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好望角并非非洲的最南端,但这里确实是两洋之界。站在开普角的灯塔之下,左边印度洋,右边大西洋,由于洋流的影响.海水温差巨大.漩涡密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05,(9S):43-43
日本株式会社角川书店创建于1945年,为二战后的日本文化发展产物。70年代前,角川书店以出版符合时代的文学作品见长。而后,则以出版物的影视化来推动图书的销售,并使衍生内容价值最大化。这一做法被誉为名噪一时的“角川商法”。80年代,角川书店推出《Walker》等颇受读者好评的情报信息杂志。90年代,地方情报信息与因特网相结合的网络应用方式成为角川书店的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要为文化作干城──谈痰《新知书店的战斗历程》俞筱尧《新知书店的战斗历程》最近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这是令人高兴的好消息。新知书店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文委决定建立并直接领导的宣传出版机构,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的1935年8月创办于上海。之后...  相似文献   

4.
在天津市古籍书店,提起退休老职工王振永先生的敬业精神和古旧书专业水准,真是有口皆碑。这话还得从古籍书店建店时说起。天津市古籍书店(以下简称"古籍书店")的前身,是新华书店天津分店古旧书门市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初,承“五四”运动后兴起不久的“妇女解放”、“妇女运动”势头,上海出现了“女子书店”这样一家独树一帜的书店,并发行《女子月刊》,为妇女解放奔走呐喊,当时,老牌的《妇女杂志》(商务印书馆)已于1931年停刊,而沈兹九主编的《妇女生活》尚未创刊,《女子月刊》和女子书店的出现,曾经引起妇女界以及热心支持妇女运动人士的关心。  相似文献   

6.
位于麻省剑桥的哈佛书店,荣获今年的《出版商周刊》年度书店奖。 哈佛书店建立于1932年,主要销售文学与学术专著,在书店众多的哈佛,主要是靠建立良好读者关系取胜。如通  相似文献   

7.
《出版人的故事》一书,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书的诞生》与《天才的编辑》。第一部分《书的诞生》,原是美国史克里勃纳书店成立一百周年纪念的特辑,编写者是罗吉·贝林格姆。他出身于编辑世家,曾任史克里勃纳的编辑十年,以后醉心写作,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此书写史克里勃纳书店百年来的惨淡经营,特别着重与作家打交道所遇到的一系列故事。作家在书店扶持下的成长与殒落,与书店的兴衰密切相关;所以这本书不但是史克里勃纳书店的店史,而且是本美国文坛作家动态的参考资  相似文献   

8.
辛秦 《新闻三昧》2006,(9):53-54
工人日报在“五一”前推出“劳动者之歌”专栏,开栏的第一篇就是通讯《与孤岛灯塔30年的厮守》(见工人日报4月16日头版头条)。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位忠于职守、以灯塔为家、30年如一日的灯塔养护工苏贵聪的先进事迹。读来非常感人。这篇1800来字的通讯,采访深入、写作细腻,在独特的场景中、刻画出人物的高贵品格。一、灯塔工苏贵聪以岛为家,心里装着灯塔。他“18岁被派往面积只有0.1平方公里的遮浪孤岛。每天,他面对的是苍茫无边的大海,面对的是一座不会讲话的灯塔”。他很朴素地告诉记者:“刚上岛那两年,我也想过换工作,…  相似文献   

9.
生活书店的一些老同志编写的《生活书店史稿》,即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该书40万字,比较全面系统地记叙了生活书店的战斗历程。她所存在的17年(1932-1948)跨越了三个历史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是中国现  相似文献   

10.
"没有比灯塔上的生活更单调的了"波兰人显克微支在他的小说里说,"一个灯塔看守人所能接触的,惟有一片苍茫高远的海天,漫无圭角。上面是浑然的天,下面是浩然的水;而这个人的心灵便孤独地处于这二者之间。"在这篇名为《灯塔看守人》的小说里,主人公,一个名叫史卡汶思基的可怜老头,如同随风舞动的落叶,突然成为灯塔看守人,随即又被席卷进飘泊的激流,只留下对故乡、对安宁生活的臆想。当看到《三十年,守护那盏不灭的灯——广东海事局汕头航标处灯塔养护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出版界的黄金时代,《世界知识》《读书生活》《中国农村》分别是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三家出版机构先后在三个月时间内创办的刊物.与同时期其他出版机构出版的同类型期刊封面设计相比,这三种刊物封面朴素却具有代表性.文章由这三种封面图像入手,释读三家书店初创时期的文化立场与期刊封面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一 从本世纪初到三十年代抗日战争以前,凡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出版社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神州国光社、世界书局等都喜欢创办几份杂志。这几家大出版社中以商务资格最老,创办杂志的时间最早,创办的杂志也最多,曾以拥有“十大杂志”自豪。其次是中华书局,民国初年也以拥有“八大杂志”标榜。出版社为什么热衷于办杂志呢?因为办杂志本来就是出版社的经营手段之一——杂志办得好,可以带来颇为丰厚的收入。期刊史上不乏这种实例,如开明书店,生活书店都是以办杂志起家,发展成为出版社的。期刊史上也不乏这种实例,某一杂志在某一期上因为刊登某一“叫座”  相似文献   

13.
已难以回忆1950年转到新华书店的时候读邹韬奋的《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的印象。现在从出版史的角度重读,感到这本小书的真正厚重之处,集中在回答韬奋的一句话:“诚然,我们是前进的书店,但是在上海和我们同时或先后成立的前进的书店不止一家。何以我们的书店会比较有更广大的发展?”(邹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科书的滥筋、发展与竞争》一文,看到:“书店之间教科书竞争激烈的程度,有时甚至闹得宣诸报章,对簿公堂。例如开明书店林语堂编著的《开明英文读本》一纸风行,世界书局推出《标准英语读本》,而其中材料,颇有与开明雷同之处。开明书店因此在报上指责世界书局,世界书局认为是中伤它,就向法院起诉,控告开明书店损害名誉,闹得满城风雨。但两家书店因此增添了知名度。法院判世界书局胜诉,但社会上多同情开明,可算是两胜俱利。”社会上人们知道这场官司世界书局胜诉的多,知道世界书局从此以后就不再发行《标准英语读本》的人却很少。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5.
第五章 懂管理 1.绝无仅有的创举 韬奋研究专家、著名新闻记者穆欣指出,韬奋把生活书店办成“生产合作社”体制,“这在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企业里,算是绝无仅有的做法了”.(穆欣.邹韬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48.) 创办生活书店,原本是韬奋和胡愈之等人出于应对《生活》周刊遇到不测时的一个权变安排.当时他们很担心国民党当局查封之类事情发生,为了应对这一不测之事,决定创办生活书店,以便届时他们可以利用生活书店继续开展出版业务.书店开始筹办,韬奋就做出了一项创新设计,决定采用生产合作社的体制来办一个具有民主特点的实体.他指出:书店不是任何个人借以牟利的私产,而是全体职工以劳动所得共同投资的文化事业机关.书店的章程为此做出了三项原则规定,即经营集体化、管理民主化、盈利归全体.  相似文献   

16.
王开平 《出版参考》2006,(3X):30-30
畅销绘本作家几米进军国际市场又有新的成效。继二月中改编的动画《微笑的鱼》,在柏林影展获得儿童竞赛项目国际评审团特别奖后,几米的代表作《地下铁》英译本《The Sound of Colors)),三月初由美国主流出版社Little Brown推出,上市一周就创造1.1万册销售佳绩,不但《出版商周刊》书评赞赏,也获全美第二大连锁书店——鲍德斯书店提名年度“创意之声”奖项,Scholastic出版社也将此书列为教师最佳推荐书单。美国出版社肯定,这本书受到全方位的欢迎与接受。  相似文献   

17.
申鹤 《青年记者》2010,(16):78-79
“评论是新闻的最高台阶,它起到一种灯塔的导向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电视评论的价值有时会超越新闻报道本身。”  相似文献   

18.
"评论是新闻的最高台阶,它起到一种灯塔的导向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电视评论的价值有时会超越新闻报道本身."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国出版的图书很多,书店同志订货困难,特别是内容较专的学术著作,仅凭订货目录上的书名和简介,很难提出订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为了配合书店业务人员的订货工作,从1982年开始,试编了《新书征订参考》的小报。每月一期。内容包括经济、哲学、历史、文学、语言文字等各类学科,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新书及古今著名作家和各种学术流派。试刊初期,寄送范围限于省级新华书店和特约经销处,以后逐渐扩大到专区一级书店,但一些单  相似文献   

20.
王益同志是我国出版界的老领导老前辈,是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著作丰富,这部文集《不倦地追求》是他著作中的一部分。他对我国印刷出版事业和我国出版学的形成有不小的贡献。这部集子是他从事出版事业60年的奋斗记录。 他自1935年考入上海生活书店练习生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