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为翻译的直接对象,语篇是比字、词、句更大的语言概念,它传递一个完整的信息。以语篇为对象的语篇分析不局限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扩大到语境以及语言的交际功能上来。正因为语篇分析的特点,它与翻译才能够相互促进,使翻译实现语言层面、言内因素以及言外因素的传递。本文阐述了语篇分析翻译的特点,并且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形式—功能”观察获奖微型语篇《提升报告》,在“表达←→接受”互动过程中,分别就作者意图、自创文本、流通文本、出版物元语言、“形式—功能”修辞化错位的相关支持、接受语境等方面论证:为什么语篇的公文语言面貌≠公文文体?同时就语篇角色关系和信息流进行比较,论证《提升报告》的文体“是什么”?并解释"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根据韩礼德的界定,语域指的是“语言的功能变体”。所谓功能变体就是因情景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通过对新闻语篇的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分析,我们看到语域分析为新闻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多层次和多功能的理论框架。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语篇的语义和文体特点。  相似文献   

4.
名词化作为语法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其相关研究已经发展到跨学科的多视角研究,而语法隐喻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动词化的探讨还很欠缺。本文以年会CEO商务演讲语篇为分析对象,利用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法隐喻理论进行实例分析。分析表明名词化成为商务演讲语篇中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而这些名词化往往和动词化同时出现,二者的互动不仅使语篇简洁凝练而且构建了年会CEO演讲语篇语言的专业性和精准性。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功能语篇分析,功能语篇分析主要是对英语教学目标,英语教学方法和英语教育范围进行分析,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依据,进行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使人们对英语语言、语域、语篇题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以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的功能文体学把语言在各层面上的表现特征分为分析对象,从语言选择中找出语篇意义系统的建立及语篇的文体价值。对语言选择的分析、解释和评价对应了第二语言背景下的“高级英语”教学过程。本文试图从功能文体学的讨论入手,为“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7.
语篇的理解是一个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在语篇的理解中,功能语法的语篇分析理论无疑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发。本文从功能语法的语篇分析理论出发着重探讨该理论在语篇理解中的运用,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提高其语篇理解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复杂与深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识到语篇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地位。于是对语篇的研究应运而生并得以发展。语言学理论最终要应用于语言教学,而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以该语言的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外语教学大纲)。于是大家逐渐聚焦在语篇教学上。本文试从语篇研究的历史发展,以韩礼德的语篇思想为主线,分析语篇的背景、语篇功能与语篇教学的内容和含义。  相似文献   

9.
语法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法隐喻概念的提出把隐喻的概念从传统的修辞手段扩展到语法层次,增强了对一些语言现象的解释功能。本文主要探讨了这种语言现象的语篇衔接功能,目的在于对发话者为什么要使用语法隐喻增加一种解释,从而希望能促进对语篇的理解、分析,并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出发,详细分析名词化现象在商务语篇中的作用,在商务各个文体出现的频率以及所具有的衔接功能;结合预设理论,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名词化具有不可商榷性;探讨名词化对于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启示,结舍现代商务语言的特点,批评滥用名词化、弃简就繁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
元语言研究的三种理解及释义型元语言研究评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元语言”最早是由哲学界提出的一个命题。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语义哲学界与对象语言相对立的表达语言、语言学词典学中与被释词相对的释义语言及自然语言处理界中表示认知义原的三种不同的主要研究类别,并正在成为愈多的人文科学所接受的一个底层理论的概念术语。《朗曼当代英语词典》的2000条释词体现了英语的释义元语言工作,它形成有限释词靠的是作者丰富的教学经验与词典编纂经验。国内信息处理界也进行了释义元语言的工作,依靠的是数学中的图论方法,形成了3800多条的“定义原语”。然其存在不足,主要在于名词特别是专用名词所占的比重过多。  相似文献   

12.
张心翠 《培训与研究》2008,25(1):104-107
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代表人物福柯认为教室是最好的权力运作场所,所以教师话语也是批评话语分析关心的主题之一。因此本文的目的就在于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来细致分析大学英语课堂话语,试图揭示隐藏在教师话语中的权力关系,并希望能使人意识到语言是如何帮助教师获取这种主宰地位的。同时本文提倡教师应该在极度权力和完全无权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真正有效地促进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13.
教师话语特征中的元语言现象与课堂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语言是描写语言的语言,不仅在语言知识领域中应用广泛,也是EFL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教师课堂话语特征中的元语言现象有效地激发和推动课堂互动,促进学生二语习得,从而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句法是制约着句子组合合法性的规则,即组词成句的规则。话语句法规则的意义既是语义学关注的内容,也是语用学的考察对象。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人们把握话语规则:一方面能够帮助人们认知句子在生成过程中的规律、规则;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人们掌握话语的基本表达式在不同语境中的动态变化。所以,在语言逻辑视域中,话语规则的句法意义及其展开与深化,更能够帮助人们加深对语言与认识密切关系的研究。文章在分析言语交际与话语规则的基础上,论述了语言逻辑视域中话语规则的句法意义,以及这种句法意义的展开与深化在语言认知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examines patterns of national,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identification among Chilean-Swedish transmigrant adolescents in and around Stockholm, Sweden. Drawing from ethnographic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s, analysis focuses on adolescents' (a) views on ethnic and national identity; (b) general perceptions of Chileans and Swedes; and (c) attitudes toward Spanish, Swedish, and Spanish-Swedish code-switching. Interview discourse of these adolescents, and their metalanguage in particular, provides insights concerning how transmigrant adolescents position themselves within their complex social nich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Chilean adolescents are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n identity that is both Swedish and Chilean; they also point to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factors, such as the adolescents' gender and age of arriv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such as legal status, in shaping the discourse on identity. Key words: transmigration, Chile, Sweden, Spanish, Swedish, metalanguage, language attitudes, linguistic minority education, assimilation, acculturation, code-switching  相似文献   

16.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提供了分析语篇的理论框架,可以被用来探究语言特征以及语言建构规律。本文利用系统功能语法,对奥巴马在芝加哥发表的获胜演讲"The Change of America"进行了元功能分析,目的是验证系统功能语法在话语分析方面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分析政治演讲文体的语言特征和语言功能效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真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话语既具有组织教学的功能,也是学生重要的语言输入。无论是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语言,还是作为语言输入,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都应该尽可能具有真实性。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真实性可以从情景真实性、语言真实性和内容真实性三个角度去考察。  相似文献   

18.
用批评式语篇分析的理论对美国总统布什就9.11恐怖袭击事件所作电视讲话进行描述,阐释和说明三个层次上的实例分析,旨在揭示语言形式选择和意识形态在特定语境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对语篇分析这一阅读方法的应用价值及有效性作一验证。  相似文献   

19.
孙琦 《德州学院学报》2014,(1):53-56,67
在及物性系统下,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中国日报(ChinaDaily)4篇关于钓鱼岛的新闻标题、词汇选择和语篇中的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及关系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媒体对同一事件进行报道,其语言选择、表达方式受其代表的立场观点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读者在阅读新闻报道时,应意识到语言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培养批评阅读意识。  相似文献   

20.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在不同的交际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人们在交际时或多或少地受元语用意识的指导与调控,而且这种元语用意识会在各种不同语言层面上有所反映。因此,话语标记语是标示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的一种语言手段。不同类型的话语标记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