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消极的反应,而职业价值观是职业压力影响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由于受功利价值取向的影响,一些教师呈现出重教育教学技能培养,轻职业理想与价值观教育的倾向,而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表现就是职业理想幻灭、职业价值观动摇。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专业化发展,要积极面对和自主调适心理问题.如角色心理矛盾、工作心理压力、职业心理倦怠、专业心理障碍和发展心理危机。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是心理安全、心理平衡、心理自由、心理成熟和心理和谐的教师,应是心态积极、心理健康、精神充实、人格健全和个性张扬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全面加强心理建设,完善自身心理素养,实现专业化发展目标,扮演好“重要他人”、“心理指导者”、“人格示范者”、“精神关怀者”和“自我实现者”等专业角色,成为现代“心理人”。  相似文献   

3.
当职业倦怠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的同时,部分教师也出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或“力有余而心不足”的负性表现,逐渐丧失了工作信心和热情,形成了职业倦怠症。职业倦怠不仅使教师承受着身体和心理上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由倦怠引发的消极情绪、消极心理和消极行为,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影响教育对象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寻求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不得不成为我们探索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4.
论“师惰”     
“师惰”是人的惰性在教育职业中的体现,是对工作的一种消极、懈怠、应付和得过且过的情绪状态,严重影响教师的思想作风以及和谐校园建设。应对其出现的原因和变化规律加以研究,排除诱发因素,防范不良后果,化消极为积极,变“师惰”为“师勤”。  相似文献   

5.
姚玉香 《师道》2011,(7):64-65
心理效应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应掌握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心理效应,充分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消极的学习心理,战胜各种心理障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我的教学实践表明,历史课堂教学善于灵活运用“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6.
李源  李琼 《职教论坛》2008,(7):15-17
教师的职业怠倦是一种消极的心理与行为状态,也是一种职业性伤害。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访谈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职业怠倦进行研究.得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存在明显的职业怠倦现象,并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带有显著的独特性。教师触及的教育领域是各种客体中很特殊的一个侧面。它使得教师的心理不能不表现出特有的职业倾向,具有一种优化的心理态势,这种心理优势是由教书育人的职业意识,因材施教的职业技能和为人师表的职业行为所构成的。教师不论在什么时候或从事什么活动,总会意识到“我是教师”,从而自觉地把自己摆在“教育者先受教育”位置上,并且以教师敏锐的感知、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8.
在新教育中.班主任开始扮演“学习的服务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生活的指导者”“学生心理的疏导者”等角色。角色改变给班主任的心理带来挑战.由此引发的一些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值得关注。近年来有关教师体罚、伤害、侵犯学生等问题屡屡见诸报端.班主任目前已经成为心理压力巨大的职业之一。  相似文献   

9.
教师行为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晴雨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行为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行为。它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学校心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专业化发展,要积极面对和自主调适心理问题,如角色心理矛盾、工作心理压力、职业心理倦怠、专业心理障碍和发展心理危机。理想的学校心理教师,应是心理安全、心理平衡、心理自由、心理成熟和心理和谐的教师,应是心态积极、心理健康、精神充实、人格健全和个性张扬的教师。心理教师要全面加强心理建设,完善自身心理素养,实现专业化发展目标,扮演“重要他人”、“心理指导者”、“人格示范者”、“精神关怀者”和“自我实现者”等专业角色,成为现代“心理人”。  相似文献   

11.
坦率地说.教师的不少压力属于“庸人自扰”.比如对工作要求完美,对成绩过分追求.对学生要求苛刻等,都是缺乏正确的职业定位、钻“牛角尖”所致。须知.教育工作是育人的特殊职业.因为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是不断犯错的人.才需要教师的指导和教育。如果你凡事都要求十全十美。工作中稍有疏忽或遇到学生违纪违规,就一腔怨气.忿忿不平。责备完自己再责备他人,心理岂能平和?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在教育教学行为上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情绪衰竭”,对工作失去了新鲜感,丧失了教书育人的热情,工作处于疲惫、低迷和消极状态;二是“去个性化”,对学生失去了耐心,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学生,烦躁、易怒、体罚学生等;三是“个人成就感丧失”,教育教学工作失去了价值追求,感觉个人能力得不到体现,无法获得成就感,出现懈怠、想改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地位崇高,责任重大,影响更是深远。教师虽然从事着阳光下最高尚的职业,但他们的心里也有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长期以来,教师的心理并不完全健康。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师个人的工作、学生和其他教师的心理与行为。那么,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14.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指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消极心理反应,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职业倦怠是许多职业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在从业中倦怠的感受更强烈,其中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的倦怠反应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由于当前教学模式与现代职业学校教学要求不相适应,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深切感受到教学过程的艰难,切身体会到教师和学生双方由于现行教学模式的缺陷而存在的消极心理,且这种消极心理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针对这种联系,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晓萍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4):60-62,84
在社会转型和教育变革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使其在不同的生存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体验,存在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面对新时代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采用恰当的心理调适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感;改变消极归因模式,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主动获取各种支持资源,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及时进行情绪调节.学会心理保健。  相似文献   

17.
对职校生的学习评价是职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及时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状况做出价值判断和量化评估.而且对课堂教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职校生在初中学习时就是被忽视的群体.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对立情绪.尤其是英语。他们到职业学校学习很多是父母要求的.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是消极的。要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我们除了要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评价方式的使用.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和发展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从而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育氛围。同时。正确、合乎学生心理的评价不仅能改善学生的自卑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感.而且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8.
高等师范院校要走出“师范性”与“学术性”的怪圈,首先要在教师教育理论上突破传统的学科分类模式,按照职业分类的专业体系对教师教育专业进行重新归类;其次要在教师教育的实战中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坚持“学术性职业化.师范性实践化”的办学理念,即按教师的职业特征和职业需要来组织专业知识,让学生学习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坚持让学生在教育实践、教育情景中学习提高从教能力。  相似文献   

19.
韦萍 《广西教育》2007,(6B):28-28
由于当前教学模式与现代职业学校教学要求不相适应,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深切感受到教学过程的艰难,切身体会到教师和学生双方由于现行教学模式的缺陷而存在的消极心理,且这种消极心理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针对这种联系,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专学校教师职业倦怠表现为忧虑前途、身心疲惫、理想幻灭等等,严重影响中专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影响了教师的发展。必须从社会与教育、职业与学校、教师与学生三个层面对中专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归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