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题中的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没有直接或明显给出的固有条件.它有待于解题者从题意、数式、图形或与之相关的知识中去挖掘.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如果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不仅能避免出现错误,而且能使一些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2.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题设条件,常常巧妙地隐蔽在题目背后,极易被解题者忽视,从而造成解题错误或冗繁,或认为题目条件不足而束手无策.充分挖掘隐含条件,使之明朗化、完备化和具体化,这是解题的必要条件.下面就如何深入挖掘化学问题中的隐含条件举例说明,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依据命题者对解题者的要求,数学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问题的条件和结论都有确定要求的题型,即封闭性题型;另一类是条件和结论中至少有一个没有确定要求的题型,即探索型、开放性题型,后一类题对于训练和考查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这类问题的基本形式有:问题的条件不完备的条件探索型、开放性题;问题的结论不确定或不唯一的结论探索型、开放性题;解题方案需要选择的解题策略探索型、开放性题;题目需要补充完整的题目结构探索型、开放性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解题者通过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类比、归纳、演绎、推理等,补全条件、确定结论或挑选、设计解题途径,从而将探索型、开放性问题转化为封闭性问题,然后完成解答.  相似文献   

4.
当题目已知条件中出现“中点”,或“三角形中线”时,就可依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构造出中位线,架起结论与条件的桥梁,解题事半功倍.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数学题中的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没有直接、明显给出的固有条件,有待于解题者从题设、结论的语言中,或相关知识的联系上去挖掘.隐含条件往往较隐蔽,含而不露,极易被人忽视而使解题出现错误或陷入困境.下面以解三角题为例,探讨在三角函数的习题中对隐含条件进行挖掘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收集信息就是通过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题目所叙述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给定的条件,明确已知量和待求量,明确题目涉及哪些物理知识,当解题者收集到以上信息后,便可确定出解题的物理依据,采用相应的物理概念、规律和公式.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中考中,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加强创新教育,出现了一批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设计优美、个性独特的开放题.众所周知,一道数学题的构成含有四个要素,即题目的条件、解题的依据、解题的方法、题目的结论.如果题中所含的四个要素都是解题者已经知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教学生解题时,不要满足于学生把题目解出来便完事,而应引导学生去探究题目反映的内在规律.教师可以从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入手,将题目进行变化组合,让学生把握题目之间的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9.
从哲学意义上讲,教学题是由一些有关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信息构成的矛盾体.许多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之间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处于一种不协调状态,这时,可以对有些信息进行加工变换,使其减少差异达到相对和谐与均衡.这种以审美为动力,以均衡为标准的思维活动,推动题目内部矛盾的发展和转化,启发解题者找到解题的规律和途径.我们把这种变换称为均衡变换.均衡变换的具体动因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而从几个方面试作说明.1叙述角度的均衡解题往往是从理解题目的叙述开始的,当条件与条件之间,或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表达视角、方式不协调时,就…  相似文献   

10.
结合教材编制开放型问题上海市电视高级中学孙耀庭所谓开放型问题是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明确,从而蕴含着多种可能,要求解题者自行推断.由于这类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热情,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高中数学教材(本...  相似文献   

11.
所谓数学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系指题目中的某些条件尚未明显或直接给出,需要解题者认真分析、探究或仔细观察、发挥联想才能被发现,被挖掘使之成为解题的条件。不少数学题只有及时发现了并充分利用了其隐含条件,才能得到解题方法。反之若忽视了或发现不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往往使得解题出现错误或过程繁琐,甚至陷于困境。  相似文献   

12.
引条件增设 搭解题脚手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面对一道较难的数学题时,常常感到题目的条件好象不足,似乎还缺点什么?此时如果给题目添上一点“已知、假设”,那么题目就容易入手,解题者也会“如虎添翼”,求解则变得比较顺利.这种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不改变题意的情况下,增设一点条件使问题更便于求解的策略,就是“条件增设”的策略.在解题中,我们要适时引入条件增设,为解题搭置脚手架。  相似文献   

13.
一个数学问题通常由两部分组成,首先是题设条件,其次是要求解的问题或要证明的结论,解题的实质是架设条件与结论之间的桥梁,实现已知向未知的转化.因此,能否审清题目的已知条件是关系到能否成功解题的重要环节.1理解显明条件解题时,联想与题目有关的概念、公式、...  相似文献   

14.
如果问题与已有的知识暂时难以建立联系,可转化条件和结论,或改变问题情境,使问题表征能唤起旧的回忆与思考,这就是数学上的转化思想.事实上,解题的过程就是从题目的条件不断向解题目标变形、靠近或者从题目的结论不断变换直至套上条件的过程.因此,进行灵活的转化可以使解题峰回路转.其要领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个数学题目的构成含有四个要素:即题目的条件、解题的依据、解题的方法、题目的结论。这四个要素中,至少有一个是解题者已经知道的,其余元素可能不知道,要通过解题活动加以明确。如果题目所含的四个要素都是解题者已经知道的,或者结论虽未指明,但它是完全确定的,那么解题就是利用题目给出的条件,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推出题目的结论,这样的数学题目是常见的,是一种封闭性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某些数学命题的题设中,已知条件或欲求结论中还可能隐含某些信息,或在解题过程中所得到的结论也隐蔽着大小关系、取值范围等,我们称之为“隐含条件”.对隐含条件学生解题时往往会被忽视,造成解题错误或者解题过程繁琐,或者认为题目缺少条件而束手无策.本文就怎样挖掘题中的隐含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代认识心理学的观点,解题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的输入一加工一输出”的过程.解题所需要的信息首先是由题目提供的,但这些信息不会自动地输入大脑,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去获取.审题,就是解题者对题目信息的发现、辩认、转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曹玉华 《物理教师》2006,27(5):1-22
条件隐含是指题目中的某些条件在题中含而不露,虽然是解题时所必需的,却在题中没有直接的文字表述,对解题者来讲,正确思维,认真挖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准确解题的关键。因此,了解条件隐含的几种常见方式,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大有裨益,条件隐含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见方式。  相似文献   

19.
数学题中的某些条件,不是直接在已知条件中明显给出.而是巧妙地隐藏在题设的背后.这种条件我们称为隐含条件。在解题过程中,它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隐含条件对解题的影响非常大,有些隐含条件.如果挖掘不出来.就会使题目的解答无法进行,有些隐含条件.它虽不影响解题的思路,但会使你得到错误的结论,发觉隐含条件实质是使题设条件清晰化、具体化.以便能寻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因此,挖掘并利用好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解题时,我们常会碰到这样一类题目:某人因抄错、看错或做错题目,而得到错误的结果,让你根据所给的条件,找出错误并求出正确的结果.对于这类题目,错解并不是没用的条件,如果巧妙地加以利用,则可帮助我们顺利求出正确的结果,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