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N1+所+V+的+N2”是“所”字结构的一种句模。“所”和“所”字结构字在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方法复杂,给汉日翻译带来极大不便,以至于使翻译仅仅停留在个人经验的层面,难以变成一种科学。为加速汉日翻译领域的研究,为“所”字结构的日译实践提供参考,笔者选取了“N1+所+v+的+N2’的日译”作为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N1+N2"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形式.文章以"熊猫""鲸鱼"等词为例,分析了与偏正结构"N1+N2"相反的特殊类别,中心语素在前、修饰性语素在后,结构是前偏后正的逆序定中复合词,并讨论了这种特殊结构形式上的分类及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娟 《内江科技》2010,31(6):26-27
"给"字句由于其多论元和句式多变化而显得非常复杂,"S1:Np1+V+给+Np2+NP2"的变体"Np1+V1+给+Np2+V2"有时会产生歧义现象。如"我铡草给你看"就有两种理解方式。本文就试图从这个句子入手着重分析"Np1+V1+给+Np2+V2"这一句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现代学徒制"1+N"人才培养模式中"1专+N企"、"1企+N专"做了分析,确定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双方向‘1+N’"人才培养模式,介绍"1+N"双导师教学模式实例,总结"1+N"人才培养模式成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运用配价语法理论,探讨了对+N1+的+N2这一结构引发的歧义问题。首先分析了对+N1+的+N2的内部语义关系,并由此提出了几点假设,说明了该结构产生歧义的语义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ZPW2000无绝缘自动闭塞系统中的"N+1"冗余电路为写作内容。从"N+1"冗余电路的原理、电路的实现、及"N+1"电路故障与分析等方面,结合作者本人的经验,给出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铝电解供电整流设备的配置工艺条件,分析整流设备按N容量配置方式、N+1配置方式、N+2配置方式下的整流效率、安全裕量、功率因数、负荷率、损耗,得出了大型整流设备N+2模式开发应用是成功的,它使国内许多企业的环境治理、技术改造项目在资金投入上成为可能,加快了中小自焙槽电解铝厂治理环境的步伐,提升了大型铝厂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相似文献   

8.
在所有现代汉语字典辞书中,"有所"都不被看作一个词,而是将其看作动词"有"加上一个"所"字结构,整体构成动宾式.大量的现当代语料告诉我们,无论是否承认"有所"凝固为词,它们的"貌合"之结构的运用已相当普遍.根据石毓智,"有所"发展到清代,在语义功能上已发生变化,不再表示拥有某种具体的事物,而是表示某种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已有了完成体标记的表达功能.本文关注的是形式,从"有 所"的一般组合到"有所"的趋向凝固,这一过程是怎么样的.其发生的条件又是什么呢?本文通过大量语料考察,试图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能+V"结构中,"能"不仅可以作助动词,还可以作结构助词.V根据其性质大致可分为四类:日常行为类、言说类、特长发展类和其他类.本文对考察了"能+V"结构的表里值,并对其色彩义的形成作了认知方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银行的Axe机房的2(N+1)冗余供电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王燕 《科教文汇》2007,(10X):196-196
“N1+N2”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形式。文章以“熊猫”“鲸鱼”等词为例,分析了与偏正结构“N1+N2”相反的特殊类别,中心语素在前、修饰性语素在后,结构是前偏后正的逆序定中复合词,并讨论了这种特殊结构形式上的分类及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欣然 《百科知识》2021,(21):62-63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特殊的格律和句法韵律的特点,更决定了诗词翻译的难度.我国诗词翻译以许渊冲先生的成就为最大.许教授以其杰出的诗词译文作品和深厚的理论研究,被称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他倡导的"三美"初见于鲁迅的《自文字至文章》.在鲁迅的"诵习一字,故其所函"的三美释义中,意美感心,音美感耳,形美感目.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原则得益于其在中国古诗词翻译实践中的感悟和体验.因而,"三美理论"对文学翻译,特别是"唐诗中意象、韵律以及情感的传递有重要指导意义".在"以诗译诗,以韵译韵"的美学主张下,诗词翻译应突出诗意的"意境美"、神韵的"情感美"以及音韵的"节奏美".而"形象美"将汉语的平仄、韵脚孕育于英文的扬抑、音韵之间,体现了"诗词句式的长短和对仗工整方面,尽可能的形似".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任务;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新形势要求加快发展学校艺术教育”.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利用互联网开展“县域内农村学校艺术教育‘1+N’网络共享教学”,促进农村高中艺术教育均衡发展,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黄涛 《今日科苑》2007,(12):227-228
在更好的理解翻译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明确翻译的目的和重大意义。在总结以往的日译汉翻译经验的同时,不断的大胆实践,巧妙运用日译汉翻译的技巧,探索日译汉翻译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中国翻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希望能为中日在更加广阔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何雪莲 《科教文汇》2010,(13):76-76,81
本文尝试运用配价语法理论,探讨了"对+N1+的+N2"这一结构引发的歧义问题。首先分析了"对+N1+的+N2"的内部语义关系,并由此提出了几点假设,说明了该结构产生歧义的语义条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外宣文本翻译的传播性特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其中包括语际信息转换是否恰当、译语是否通顺流畅、译文是否符合目的语读者审美视野等。"变译"是译者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在特定场域下为特定读者而译的一种翻译行为。本文在分析外宣翻译异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外宣文本中所采用的"变译"策略对实现翻译过程中语际转换、文化传递、信息传播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玲轩 《科教文汇》2015,(2):188-189
惯用语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1+2"动宾惯用语占汉语惯用语的较大比例,但专门对这一结构类型的研究还不多见。传统的方法仅仅对惯用语进行句法特征和意义关系的研究,这是远远不够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入手,把Talmy的力量-动态理论引入到分析"1+2"动宾惯用语隐喻的理解机制中,看惯用语隐喻的理解是如何在心理力量相互作用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18.
首先,我必须说明我所讨论的科技论文翻译只限于英译中。多年以来,我一直从事公共英语的教学,教学重点放在翻译的讲授上,在教与学以及学生的作业中,我发现了一些翻译方面的问题,如莎士比亚有句名句:Alltheworld’sastage,Andallthemenandwomenmerelyplayer;——世界是一个舞台,人只是舞台上的演员——但有人在翻译的过程中硬要把m a n(男人)和woman(女人)直译出来,这种翻译有点像译密码,就是把每个英语单词用一个相应的汉字译出来,这完全忽略了每种语言有每种语言的风格和特征。翻译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  相似文献   

19.
已知数列an的递推公式为an+1=pan+q(p≠1,q≠0),求通项公式an有两个主要方向,涉及三种方法,不同的解题方法体现了不同的数学思想.现以"已知数列{an}中,a1=5/6,an+1=3an+1(n∈N*n)求通项公式an"为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地铁转向架构架焊接结构经常会遇到铸钢与钢板异种材料焊接,本文以GE240+N和P275NL1材料焊接为例,通过焊接试验分析焊接工艺特点,总结焊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终选择合理的焊接参数。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可获得满足质量要求的焊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