篇点题     
议论文写作中常用一种开头方法便是落笔扣题。所谓落笔扣题就是文章一开头便迅速切中文章的中心,开明宗义,提出作者的观点。这种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的写作方法,一下子就能触及文章的中心,给人以简洁明了的印象,为论述的展开定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师说》一文,开头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单刀直入起笔点题;苏洵的《六国论》开篇就点明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种高超的论证技巧成了我们学习写议论文的典范。又如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中心论点后如何分析说理、展开论证是议论 文写作的难点,本文提出了把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然 后通过论证分论点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结合教材中的 经典篇目和学生在日常写作中的实践,具体论述了分论点拟写 的原则、角度、技巧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