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蔡静 《网络传播》2005,(11):54-54
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经有关部门授权,人民网对“神六”发射、飞行、返回实况进行了现场直播,这是网络媒体首次承担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直播任务。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12日9时许,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围绕这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电视媒体全天候现场直播: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新闻网站纷纷推出神六专题报道,现场新闻滚动播出。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这种现场直播式报道,给以出“隔日”新闻为主的平面媒体带来空前压力。面对“神六报道”的严峻形势,我们潜下心来精心准备,《新晚报》在”神六飞天”成功当日出了6个新闻版,外加一个32版的“神六号外”,“神六“顺利返回又出了6个新闻版,这次报道无论从质到量都赢得了读者的认可。总结这次”神六报道”的经验,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地方报纸的时事报道同样能“出彩儿”。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11日下午4时22分,新华社播发授权公告:"新华社神六快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负责人通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2日上午发射."新华社发稿中心连通各地媒体的电话机铃声顿时此起彼伏.这条快讯,扣响了中国新闻界神六报道的发令枪,一场蓄势已久的新闻大赛由此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4.
“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是具有特殊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也是中央电视台今年以来规模最大、最重要的报道任务之一。从10月12日飞船发射到lO月17日飞船返回,6天时间里,CCTV—1和CCTV—新闻并机直播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遨游环宇的全过程,第一时间向观众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突破;CCTV—4、CCTV—9也对“神六”飞天作了全方位的直播。 “神舟六号”直播期间,这4个频道的总体收视份额达16.11%,比上一周提高了5个百分点,较“神州五号”直播期间的收视份额(14.02%)提高2.09个百分点。而在10月12日发射当天,中央电视台十五个频道的总体收视份额达到43.31%,仅次于今年2月8日除夕的收视份额(44.31%)。 直播:开创多个历史新纪录  相似文献   

5.
吴静 《新闻知识》2005,(12):5-7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中国第二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并顺利回收,国内媒体纷纷组织力量报道这场盛事。面对如此重大的新闻题材,广州各大媒体各施其法,力求在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笔比较过城中几份重要报纸的“神六”报道,选取别具特色的《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新快报》从10月12日至18目的“神六”新闻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研究三报“神六”报道的不同特色,探索区域媒体在同题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创新启示。  相似文献   

6.
陈俊妮 《今传媒》2005,(11X):26-27
2005年10月12—17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对此北京各大报纸都同时做了系列报道,本文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信报》、《新京报》、《竞报》所做报道为例,分析各媒体此次重大报道的异同,同时与“神五”报道作一纵向比较,看看此次新闻报道的特色或不足。  相似文献   

7.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点33分, 在太空邀游了77圈共115个小时的神舟六号飞船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预定主着陆场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飞船返回过程进行了全程直播,作为中央台派往着陆场采访的一名记者,我有幸见证并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神六”报道:一场特殊的体检 2005年10月11目,在“神六”发射的前一天,我从北京飞赴呼和浩特,然后转乘汽车赶到了四子王旗,开始了“神  相似文献   

8.
崔铁民 《记者摇篮》2005,(12):11-12
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进行我国首次多人多天宇宙飞行后。在全球瞩目下成功返航着陆,举国欢腾。当日辽沈地区出版的多家主要报纸中.只有辽宁日报独家即时报道了“神六”返回的消息。辽宁日报对这一重大新闻的处理体现了及时和突出的编辑思想,不惜一版整个版面.图文并茂,喜庆热烈,庄重大器。当天报纸到读者手后,各方反应良好。此事显示出辽宁日报作为省级党报多年磨练形成的应有的政治成熟和新闻敏感。本人作为当晚辽宁日报夜班带班编委,经历了应急编发处置“神六”返回消息的复杂过程。现对此做一回顾。供业内同行切磋参考。  相似文献   

9.
据中科院院士、“神七”飞船系统设计总顾问戚发轫介绍,相对于“神六”飞船上的2名字航员和飞行5天,“神七”为3名和7天。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6天零18小时前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的“神舟”四号飞船,绕地球飞行108圈,完成预定空间科学技术试验任务后,在内蒙古中部准确着陆。至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作为新华社唯一一名获准进入回收现场采访的记者,我记录报道了这次回收的全过程;在一线发回的图片和文稿,被海内外媒体连续三天广泛采用。 今天,不惜版面刊载“神舟”四号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0月12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两位宇航员于17日安全返回地球,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神六”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重点,与此同时,互联网BBS也是异常火爆,不少网民畅所欲言,对“神六”各抒己见。热点话题在传统主流媒体与BBS上都成为焦点,本试图在详细研究人民网“强国论坛”BBS内容的基础上,揭示互联网论坛议程设置与传统主流媒体的相对独立性,并借此探讨两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从成功发射到顺利回收,无疑是一件牵动十三亿中国人敏感神经的重大事件。在国内,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体均连续多天开辟专版、专题“聚焦”和追踪报道此事。然而,对于地方新闻媒体来说,面对发生在国内这一重大的新闻事件,如何与国家级媒体一起参与现场的采访与报道?本试图通过对《南京晨报》关于“神六”飞天报道的理念与实践的解析,来探寻地方新闻媒体在参与国内重大事件报道上的策略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3.
神六撼天     
2005年10月11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型火箭综合体驶出技术厂房。在模拟训练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飞船返回舱内进行训练。秦宪安工作人员在认真保养用于跟踪、捕获飞船返回舱的大型光学跟踪记录仪。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10月17日,神舟六号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着陆。这是技术人员在开舱取出舱内物品。太空图像。张领/摄查春明/摄10月12日,搜索人员正在为磁记录仪定位。当日上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火箭残骸中最重要的磁记录仪在内蒙古鄂托克旗找到。陆军航空兵某部多架直升飞机组成的空中搜救分队担负…  相似文献   

14.
6月26日8时7分,神舟十号飞船返旧舱顺利降落在内蒙占中部主着陆场预定区域,3笔航天员安拿出舱。当日,新华社侧满完成了对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着陆的报道,成为连续多年报道这一历史事件的媒体。白1999年以来,神舟飞船共进行了十次飞行,每一次的飞行都有着其最点的研究内容和实质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05,(10):1-1
●“神六”飞船10月12日上午9时在酒泉升空。据有关报道说,“神六”全程环绕地球飞行约80圈。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参加神舟六号工程的单位有110多个,涉及单位多达3000余家,参试的工程技术人员超过10万人。●近日,公安部发布《公安机关行政许可工作规定》,该规定将于12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6.
王玉  乔武涛 《新闻前哨》2013,(10):84-86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从6月11日起,央视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推出了“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特别报道。在“神十”接下来15天的飞行里.通过媒体的报道观众了解到它出色完成了飞行任务并安全返回。从“神一”到“神十”,中国在不断刷新太空探索的新高度。而每一次媒体的报道.也体现出我国新闻报道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北京晚报>分别于10月12日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和10月17日飞船顺利返回之际,以各16个彩版的规模推出了<神行太空>和<神六史记>两份特刊.还藉此第一次成功完成了滚动出报的大胆尝试.与其他特刊相比,<北京晚报>的最大特色在于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古朴,最具代表性元素来包装最尖端的载人航天科技,从而使这两份特刊在众多特刊之中显得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8.
解放日报"神六"特刊创意出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六”飞天,世人瞩目。上海新闻界在这一重大宣传报道中,殚精竭虑,全力投入,精兵强将赴前线,运筹帷幄于媒体,竞相运用最新传播手段、最佳彩色版面和声音图像,连续播发新闻报道。解放日报“神六”纪念特刊系列报道,在这次新闻大战中,以构思精巧、巧于传播、耐人寻味而独树一帜,受人称道。10月12日,解放日报在预发《“神六”今天上午发射》消息的同时报道,“《解放日报》今搭“神六”入太空,并刊登“特刊”头版版面照片:居中醒目位置刊发《申报》1872年创刊首月发表的《地球说》一文,以“传承文明,见证历史”。还介绍“特刊”二、三版用通版…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从成功发射到顺利回收,无疑是一件牵动十三亿中国人敏感神经的重大事件。在国内,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体均连续多天开辟专版、专题“聚焦”和追踪报道此事。然而,对于地方新闻媒体来说,面对发生在国内这一重大的新闻事件,如何与国家级媒体一起参与现场的采访与报道?本文试图通过对《南京晨报》关于“神六”飞天报道的理念与实践的解析,来探寻地方新闻媒体在参与国内重大事件报道上的策略及其意义。地方媒体参与报道国内重大事件的策略笔者通过对多家地方新闻媒体关于这一议题的考察后认为《,…  相似文献   

20.
在“神七”成功发射并返回地面的同时,“神舟”八号飞船的研制工作也已逐步开展。 上海航天局10月1日宣布,作为“神八”核心试验任务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在地面试验中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