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丁  吉成 《大理文化》2001,(3):31-33
彩色大理石的代价 已经是下晚了,我们从洱源回来,车子在苍山与洱海之间的高速公路上飞奔着.我们的目光一会儿山一会儿水的浏览.事实上,只要走近大理,苍山与洱海时时都在你的眼前,抬头是山,低眉是水.山与水就这样构成了一个水墨丹青样的大理.  相似文献   

2.
茈碧湖的秋天,平静而清纯,一见之下,让人不能不喜欢。秋天的茈碧湖,蓝蓝的、清清的、静静的,好像清纯的、羞涩的美少女,羞羞答答。我又一次去了茈碧湖,再一次感受到茈碧湖的平静、清纯之美。诗云:"灵峰树绕云千壁,茈谷花深雪满湖。谁道洱海千胜景,源头此处更澄清。"得益于"洱源净,洱海清"这一洱海保护理念的缘故,洱海之  相似文献   

3.
在滇西北大理洱海之源的洱源县,唢呐是当地白、汉、彝群众喜爱且极具典型性的民间吹管乐器,无论是婚丧嫁娶、岁时节庆,还是民间社火、宗教礼仪等各种场合,都离不开唢呐那高亢嘹亮、热情奔放的演奏.同时,它还是白族古老的吹吹腔戏的唯一伴奏乐器.可以说,洱源人深爱着唢呐,洱源人也不能没有唢呐,无论是喜庆还是忧伤,唢呐吹奏都是他们表达感情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4.
双廊是一个渔港小镇.但在大理洱海周围,它却是最为秀美的,于是它又有"洱海风光第一乡"之誉. 双廊在洱海东北岸的洱源县境内,背倚连绵起伏的山岭,面对一碧万顷的洱海,洱海在这里形成两个弓形的海湾,双廊即是两道海湾之间的走廊.天生营和红山半岛则如仙人的两只大足,斜斜地插入洱海中,天生营对面百米左右的浅海处,有一个状如梭子般的小岛,当地人叫它"金梭岛".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一家人外出旅游了一趟。在欣赏当地名胜的同时还品尝了当地的美食,觉得很有特色。不过才几天,我和女儿就想念家乡洱源的味道了。那是一种从小到大百吃不厌的味道;那是一种在味觉细胞里已被锁定的味道;那是一种小别都会思念的味道。洱源是高原明珠洱海的源头,这里气候宜人,风光秀美,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所以洱源文化具有丰富多元的特色。当  相似文献   

6.
心嗅梅香     
三万五千亩的梅树齐刷刷地开花了,花朵清一色是洁白的,因有不远处的罗坪山山脊上的积雪辉映着,让我把梅花想象成了雪花. 梅林一片连一片,由于山形地貌的作用,这梅花真的就如海洋,如波涛,如绸缎,让我们隐在其中不见人影. 2022年2月12日,是洱源县在此举办"中国洱源梅花文化节"的日子.有资料介绍说,洱源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梅...  相似文献   

7.
大理二题     
说洱海远在天边,可我就站在洱海边上,那遥遥的东南西北面究竟是什么地方?洱海是个湖泊,我不认为它是湖,就认为它是海,250平方公里的面积,形状像只耳朵。这只是洱海最表面的最表皮的湖面,那深深的水下面是怎样的洱海啦?  相似文献   

8.
正洱海之源洱源,素有"高原水乡""生态水乡"的美誉,在这块景趣悠深,人伦俊秀的土地上,到处湖泊棋布,溪河交织,山光水色相映生辉。不论在任何季节,走到任何地方,画意诗情的景致总是扑面而来,让你目不暇接。洱海源头清源洞从史书上得知,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来凤羽时,曾两次到清源洞中寻幽访胜。我身为本地人,也在清源洞会期当天到  相似文献   

9.
沧桑三月街     
五十多年前,我从远房亲眷和母亲的闲谈中,得知云南大理有个"三月街".我想,这有哪样稀奇嘛,不就是赶个街子,满街白菜萝卜、野菜土瓜什么的,也值得这样大惊小怪,讲个没完没了? 后来看了点"闲书",被几篇苍山游记之类的文章吸引住了,于是便把苍山想象成故乡的玲珑小山,把洱海想象成一泓清澈的池水.再后,又在一家旧书店里翻到一本残缺的木刻版本<江阴·徐宏祖·滇游日记>,其中记叙着徐老从邓川州沙坪到大理出下关达茅草哨的经历和感受.捧读之余,才悟到我儿时对苍山洱海的想象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10.
七十六年的风雨兼程"洱水西源第一流,川名沃野稻先秋"。洱源,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风淳厚、风光绮丽、物产丰富的地方。30万各族人民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十个乡镇星星点点散落在这阡陌交通、汊港交错、河流如织、湖泊众多的洱海源头。洱源美丽迷人,像一颗绚丽的宝石镶嵌在滇西北高原,以其灿烂的历史文化、古朴神奇而极富诗情画意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1.
大理六日记     
许家强 《大理文化》2013,(10):77-79
2012年11月15日大理长途奔波六千里,大理,我来了。长途客车拐了一个弯,一片华灯,在寒气袭人的无边暗夜里扑面而来。"到大理市区了。"车上有人响亮地说,声音里按捺不住喜悦。放下行囊,来不及吃晚饭,我匆匆走出苍山饭店,转一个弯,便是洱河,沿洱河右行,很快,我走到洱海边上。这里只有几盏淡淡的灯,在海边寂寞地立着,洱海风吹,从我发际掠过。我在洱海边坐着,洱海水温柔地在我脚下摇荡,那幅度很小,连灯光都没摇碎,一如我此时的心情,平静,无澜。就这样与洱海对坐,无边无际的夜色笼罩着  相似文献   

12.
当蜿蜒曲折的弥苴河在两岸高大的合欢树的荫庇下,穿过稻黄澄澄的右所坝子,直奔洱海而去时,秋意也在洱源这块高原的圣地,慢慢地弥散开来.渐渐地,秋味就汇聚到河的两岸,像一瓶老酒,馥郁浓烈,让人沉醉.  相似文献   

13.
许路 《大理文化》2013,(8):97-101
还没到过大理的时候,我就在想,在洱海边上够拥有一个小小的家,面朝着洱海,春暖花开,一艘小木船就系在客厅外面的木桩上……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2009年5月,当沐浴在晨光中的蚕豆田散发出阵阵清香的时候,我从昆明驾驶着一部北京2020吉普车刚刚到达下关,沿着洱海西岸边的田埂道蜿蜒地往北行驶,苍山在左,洱海在右,想象着湖面点点白色风帆,仿佛回到千百年前,心中充满着憧憬。车刚开上下关新城区的兴盛大桥,一阵强劲的横风扑来,吹得车身直晃,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下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这里流传着动人的故事传说,演绎着洱源亘古的历史。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奇异的民族风情融为一体,构成了洱海源头独有的绚丽和璀璨。茈碧湖、  相似文献   

15.
洱海行吟     
杨丽 《大理文化》2021,(2):76-78
第一次见到洱海,是在三十多年前,刚刚小学三年级的我跟着爸爸来到下关登上团山公园,当广阔的洱海呈现在我的眼前,一泓碧波万顷的水域映入我的眼帘,第一次走出大山的我被洱海深邃的蓝、纯粹的美所吸引、所震撼!这是生长在大山深处的我第一次看到这么远的远方,第一次感受宽阔博大的含义.后来我来到洱海边工作、生活,对洱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双廊     
“洱海有蓬莱,三千溺水谁飞渡”这是古人写双廊的诗句。就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诗,让我对双廊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双廊位于洱海东面,与大理古城咫尺相望。这个终年被洱海水温柔抚摸着的小岛,是属于故乡大理的不可忽视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从记事开始,我家就住在洱海东岸的挖色村,出门便是碧蓝蓝的洱海. 记得孩提时代,我差不多每天都在洱海里游泳、捕鱼,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那时候洱海里鱼很多,一张大网撒下去,捕获两三千斤是常事,最多的一网可捕获一万多斤,而我,作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学生,只要到海边或家门口的小河,捉上一两个小时,也能够捉到几斤鱼,然后回家美美地吃上一顿.  相似文献   

18.
寅公 《大理文化》2005,(4):37-38
云南大理一直是我心中神往的地方--从著名的<五朵金花>到金庸的<天龙八部>,大理在我心目中就是用苍山、洱海、山茶花包装起来的蝴蝶之乡.经过3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从丽江来到了大理,远远看见了暮色中屹立的苍山,而名扬天下的洱海在落霞中泛着金光,古城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19.
1 仍记得,第一次见洱海. 那是上初一那年的春天,班主任罗老师带我们去洱海坐游船.这是老师在上学期末就答应好的.学校里有组织春游的传统,以各班为单位组织,时间以一日为限.大约是在第一学期期末之前,罗老师告诉大家说,好好学,好好考,等下学期开学,我们去春游,去洱海坐游船.那时候,县一中的好多新班级的春游都是去洱海坐游船.在我们民族班,所有的同学都是从各乡镇来的,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还不曾见过洱海.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豆田     
北雁 《大理文化》2011,(10):49-51
我照旧得在每个周末回到离城市七十多公里的洱源乡下老家。然而父亲却每次都显得极不高兴的样子,说车费一直在涨,没事就不要回来了!我知道父亲心疼钱,并且知道我的日子依旧紧巴得很,所以他这么说实际上全是出于对我的关心。我便只得告诉他说是想家了,回来和一家人一起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