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张怡宁在2005年上海世乒赛拿到"大满贯"以后,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成为了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在这三年中,我为她制定了一个系统的训练计划现在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输球很正常联赛开打以后,张怡宁给人的感觉始终不在状态,输了几场球,我认为这比较正常。整年的国际赛事让我们的主力队员精神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从上半年来说,不来梅团体赛是张怡宁成为"大满贯"后第一次打团体赛,她的压力一直比较大。因为以往我们的"大满贯"选手都有在团体赛中失败的经历,我们教练组当然希望张怡宁不要重蹈覆辙。考虑到她本身承受压力的能力非常强,所以我们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在备战团体赛时,教练组特意找张怡宁谈了一次话,给她点明了这点。我感觉这次谈话,对张怡宁的触动非常大,之前她可能不会这么想,可跟她讲了以后,她自己也感觉真是这么回事,当然害怕自己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对团体赛也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10,(3):42-44
两“款”张怡宁 这次直通比赛前,我们特意安排张恰宁出席了新闻通气会,向媒体介绍了她最近的状态和对以后的想法。大家对张怡宁从婚后的“失踪”到现在的“现身”一直非常关心,我觉得这也是对中国女乒的一种关心和爱护。我要代表中国女乒以及我本人,向媒体和球迷朋友对球队的关心爱护表示感谢。让张怡宁出席新闻通气会,也是想让大家更了解她。我们会尊重张怡宁的选择,并给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做调整。无论最后她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们都会给大家一个明确的交代。  相似文献   

3.
周到  魏卿 《乒乓世界》2007,(5):10-15
张怡宁安静地坐在舞台幕布后边的一个铁箱子上,手里拿着个 PSP 游戏机,正全神贯注地玩网球游戏。张怡宁的母亲站在旁边看着她玩,母女俩都聚精会神的,任工作人员在身边穿梭走动。这一天是2007年3月7日,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500天的日子,张怡宁作为嘉宾被请到中央电视台,她已经出过场了,在等着40分钟之后的谢幕。幕布的那边,"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的晚会在五彩斑澜的灯泡下进行得如火如荼.众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体坛名人纷纷出场,隔着一层幕布,这一切仿佛和张怡宁完全没有了关系,她的世界就是手上那个小小的游戏机。"这个玩多了会不会累手指头啊?"我问。"会啊!"张怡宁回答。"会影响打球的吧?"听到这个,张怡宁俏皮地抬头看我:"所以我都不敢玩多了!"忽然间有一群人打破了这片宁静,歌星韦唯在四个黑西装保镖的簇拥下到后台侯场,还有另一个黑西装拿着台 DV 全程跟踪拍摄。韦唯被安排在晚会最后演唱压轴歌曲,当她提着长裙和黑西装们从张怡宁身边急步走过,必定不会注意到角落里正在玩游戏机的这个上姑娘,这个奥运会冠军、世界锦标赛冠军、世界杯冠军……我想,假设以韦唯作为一个标尺,张怡宁的辉煌要比她辉煌一万倍,而张怡宁的安静也要比她安静一万倍!这,就是体育圈和娱乐圈的区别吧!晚会结束,我开着自己的小车送张怡宁和她妈妈,先把张怡宁送到天坛公寓,随后再把她母亲送到东三环外的家里。为此,母女俩连续说了很多遍感谢,以至于让我这个请她们来中央电视台的人极度不好意思。其实,我们看到的这个,就是很本色的张怡宁:安静、聪慧,单纯,不设防,有教养!  相似文献   

4.
每输一次都会有一次更大的飞跃1999年大阪世乒赛前,我也没有想到她能打得那么好。从当时来看,王楠,李菊的实力都是很强的,而我们对张怡宁的定位应该是很有前途的年轻队员。让她参加世界锦标赛,并没有指望她能拿什么成绩,主要是见见世面,锻炼锻炼,可是没有想到她最后能拿到亚军。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06,(8):6-6
张怡宁的教练李隼跟我们的记者说:"以张怡宁目前的成绩来讲,《乒乓世界》对她的报道并不算多,我都听到过很多人跟我讲。可张怡宁自己觉得这很正常,她从来不在乎外界的宣传或是报道,所以别人说什么对她也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查娜 《新体育》2005,(6):18-19
在张怡宁的童年,每次睡觉前,妈妈不是唱摇篮曲,也不是说故事,而是拿着画满各种小动物的画本儿,一个个地指给她,告诉她每个动物的名字。每次,小怡宁的眼睛都一眨一眨的,很专注地听着。那时,妈妈心里就纳闷了,这孩子怎么这么喜欢小动物?“每次把小动物给她指完一遍,宁宁还会给我找错,指着书里的某个小动物说:‘妈妈,这个你还没说呢?’”张怡宁的妈妈说,张怡宁学说话时,最早学会的词汇就是“咩咩羊”和“汪汪狗”,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张怡宁的宠物恋歌正式唱响了。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06,(8):21-21
我第一次见到张怡宁是在1997年中国的全运会上。我先是在6月份去天津看预选赛,10月份,我又赶到嘉定看决赛。那年,张怡宁不满16岁。她给我的第一冲击力并不是她的技术,而是她出色的步法。但真正映入我脑海的是她眼里的那丝忧郁,这种忧郁似乎弥漫在她所有的行为举止里。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但这种感觉确确实实存在。她给人的感觉很严肃,也很安静,那时,  相似文献   

8.
除了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女单冠军,几乎所有能拿到的金牌,张怡宁都拿过了。她对世乒赛单打金牌的渴望因此不言而喻。事实上,她也完全具备了这样的实力。在国家乒乓球队,很多教练和队员在赛前都看好张怡宁。遗憾的是,她又一次站在了冠军的旁边。就像以往和王楠的大多数比赛一样,尽管单论技术,张怡宁已经具备了与王楠抗衡的实力,但这一次她还是功亏一篑。与往常不同的是,这一回张怡宁没有哭。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她大大方方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平静得让人看不出她刚刚遭受了怎样的挫败。许多人说:“张怡宁成熟了。”还得学王楠张怡宁和王楠的比赛真…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14,(6):132-133
哈滨师范大学 刘秋爽慧:张怡宁一直以来都是我,心中的偶像,以前看她比赛的时候,都会觉得很安心,她在场上沉着冷静,淡定从容,在“生死存亡”的。时刻总能“柳暗花明”。我知道这是她平时付出比别人多很多倍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8,(4):54-54
这次广州世乒赛,我给女队的整体表现打九十分。张怡宁、郭跃、王楠、李晓霞、郭焱五名选手全都上过场,都发挥出了较高水平,表现令人满意。尤其张怡宁在比赛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扭转局势,证明了她的能力和价值。郭跃和王楠虽然都输过一场球,但她们的技术打法还是有比较大的优势。李晓霞与郭焱也表现出很强的中劲。在这次比赛中,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队,我最好的朋友是老张。老张并不老,今年才18岁。叫她老张,是因为她资历深。虽然岁数不大,她却已是世界冠军了。对了,老张的名字叫张怡宁。 今年,我刚上一队,也许是看我“人生地不熟”吧,她便主动与我接近。渐渐地,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老张很会照顾人。和她在一起,真是很享福。封闭训练时,每星期四我们要都吃涮羊肉。每次,老张总是照顾我,给我夹这夹那,直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00,(6):3-3
张怡宁到国家一队没几年,刚开始时我们走得不是很近,后来她和我同分在李隼教练那个组,再后来,我们成了室友,也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13.
说到张怡宁,给球迷的印象是她在赛场上永远冷酷的表情,对手永远琢磨不透她下一步的动作是什么,这也是令对手感到最恐惧的地方,这也就难怪为什么人们称她为冷面杀手。然而对于张怡宁来说,最经典的瞬间莫过于她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女子单打世界冠军时,她脸上露出的那难得一笑。  相似文献   

14.
1998年马来西亚公开塞女单半决赛张怡宁胜陈静地点:马来西亚基纳巴鲁如果不算八运会的女团比赛,那么这次公开赛应该可以称作张怡宁的成名之战。一年前,这个打球不紧不慢的北京丫头还不为大多数球迷所知晓,而这场比赛击败了"海外使团"中实力最为强劲的陈静之后,无论是在名气上还是在底气上,张怡宁都有了一个飞跃。李隼说"那次比赛赢了陈静非常重要,她(张怡宁)更自信了,我们也觉得她的球还有空间。"  相似文献   

15.
<正>一、案例背景9月的一天,我上一年级体育课,要求体育委员领着学生跑两圈。学生们一个个从我身边跑过,无意中看到一名女学生嘴在动,像在吃什么。我连忙喊停她:"你在吃什么?"她很害怕地望着我,赶紧用手捂住嘴巴。我又问了一遍:"你在吃什么,吐出来!"她吐出了一个直径约一厘米的塑料球。这次惊慌地不再是那个女学生,而  相似文献   

16.
记者也追星     
孙璐 《乒乓世界》2010,(11):154-154
初识——2004 我和张怡宁同岁,当然,她出道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每天背着书包上学的学生。2004年的奥运会张恰宁拿到了单打冠军,而那一年我也正式成为了一名体育记者。  相似文献   

17.
你了解张怡宁吗?你知道她每天都在干什么吗?你知道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吗2记者带着网友们一组"史无前例"的八卦问题,对张恰宁进行了全方位的采访,让充满好奇的球迷们多角度地认识一下这个五光十色的女孩。作为职业运动员,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作为一个现役的奥运会冠军、世乒赛冠军,张怡宁一天的生活从早晨七点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8.
1999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因为梦想就在你的眼前,需要你去努力实现。在茫茫的人海中有这样一群人,正在执著地为着她们的梦想而不停地奋斗着。在一个春天的早上笔者直飞广东番禺对正在备战世界杯的女定队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短暂采访。刘瑛:我最欣赏着拉蒂尼一谈起普担蒂尼刘瑛显得很兴苗,她说她最欣赏普拉蒂尼的就是他那具有大将风范的中场组织调控,而普拉蒂尼的那种不经意间就传出一脚让对手致命的好球的功夫是最让她向往的,也是她一直在追求的。说起这次的世界杯赛刘瑛除了希望中国队能在世界杯上有所作为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朝鲜队…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13,(5):48-50
2003年世乒赛王楠第一,张怡宁第二。那是张怡字状态最好的时候,她就是奔着拿冠军去的。我印象中,她从第一场到半决赛全是4比0赢的,一局都没输。决赛之前,张怡宁就像生了大病,躺在床上说她太累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安慰她。其实现在回忆,她当时根本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压力太大了,累是压力大时人身体的反应。说明她在决赛前人就已经有点崩溃了。  相似文献   

20.
尽管为与邓亚萍进行这次谈话,已颇为焦急地找了她半个月,但当此刻终于见到她后,我心中马上便有了种踏实的感觉。 她是一个很理想的谈话对象。有极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你一张口她便已体察到了你问话背后的“潜台词”,并能很坦率生动地表达出她的看法。 见面前我对她的理解是准确的。她在生活中与在球场上一样,是个优秀的、有内涵的人。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