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年,小说《圣诞盒子》热销于美国,作者查德·鲍尔·埃文思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手,在此之前他从未发表过任何作品,而他写这本书的初衷仅仅是想为家人准备一份特别的圣诞礼物,不料书出版后却成了众多美国人的圣诞礼物。《圣诞盒子》讲述一位父亲因为工作而忽视了自己的家庭,尤其是伤害了女儿。在一个圣诞节期间,他认识了一位老妇人,这让他的一生发生了变化。这位老妇人惟一的女儿小小年纪就死了,为了寻求安慰,老妇人一直给死去的女儿写信,然后再将信保存在一个做工精美的雕花核桃木盒子里。这位父亲被老妇人那份执着的爱深深打动了,他发誓…  相似文献   

2.
陆其国 《寻根》2013,(3):59-63
一《上海众生相》是一本仅九十多页的小册子。但就是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却一如"万花筒",从中折射出20世纪40年代上海底层民众生活既龌龊不堪,又悲惨凄凉的一面。《上海众生相》共收文21篇,只要看看其中的一些篇目,便可知其内容与  相似文献   

3.
<正>《爆裂鼓手》是本届奥斯卡热门之一,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配、最佳剪辑等五项提名。下载来看,当看到片中光头魔鬼导师弗莱彻不停地扇学生鼓手安德鲁的耳光,逼问他敲的节奏究竟是拖了还是急了稍许时,我油然想起春晚里几位民间高手飙高音的节目。我的眼前,安德鲁为了敲得更快而使鼓槌磨破虎口流在鼓面上的血,跟民间高手们尖叫时额头迸  相似文献   

4.
1961年4月12日,原苏联航大员尤里·加加林驾驶“东方1号”宇宙飞船第一次飞越太空,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飞,以1小时48分的时间绕地球飞行了一圈并安全返回地球,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尤里·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航天员。 然而,在这次飞越太空之前的一天晚上(即4月10日晚上),尤里·加加林曾偷偷地给自己的家人写过一封信。这封信中流露了他在飞向太空之前对家人的真实而细腻的内心感情。因为他成功地返回了地球,所以这封信一直未被世人所知。 但在1968年3月27日的一次试飞中,加加林却不幸遇难,因此,他在1961年4月10日晚上写的这封信  相似文献   

5.
妈妈的梦     
暮秋 《世界文化》2003,(1):16-17
我多么希望我没有打开那个破旧的松木箱子啊!因为在它的里面,有一个外面包着一层棉布,的小盒子,这个盒子对我来说简直是太熟悉了,盒子的上面用铅笔写着“采用信”。如今,盒子上依旧残留着妈妈平素最喜欢佩戴的玫瑰的芳香,那香味虽然已经很淡了。  相似文献   

6.
岳力 《世界文化》2007,(11):37-37
安德鲁·魏斯十分静谧,静谧得像一个肃穆的梦境。 从某种意义上说,安德鲁·魏斯可以被视为一个圣徒,他把绘画当成一种宗教仪式,虔诚地对待它。因此,在魏斯的画里就很少有尘世的喧嚣。有的画里无人,有的画里有很少的人(在我所见的两本画册里,只有一幅题为《约翰·奥森的葬礼》的水彩画中有8个影影绰绰的人影)。有人的画,有的是一名老人,或是一名妇女在屋子里、阁楼上或房门前、原野上静静地坐着或卧着,  相似文献   

7.
这种病情已经发生过几次:左眼突然失明,就象被蒙上了一层帘子,可是几分钟以后视力又恢复过来了。但这位年已六十二岁的休斯敦医生自己也很忙,连找个医生看看的时间也抽不出  相似文献   

8.
真实的荒诞     
若尘 《世界文化》2006,(8):16-17
起伏跌宕的人生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于1891年出生于乌克兰基辅市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祖父、外祖父都是俄国东正教的牧师。他的父亲是基辅神学院的一名讲师,主要从事古代历史和西欧宗教的研究。自幼喜欢文学、艺术、音乐的布尔加科夫正是在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的,他深受果戈里、歌德等大师的影响。1916年布尔加科夫从基辅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被派往农村医院,后转至县城,在维亚济马市迎接了十月革命。这段经历为他写作《乡村医生手记》提供了生活题材。1918年回到基辅开业行医的他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后被邓尼金分子裹胁到北高加…  相似文献   

9.
刘潇濛 《世界文化》2010,(12):19-21
<正>在量子物理学领域,有一个名为"薛定谔的猫"的著名实验,内容如下:一只猫被封在一个密闭盒子里,盒子里有毒药瓶,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变,放出α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放出氰化物气体,从而杀死这只猫。一段时间后,这个原子核处  相似文献   

10.
美术研究专家们一直在试图了解:一个画家(他或她)是如何形成各自的画风的。近几年来,医生们也参加到美术研究专家这一行列去研究一个画家的画风究竟是受何种影响而形成的。他们一直迷惑不解的是:十九世纪的荷兰画家温桑·凡高为什么总在他的画面上用了如此多的黄颜色?他们还提出:凡高为什么会在所画的物体四周画上一些异乎寻常的光环?有些美术研究专家认为,这些手法是凡高想象力的体现,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这位荷兰画家患有眼疾,因而使得他无法看清东西。但一位名叫托马斯·利佛斯的美国医生说:凡高之所以这样作画,是一种洋地黄药物在起作用。现在,医生用洋地黄这种药物治心脏病,但在十九世纪,这  相似文献   

11.
我喜欢中国人把我的设计喻作“蛋壳”。正如一枚已被敲破随时将被打开的蛋,里面孕育的是活蹦乱跳的生命……。我的设计之魂:外壳、生命、开放。——保罗·安德鲁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鲁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Kipling,1865—1936)逝世50周年纪念。安德鲁·拉瑟福德搜集了《吉卜林诗集》(审定版)中没有编入的诗歌300首,汇编成《吉卜林早期诗选》一书。书中有不少诗篇是首次问世。本文便是《诗选》编者所写的有关青年吉卜林的事迹。  相似文献   

13.
瘦小而结实的托马斯·潘恩是“美国革命的舆论家”。在危机时刻,他的檄文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他的第一本小册子于1776年1月出版。当时,在是否脱离英国宣告独立的问题上,各殖民州仍然存在着分歧。有的州指使它们的代表们在“大陆会议”上反对脱离“母国”,成千上万的人举棋不定。1月10日,潘恩发表了一本名为《常识》的小册子,号召人民不要犹豫,奋起抗争。他写道:“自由,正在全世界遭到践踏,被驱逐出了亚洲和非洲……英国已发出警告,要与自由分道扬镳。啊,接纳自由这个逃亡者,赶快为人类建立避难所吧!”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和中东一些国家的书店里,人们会看到一本题名为《犹太人贤士议定书》的小册子,被公开摆放在书架上出售。美国林肯市和俄罗斯莫斯科市的街道上,也有人暗地里兜售它。 这本小册子的内容是妄想狂们杜撰出来的,由于世界上曾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人相信书中所描述的那些耸人听闻的阴谋,结果造成了百年排犹的悲剧。 百年排犹的始作俑者是沙俄的一家刊物。1903年8月26日至9月7日,圣彼得堡一个名为《旗帜》的刊物发表了一系列爆炸性的文章,“揭露”了犹太人策划旨在统治全世界的大阴谋。据《旗帜》讲,这个阴谋的细节,记载在…  相似文献   

15.
两老头     
一 微雨的午后,颐园别墅区异常静谧. 坐在阔大豪华沙发上的老高,够着头往防蚊帘外张望.透过绣有苍翠青竹的薄纱帘,小院子的绿植油绿得可爱.老高坐不住了,他放下手里的小册子,摘下老花镜,缓步踱到小院里.  相似文献   

16.
正埃德蒙顿市最丰盈的是阳光,最匮乏的是人。在已经建成一二十年的住宅小区行走,恍惚之间,似乎到了"鬼城",静谧得有点虚幻,不真实!突然,一只野兔窜出,才穿透了宁静;当它怡然自得地在草坪上吃起鲜草,小区又陷入能听见心跳的宁静中,只有温和的太阳寂寞地看着你。但,稍仔细看看,家家户户门前屋后,精心打理的花园,草坪、绿树,排列成行的小车,可以断定这是充满常住居民的空间。而且,哪怕是  相似文献   

17.
阿·阿·柳比谢夫教授是个对科学有多方面贡献的人,他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地发挥个人潜力的榜样。他写下的著作,达一万多页!其中有动物学、遗传学、哲学,还有进化论方面的专著、论文和小册子。作家达·格拉宁向我们揭示了这位科学家靠自我修养取得成功的秘密。柳比谢夫五十六年如一日,一丝不苟地安排并记录了自己度过的岁月。这是一张异常精细、愔时如金的计时表。须知,只责备自己碌碌无为,百不去计划自己的时间(许多人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混  相似文献   

18.
《眉园日课》书後邓云乡出版了一本(清代八股文)小册子,虽然对这一延续了五百来年,对教育、政治、文化等等关系极为重要,且系唯一的教育、考试手段文体,有点初步的认识,但说来还是十分浮浅的,距离真正理解它,即使是懂得一点皮毛,那也还差的很远很远……而且就今...  相似文献   

19.
<正>凯文·洛克利医生的诊所开在埃克里斯顿。一天,一个惊慌失措的年轻人径直闯进他的办公室:"医生,请您救救我……我不相信这一切是真的。"他的声音听上去虽然有些虚弱,但十分焦灼有力,让人充满了恐惧和痛苦。"请不要着急,坐下来慢慢讲。"洛克利医生边拍着他的肩膀,边安慰道。年轻人慢慢擦去额头的汗,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他叫托米,今年31岁,硕士毕业,有一个漂亮温柔的妻子,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奇观》里,哈维·佩卡尔和乔伊丝·布拉布纳的第一次约会很浪漫,像热锅上的油炸玉米肉饼一样咝咝作响。他是克利夫兰一个意气消沉、矮胖的档案管理员,正在以他与世人难以相处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创作一套连环漫画系列丛书。而她,是一个来自特拉华州威尔明顿的神经过敏的怪女子,自我诊断有抑郁症。他们第一次在公共汽车站见面时,哈维(保罗·贾马蒂饰)宣称他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她:他已经做了输精管切除术。但乔伊丝回答:她的家人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再生疾病。他们俩真是天生的一对。在用过一次十分讲究但不合胃口的午餐之后,乔伊丝匆匆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