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国跨国公司技术优势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伟 《科学学研究》2006,24(2):216-221
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我国跨国公司的投资表现出区位多元化、行业集中化的特点。基于这一特点,结合传统跨国公司理论、Lou is T.W ells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和San jaya Lall的技术地方化理论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来源于适应小规模生产的特点、技术地方化的累积效应、母子公司之间的技术内部化、边际产业的技术转移、跨国并购获取相关技术和R&D全球化等六个方面,并画出了我国跨国公司技术优势的来源示意图。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区位优势理论解释了影响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设立R&D机构的区位因素,并从地理位置、市场机制、研发资源、研发服务体系及研发政策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珠三角吸引跨国公司投资设立R&D机构的现实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战略职能的转变,知识溢出逐渐成为跨国公司研发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中国省市为空间样本,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计量方法,研究了知识溢出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知识溢出存在显著相关性,知识溢出对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影响系数大于其他传统影响因素.地方政府在制定和改善我国引资结构的政策过程中,必须注重提高区域的知识溢出强度,加快构建区域研发知识溢出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区位优势理论解释了影响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设立R&D机构的区位因素,并从地理位置、市场机制、研发资源、研发服务体系及研发政策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珠三角吸引跨国公司投资设立R&D机构的现实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5.
区位因素是影响跨国公司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采用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方法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了日韩美德等国家跨国公司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动机及区位选择战略,并创新地提出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战略。  相似文献   

6.
文海旭  王莉 《软科学》2005,19(2):38-42,50
全球化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正在成为国际企业经营的主要方式,区位选择是FDI的主要内容,从历史上看,一般区位选择的研究源远流长,而对于FDI的区位选择则没有出现系统的理论。以内部化理论为基础,从母合优势这一全新的视角探讨FDI的区位选择,旨在为区位选择提供一个新的战略分析工具,指导FDI的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 一、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 1、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在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丛林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跨国公司问题专家邓宁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企业如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就可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优势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的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生产要素禀赋及产品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8.
以1995至2007年间通讯电子行业内跨国公司在华进行的376例研发活动为样本,发现文化距离、区位、研究导向对于跨国公司内部化研发与研发联盟之间的抉择具有显著影响。从跨边界学习的角度,该实证研究印证了目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多数是利用型联盟.然而知名跨国公司往往采用灵活的、平衡的跨边界学习战略。  相似文献   

9.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的Moran I指数和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空间滞后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间吸引的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即周围相邻省域吸引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数量增加能促进本省域吸引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数量增加.同时表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区位选择与各省聘用科研人员成本、市场规模、人均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保护和通讯设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区位选择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的Moran I指数和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空间滞后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间吸引的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即周围相邻省域吸引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数量增加能促进本省域吸引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数量增加。同时表明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区位选择与各省聘用科研人员成本、市场规模、人均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保护和通讯设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姚娟  杨琴 《软科学》2011,(10):113-116
基于FDI型物流企业研究了全球供应链主导和关键环节主控两种物流交易模式,并给出其优势分析,探讨了两种物流交易模式的实施影响因素,得出FDI型物流企业所有权优势、制造业内部化优势、FDI型物流企业投资力度和交易融合度是影响物流交易模式实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研究:一个情境的视角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转移,是跨国公司在更大范围内扩展其竞争优势的必要前提之一。跨国公司所积累的国别性专有知识产生于各东道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因此,跨边界知识转移的有效性必然受到知识特性因素、宏观的文化和制度因素以及微观的企业因素等一系列情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对外直接投资项目投资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框架下,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的角度出发,建立对外投资项目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层级模糊综合评价对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投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跨国公司知识管理成功影响因素的研究偏重于流程性、管理性、文化性与结构性因素的探讨,轻视知识管理与战略结合的重要性研究。这使得跨国公司无从了解知识管理与战略实现的密切联系,以及如何从战略层面上推动跨国公司知识管理以更好发挥其最大价值。研究了战略性因素对跨国公司知识管理成功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识管理所关注的核心知识与战略类型要求相匹配的程度有助于跨国公司知识管理成功;知识管理的个人化/编码化战略及内向型/外向型战略与知识资源的契合度有助于跨国公司知识管理成功;总部高层领导战略性支持可促进知识管理过程中的部门协同、知识整合和资源保证,从而确保跨国公司知识管理成功。  相似文献   

15.
B跨国公司知识转移:产权控制与合作的比较/B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学习和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发送方和接收方存在着两种治理关系,即偏向于内部化的产权控制关系与偏向于市场的非股权合作关系。本研究显示,紧密地内部化控制关系与相对松散的合作关系在知识转移效果方面差别明显,在知识转移双方的高级知识转移工具和非正式转移方式的利用频率等方面也有显著差别;而转移知识的类型和使用初级知识转移手段的频率上没有显著差别。就知识转移效果的均值比较而言,产权控制更有利于知识转移,这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跨国公司内部化理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王向阳  齐莹  金慧琦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828-1836
跨国并购是企业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也是企业获取OIL优势实现国际化的重要途径。组织兼容性是影响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的关键变量,且企业不同类型的知识似乎与OIL优势存在内在联系。在跨国并购中,企业究竟应如何通过提高组织兼容性而有效地提高知识转移,进而增强OIL优势?基于一致性理论和折衷理论,本文将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市场知识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进行了匹配,在此基础上,将技术兼容性、文化兼容性、战略兼容性、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和市场知识纳入到统一的研究框架之中,运用SPSS22.0和LISREL8.70软件对182家中国跨国并购企业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兼容性的不同维度均对跨国并购各类型知识转移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提升OIL优势。具体来讲,技术兼容性对技术知识转移影响程度最大,进而增强所有权优势;文化兼容性对管理知识转移的促进最强,进而使内部化优势得到增强;战略兼容性最有助于促进市场知识,从而增强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7.
刘用明 《软科学》2001,15(2):42-46
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四川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除了要加大四川对外开放的力度外,还必须有效充分利用四川自身的比较优势,加强同国内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本文从四川和深圳两地不同的比较优势出发,寻找出两地开展经济合作的基础,并对两地开展合作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过程、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母公司向子公司的知识转移是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重要内容;描述了母公司向子公司的知识转移过程:探讨了母公司向子公司知识转移效果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提高知识转移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知识冲突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机理出发,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对知识冲突与知识转移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型知识冲突和存量型知识冲突对知识转移的个体绩效、团队绩效、组织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关系型知识冲突对知识转移的个体绩效、团队绩效、组织绩效具有负向影响作用;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个体绩效、团队绩效、组织绩效呈现出层层递进的演进机制。结构型知识冲突和存量型知识冲突属于良性知识冲突,适度的良性冲突对提升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绩效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关系型知识冲突属于恶性知识冲突,对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绩效水平具有消极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军民融合是我国国防科技产业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以“十大军工集团”所属的63家国内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层面运用SFA法测算了我国军民融合企业的技术效率,并采用LSDV法对影响军民融合企业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军民融合企业的技术效率均值仅为0.459,但存在年均3%的增长幅度;军民融合企业的技术效率与其产品的民用化程度成正比,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产品差异化、企业规模、企业注册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竞争程度、股本结构变动均对军民融合企业技术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股权集中与较高的国有持股比例则不利于企业技术效率的提高;此外,上述因素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与企业产品的民用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