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铭雨 《中国教师》2011,(15):17-18,37
<正>题记:初识施建中先生是在去年的冬日,我们一行3人匆匆赶往丽泽区8号楼采访施建中先生。先生有午休的习惯,因此我们把采访时间约在了下午4点。门铃响后,开门的正是施先生——一位慈祥的老者,当我们说明来意之后,先生很热情地把我们请到了会客厅。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先生表现出了作为一名历史学家的智慧、敏锐及独立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等后辈学子。  相似文献   

2.
<正>一、冯其庸先生——我们的文化导师和精神导师2012年12月9日,是我人生中一个难忘的日子。我有幸和巴易尘校长一起,参加了在冯其庸先生家乡——无锡市惠山区前洲街道举行的冯其庸学术馆开馆仪式和学术研讨。冯其庸先生,是在红学研究、文史研究、戏剧评论、书画艺术多方面都取得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教人化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句话明确阐明了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教书育人的深刻道理。在我们日常  相似文献   

4.
我们生活在蓝天碧野的乡村,对乡土的热爱让我们对陶渊明先生更多了一份亲近,他以淡雅的笔调将古老的田园描绘得清新、优美、宁静、祥和,令人神往。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陶渊明首创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新境界,也为我们的田园注入了美妙的诗意。我们在感激、欣赏陶渊明先生的时候也在追寻着一个问题——陶渊明先生的田园诗为什么能  相似文献   

5.
主席先生,各位先生:“为婴儿祝酒!”真是妙不可言。我们并非都能有幸做过女人,我们也并非都做过将军、诗人或政治家。但是,轮到为婴儿祝酒,我们就有了共同点——因为我们都做过婴儿。(笑声)几千年来,世界各地在举行宴会时竟完全忽视了婴儿,好像婴儿一点也不重要,这太不像话!先生们,如果各位静思片刻——如果各位回到五十年或一百年前,回到婚后不久的岁月,并再度凝视你们的第一个小宝贝——各位就会记起他非常重要,而且岂止是重要。(笑声)凡军人都知道,当那个小家伙来到你的大本营,你就得递交辞呈。他掌管了全部指挥权。你成了他的随从,他的…  相似文献   

6.
哼鼻子先生     
我们家有一位哼鼻子先生,他只有一只手,但却有三只眼睛。他头圆圆的、扁扁的,身体胖胖的。他有一个习惯——只要有火,他就会"哼——哼——哼——"地用鼻子出气,那声音,可响亮啦!哼鼻子先生的肚子里可以装很多很多的东西,比如牛肉土豆、蹄膀排骨等等。外婆常常把蹄膀或土豆放进哼鼻子先生的肚子里,  相似文献   

7.
“邦邦邦……”有敲门声。格林太太打开门,门外站着格林先生。“噢,先生您找谁?”“我……我找格林太太。”格林先生回答。“您对她了解吗?”“噢!当然。我和她都出生在佐治亚州;我们在二十岁那年一见钟情,三年后我们便手挽手走进了教堂——那天她穿着白色的婚纱,在众人中像天使一样,漂亮极了!”格林先生甜蜜地回忆着。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民族魂”。身为文坛巨擘、学界大家的鲁迅是属于我们全民族——属于我们大家的。关于我们为什么要读鲁迅,已经有了很多很好的答案。然而我们最想说:因为,鲁迅属于青年人。70年前的10月19日,鲁迅先生“大笑”着、“歌唱”着,迎接了死亡。70年后的今天,我们拿起自己的笔,用自己的文字来祭奠鲁迅先生——这纸上的怀念,文字或许粗疏,或许生硬,或许天真,然而,总是真心。当然,我们最初和最后要做的,仍是回到文本本身,在先生的作品中找寻精神的永恒与不朽。  相似文献   

9.
纵观老舍先生的小说创作,我们可看到一个似断实续的基本主题——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反思与批判。老舍先生延续了从鲁迅先生肇始的对于“国民性”和“民族性”的深刻思考,在有些方面还显示出了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0.
写在前面的话——本期"当好Me公司的执行总裁"策划,我们请来了三个大学生耳熟能详的品牌——硬笔书法的创造者庞中华先生、"细节决定成败"理念的创建者汪中求先生和第一个在国内提出教育目标必须与早期规划相联系观点的高燕定先生。他们将和大学生朋友结合自身切身经历谈谈个人品牌的树立和维护,并且对大学生打造个人品牌提出独树一帜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O先生     
让我们共同分享——《O先生》深沉的理念,浪漫的寓言,奇异的思维,挂泪的结局,永无止境的……静静欣赏,细细品味——画中话,绘中慧。在不经意中你领悟了什么?所有的执着——只为那一念——超越;  相似文献   

12.
自然,这个故事发生的前提是这天的天气必须相当好,以至于我们的主人公——我们暂且称之为S先生——有足够好的心情突发奇想,在早晨走下公寓楼梯的时候,同迎面而来的一位脸色蜡黄的老先生热情地打了个招呼:“嗨——你好!”  相似文献   

13.
《藤野先生》是一篇感情深沉的记叙散文。记叙的重点是藤野先生对作者——鲁迅先生的关怀和教诲,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鲁迅与藤野先生“结识——相处——惜别——怀念”构成一个整体结构。而文章的开头部分一至五自然段记叙的却是鲁迅结识藤野先生之前的一些事情,似乎与文章的主题不大相关。我们平素辅导学生作文时,经常辨到要围绕中心选材,那么,怎样理解本文的开头与中心思想的联系呢? 一、本文主要记叙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但文章开头(一至三自然段)不直接去写,而是奇峰突  相似文献   

14.
绝对先生     
我们班里有一位"绝对"先生——岑成。岑成讲话老爱加"绝对",所以我们叫他"绝对先生。"一天中午,我远远看见岑成和赵静在一起,嘴里还叽里咕噜地说些什么。我很好奇,便径直走了过去。原来,岑成在帮赵静"鉴定"课堂作业。  相似文献   

15.
阅读《幼时记趣》,我们每每会被沈复先生在文中体现出的童心、童趣所打动。不过,你思考过没有,沈复先生儿时的这份“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让我们展开探究性阅读,来追溯其“趣”之源头所在——  相似文献   

16.
细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在对事物表示判断的时候,鲁迅先生常用一种看似矛盾、实为更加恰当、严密的语句。如:①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  相似文献   

17.
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断魂枪》被收录在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同专题收录的还有鲁迅先生的小说《药》。纵观老舍先生的小说创作,我们可看到一个似断实续的基本主题——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反思、批判。老舍先生继承了从鲁迅先生开始的关于"国民性"和"民族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还显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正>敬爱的卢先生,仁者、智者——我们衷心爱戴的乐山先生,各位尊敬的前辈和领导,各位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欢聚一堂,庆贺中国学前教育界共同的前辈,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卢乐山先生95岁华诞,见证先生大作《卢乐山口述历史——我与幼儿教育》(以下简称《口述史》)的首发,并就如何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进行讨论。卢先生从教育世家的天津一路走来,学贯中西的她和以她为代表的前辈学人在60年前(1952年)开创了北师大的学前教育学科,并通过北师大学前教育学科为中国的学前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每每坐到先生的  相似文献   

19.
联系鲁迅先生生平,再次细读其"最喜欢"的《孔乙己》,我们竟至发现:酒店小伙计"我"和孔乙己都是先生影子一般的存在——或者,我们甚至可以说,《孔乙己》近乎先生的"夫子自道"。既如此,对于孔乙己的形象与性格也颇有重新分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翻译界老前辈刘重德先生提出了翻译原则“信、达、切”三字:信——保全原文意义;达——译文通顺易懂;切——切合原文风格。运用其原则对陈文伯先生翻译的两个短篇小说进行评论,指出其精彩之处同时也挑出其毛病,以期对我们今后的翻译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