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考试》2007,(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承担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文性,强调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  相似文献   

4.
《考试》2007,(Z1)
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明确提出了"人文性",强调语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学在重视工具性的同时,要充分体现人文韵味。这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需求。语文教学充分体现人文韵味的策略是: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挖掘阅读教学中的人文内涵,积极指导学生的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素养"即平日的修养,语文素养包括对祖国语文字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也包括语文的工具作用,而前者尤其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注重人文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这是一股前所未有的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应返璞归真,追求人文精神的本色回归。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师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既学语文,又学做人,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课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往往比较重视其工具性,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突出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中认真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是语文教学体现人文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新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内容。其中的情感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是一片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情感品质确有  相似文献   

13.
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给学生带去些什么呢?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这一定位中不难看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解读语文的关键。语言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点,抓住了"语言",也就抓住了"工具"和"人文",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个性、本色和本体。由此推理,"语文味"就可以解读为:在具体的语境中引领学生立足语言,品评文字,在读中悟写。它是以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正><正>20年前,我刚刚参加工作。那时的语文教学,比较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读写听说的训练,语文课堂上凸显的是工具性,但总感觉似乎少了些灵性。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这之后,再看我们的语文课堂,似乎工具性淡了,人文性浓了。可是发展到后来,有些语文课堂却又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片面追求人文性,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中提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主义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突显其重要性,如果过度重视人文性,轻视工具性,使人文性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难免尴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发展,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7.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强调了语文不仅仅是工具,也不能忽视其人文性。重视语文人文性决定了学习语文不能有很狭隘的功利心,陶渊明之"好读书,不求甚解"正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思想性作为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属性,恰恰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对接点,并完全融入二者之中.面对今天的语文新课改,作者认为语文教育要做到培育学生文化知识与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明确了语文教育的"一个中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点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此,巢宗琪先生作了注解:"‘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实践性的特点;‘人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