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根》2016,(5)
正今天所谓"绿帽子",源自古代的"绿头巾"。而古代绿头巾的颜色,除纯正的绿色外,也包括偏蓝的暗绿色乃至深蓝色,因此"绿头巾"也曾被称作"青巾""碧头巾""碧绿头巾""绿帻",《荀子·劝学》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之语,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春来江水绿如蓝",可知绿、青、碧、蓝的色调在古人心目中是很接近的。笔者在下文所称绿头巾,也指  相似文献   

2.
正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他也是爱尔兰著名的剧作家、评论家。1923年,叶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叶芝的文学创作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来源,那就是他对爱尔兰神话传说的痴迷。叶芝对爱尔兰神话传说的热情集中体现在他的两部饱含浪漫情怀的散文叙事作品中,即《凯尔特乡野叙事:一八八八》和《凯尔特的薄暮》。  相似文献   

3.
白族诗人何永飞的新诗集《穿过一小块人间》,是列入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打造少数民族文学精品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的作品集(作家出版社2020年12版).也是诗人继他出版的《茶马古道记》《神性滇西》等诗集后,又一部重要的诗集.这之前,诗人的《茶马古道记》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鲁藜诗歌大奖和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等重要奖项,他是被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命名的"白州文化名家",云南十大励志榜样人物之一.就白族诗歌创作来看,他是继著名白族诗人晓雪、张长、袁冬苇之后,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又一位诗人.他的这部诗集《穿过一小块人间》不少作品发表在《诗刊》《民族文学》《边疆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获广泛好评,新著列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出版,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重出文坛,在今天看来也是一方奇异的风景.人们都明了汪曾祺的散文有着唐诗的意蕴美和中国水墨画的笔趣,但谁都学不了汪曾祺.汪曾祺不似后来的"文化散文"、"小女人散文"、"旅游散文"那般易于模仿而成为时尚和风潮.所以,汪曾祺那飘逸、淡远、空灵的散文,于有缘读到它的读者都是一份独特的礼物.他发表小说<受戒>时,人们惊叹"小说竟可以这样写",读他的散文也一定会有心中一颤,豁然开朗的感受吧.  相似文献   

5.
吴正格 《寻根》2012,(6):53-55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里,"酱"字写为"(嗜)".此字左边是"爿",指劈开的竹片或柴爿,取火用的;右边上方的"(夕)",不当"月"字认,而是"肉",《说文》里的"肉"字写为"(夕)";下方的"酉",也不是指地支时辰中的十七时至十九时,而是指"酒","酒,酉也"(汉·刘熙:《释名》).可见,最早的"酱"字是爿、肉、酒的三字合成.所以,解析"酱"字,得分别解析其中的爿、肉、酒.  相似文献   

6.
情动三月街     
原因 《大理文化》2010,(5):87-88
大理三月之美景,古人对之早有描绘。唐代白族诗人杨奇鲲的诗句:"风里浪花吹又白,雨中岚影洗还清",写的正是三月轻风吹拂下的洱海和阵阵细雨后的苍山。明代学者杨升庵的妙文"一望点苍(苍山又名点苍山),不觉神爽飞越。……山则苍茏叠翠,海则半月拖蓝,城廓奠山海之间,楼阁出  相似文献   

7.
《寻根》2016,(2)
正《半甲园丛稿》,戈革著,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6年版,这部书收集了作者大部分散文著作,自费出版,限印200册,作者亲自编号盖章以送友人,市面很少见,我的这一册年初偶得之于网上。戈革(1922-2007),本名繁荣,字耀先,号红莩,一号拜鞠,河北献县人,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译著有《尼尔斯·玻尔集》《宏观电磁场论》《史情室文帚》,2002年被丹麦国王授予"丹麦国旗骑士"  相似文献   

8.
对于散文的诠释,多如牛毛。但我比较欣赏的还是诗人牛汉"散文是诗的散步"的说法。不散不是散文,太散不是好散文。我所喜欢的散文是:在散与不散之间,有诗意不经意地弥漫。然而何为诗意呢?如果这样追问下去,我就不敢回答了。因为"诗意"和"禅"甚或和"爱情"一样,是"说不得,说不得,一说就错"的。但是我想,诗应该是美的。因为人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因为美即生活,美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逝世一百五十周年,本刊从本期起特连载李桅同志迻译的《普希金传》中的两章——《十一月的悲剧》和《诗人之死》。《普希金传》的作者列·格罗斯曼(1888—1965)是苏联作家兼文学研究工作者,1911年卒业于敖德萨诺沃罗西大学法律系。早在1903年他就开始发表作品,1921年起着手从事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工作。他所写的《苏霍瓦·科贝林的罪过》受到过高尔基的赞扬。传记和传记小说是他作品的主要体裁。这部《普希金传》则是他传记作品中的一部力作,被认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作者在书中用饱含激情的笔触记述了伟大诗人的一生:从就读皇村,流放南国,囚居故里,受辱宫廷,直到死于决斗.《十一月的悲剧》和《诗人之死》速两章,写得尤为扣人心弦,史家的信实和作家的激情交织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的援引,则使读者在深入了解诗人悲剧性的死的同时,更增加对他的景仰,痛惜和缅怀之忱。  相似文献   

10.
随心所欲,这是读完张明曾的散文集《那时的洱海》后的感觉。这是一种有别于阅读其它散文集子的感觉。不知是有心,或是无意,张明曾似乎在努力摆脱散文的常规写法,或者说不按眼下散文的样子来写散文,根本不在乎写出的东西是否像散文。  相似文献   

11.
正解葱"葱"字,甲骨文写作"■",象葱形。《说文·部》写为""(音同葱),是葱的先字。造""字是有因由的:此字上部的"",义为百卉,以二屮象其丛生,也表示""是植物,即一种蔬菜;中部的"囱",《说文·囱部》释为:"在墙曰牖,在屋为囱。"这是说,在墙上开设的称为"牖",  相似文献   

12.
宋毅 《华夏文化》2013,(1):43-44
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中唐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诗人在浔阳江头夜送客之际,偶遇琵琶女,闻其琵琶声,心动身往,而后知晓她起落的身世,又联系到自己谪居卧病的境况,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遂写下了这篇《琵琶行》。白居易的诗"老妪可读",唐宣宗在《吊白居易》一诗中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到如今他的《琵琶行》仍然在中学生的课本  相似文献   

13.
张乃光 《大理文化》2014,(1):110-112
正左中美的散文集《时光素笺》付梓之前,她打来电话,请我作序,得以先睹为快。阅读的过程,是一次重新认识左中美的过程。在她的散文集《不见秋天》获得了云南省第七届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奖(文学类)二等奖后,她一如既往地痴情于写作,两年后又推出这么一本散文新著,确实让我吃惊。散文贵"真",读左中美的第二本散文集,我再次感觉左中美就是一个很真的人。正是血液中流  相似文献   

14.
赵玫 《世界文化》2014,(11):34-36
<正>很美的清晨,阳光灿烂。我们离开圣路易斯奥比斯波郡。喜欢这个优雅的小城,尽管,我们在这里只停留了一天。这里的海岸开阔而宁静。用锚来装饰海岸景色。很蓝的天,于是很蓝的海。木头房子里是那些等待着出售的鱼。John说小时候他们总是来这里买鱼,所以那房子珍藏着John童年的记忆。这一天最令我们向往的,是那座梦幻一般的迷人城堡。那个被称作"皇冠宝石"的地方,就掩藏在不远处的某片山林中。John提前预订了  相似文献   

15.
殷代有没有文学?从目前中国文学史著述的实践看,答案是否定的. 上世纪三十年代刘大杰开笔著述《中国文学发展史》,专立《卜辞时代的文学》一节,指出殷代"已具备素朴的诗歌形式",从卜辞"可以看出书面文学的初期形态,也就是后代韵文和散文的母胎",可惜支撑结论的史料仅三条并不典型的卜辞.  相似文献   

16.
胡钁(1840-1910),字菊邻,浙江石门人。1905年,他应友人杨见心之请刻的"硬黄一卷写兰亭",边款中的文字与图像结合为一体,堪称佳作。印文"硬黄一卷写兰亭",出自陆游《山居戏题》中"硬黄一卷学兰亭"句,改了一字。兰亭,指《兰亭集序》。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书法家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与文人好友聚会,行修禊之礼。  相似文献   

17.
朗费罗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现代诗人。他的诗谱成的曲子已经广泛流传。凡是有文化的人,几乎都能把朗费罗的《生之赞歌》、《乡村铁匠》、《楼梯上的古钟》、《长庚号的毁灭》、《造船》这些诗歌诸记在心中。一首优秀的诗篇,我们越是经常阅读,就越会喜爱它。如果是一篇散文,我们读第二遍时就不会象读第一遍时那样引人入胜了,而且当我们读了两三遍后,它就再也不会有任何魅力了。但如果是一支古老的歌曲或是一首谙熟的诗歌,情况就不是这样了。每个人都会有一本他爱读的诗人的作品集,他随身携带着,而且随时做下标记。今天那些深受欢迎的诗人中,朗费罗是最纯朴  相似文献   

18.
《金刚经》以一种大生命观的视域来看待个人在世界中的位置,认为个人与世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沟通个人与世界的纽带便是"心",实现个体生命境界提升的关键在于"降伏其心",一旦能够实现对心的"降伏",就会从根本上来把握自己的生命,正确地看待这个世界.《金刚经》认为世界万物皆没有实相,即"诸相非相",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  相似文献   

19.
孙桐生作为晚清蜀中著名学者,他最早明确地提出并再三坚持《红楼梦》的"本事"是写"明珠家事"说;称孙桐生为"旧红学索隐派的先驱",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判断和确评;孙桐生的高明之处更在于他清楚地认识到文学创作是"虚无缥缈"的想象和虚构,不等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20.
正"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概念。在《道德经》的宇宙论中,道生出了天地万物。然而,对于老子宇宙论的实质与展开,学者们却有不同的意见。本文试图通过对"有无"、"生"、"域"与"道"的内涵的探讨,来阐释《道德经》中的本体宇宙论。一、"有"与"无""有"与"无",是《道德经》中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道德经》第一章即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然而,"有"与"无"的具体含义,却难以轻易得知。我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