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看了《北方棋艺》1981年第4期发表的排局“一路雄风”,觉得很面熟。通过翻阅藏谱,发现它是出自《象棋》1956年11月7期上的棋局创作《五龙困彦》(作者卫淼坤)。为了说明问题,现将《五龙困彦》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2.
看过1982年第3期《北方棋艺》棋局创作“迂回侧击”(左图) 通过查阅,发现它抄袭于1961年第10期《象棋》棋局创作“尖兵入腹地”(右图),作者陈科昌。对比两则棋图,我们容易看出,抄  相似文献   

3.
在1981年第5期“棋艺讨论”里,万安平同志对今年第2期发表的棋局创作《饿鹰扑食》局提出有速胜着法。其实,他拆解的速胜着法应是红劣黑胜。着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吴一江同志所作的“金鸡三唱”(见《北方棋艺》1981年第11期第32页)原着为红先胜。经研,第8回合如走(?)56可以取胜,演变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德林、李中健二同志在《北方棋艺》上连载发表的“象棋基础知识讲座”对初学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就马提单士的技巧一节(见1981年第4期41页)补充如下: 一、原文第三例,红走五着捉士获胜。但如用困毙的方法,可  相似文献   

6.
一、“她在丛中笑”不是和局 1981年第6期《北方棋艺》发表的“她在丛中笑”,原着法为红先和。其实红棋可以取胜。如图,是该局走过12个回合后的形势,现在轮到红方走子。  相似文献   

7.
康鸣同志发表在《北方棋艺》第六期的“无车局中的格斗”一文,介绍了四局斗马炮兵功力的实战残局,读后颇受启发。但笔者在临枰演拆时,发现其中第一局“马炮兵入局”,黑方如不错应,红方不能胜。现将抽拟着法列下,并诸同好指教。如图:  相似文献   

8.
《北方棋艺》1981年第3期古局研究栏发表了瞿问秋、杨明忠二位所作的“关于《双兵连营》”。文中指出了该局渊源和存在问题,拟出了将红方9路兵移前一步的修订局,并详列了原局(红先黑胜)、修订局(红先和)的全部着法。瞿、杨二位同志是棋坛著名的排局专家,他们长期以来殚精竭虑,孜孜不倦地蒐集和钻研古局,勘误诠正,对后学者深有启迪。  相似文献   

9.
关干《双兵连营》的论讨 杨明忠。李良剑、凌正德。 孙正同志写的“对《双兵连营》的管见”一文(见《北方棋艺》1981年第8期第40页),提出了用“移子法”将《双兵连营》修改为红先和的意见。他对该局所作的努力是积极的,但不能成立。 主要的纸漏有两个:(一)红方首着走④54解杀还杀,即可  相似文献   

10.
看了1981年第5期《北方棋艺》上陈济川同志所写“马兵巧胜卒双士”之后,颇有所思,关于“马高兵必胜卒双士”的残局,在已故的杰出青年棋手陈廉庸所著的《马兵专集》中曾有系统的论述。这里试拟两局,说明可以必胜。  相似文献   

11.
在象棋中局混战中,局势紧张复杂,一着之差,往往导致失败; 如果计算不够准确,也会反胜为败。我在学习了《北方棋艺》今年第2期孟立国同志写的中局研究《“子”与“势”浅谈》之后,发现“以攻还攻,取势为上”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现将看法提出,供同志们研究指正。如图形势,孟立国在该文提出红方第16回合“应该走(车)8 7,则(象)7 5……”其实,黑方飞象是步败着,  相似文献   

12.
《北方棋艺》1980年3期,发表了我与瞿向秋合作的“怀兔”局,经人指出有误,修改后又寄给了《北艺》 。三、四年后,我和瞿老在全面整理《七子百局谱》时,发觉修改后的“怀兔”局仍有错处,重改后,遵照谢(侠逊)老意见:“局名以四字为好”,故  相似文献   

13.
排局创作《金猴起棒》(见《北方棋艺》1982年第3期38页)作者原拟着法为红先和。但经过拆解,笔者发现红方第2个回合走■5 4是步软着。如改走■8 ■照将,红方可胜。着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棋艺讨论     
1984年第2期《北方棋艺》排局创作“垂柳春晓”,第10回合黑方不走婚4工而改走马7旦可胜10。13。⑥22 t里盼、今7旦口67n。⑩2旦14.④32.6工口7812.④1315.④23。耳p:今8互食62棋艺讨论@李玉林~~  相似文献   

15.
在“善觅战机,献车奏凯”一文中(见《北方棋艺》1981年第6期14页),金香同志提出了正确掌握运用弃车战术的问题,并列举出“先予后取,破城擒帅”等二个实战局例。阅后发现作者的立论是积极的,我赞同,但所举局例值得商榷。如图的形势,黑方采用弃车换马炮的方案发动进攻,虽然可取,但不是最积极的作战方案。  相似文献   

16.
《北方棋艺》1984年第10期第35页。发表的“在双兵巧胜车卒士象全”一文,读来颇受启发,现将个人的点滴拙见整理如下,并就正于读者 第三种走法的原文是: 1.……(车)2 3 2.(车)2 5 (将)6 1 3.(车)2 3…… 这是唯一的获胜途径。 这里“唯一的”提法不妥。例如走: 3.(兵)4 3 (车)2 7 4.(车)2 3……  相似文献   

17.
《北方棋艺》1981年第6期第18页,“车马双兵士相全巧胜双车卒士象全”的注②认为,弈至图1形势,“红可胜”。兹经笔者续演,发现黑方可以守和。着法如下(黑先):  相似文献   

18.
棋局创作“五讲四美”(见《北方棋艺》1981年第12期42页),原拟着法红先和,经我分解,第7回合红走⑨4旦可胜。试演如下:7。⑨4旦01工①8.⑩5 9 05西9.④1 6 04芝10。⑩92(红胜) 注:①如走05工,⑩65,05耳,闯53,红胜。“五讲四美”应是红胜@林元山~~  相似文献   

19.
《北方棋艺》1985年第2期发表的“马低兵难胜高卒单缺士”一文,其中论述了只要演成“太师坐椅”与“双戴帽”等格式,可成和局,这是正确的。但就该局的变化,其最后结论:“如果守方应着无错,可以成和”,这似乎尚有商榷余地。  相似文献   

20.
1985年第6期《北方棋艺》排局创作“花芯夺蜜”,红方35着胜,经研13着即胜。 着法(红先胜): 1.(车)71 (将)41 2.(马)24 (炮)26 3.(车)86 (车)12 4.(炮)96 (士)54 5.(兵)61 (将)45 6.(兵)61 (将)56 7.(马)76 (红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