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播音员主持人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其言、其行无不受到大家关注。主持人对节目的驾驭力、表现力和亲和力,对所主持的节目,甚至所属的广播电视台在广大观众听众心目中的地位等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央视《新闻联播》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1日晚7时,观众最多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开播之始,就显得与往常不太一样:开始曲之后,播音员薛飞、卢静同时出现在画面上,以往只是一个;播出每条新闻之前,先由播音员推出图像,播出导语,或新闻背景;即使是国际新闻也如此;字幕除了打出新闻概要外,还打出了采访者或送稿单位的名字;末尾,映出字幕:本次节目的编辑、播音、字幕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这一小小的变化,使观众看了耳目一新,有着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报载: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是最受观众欢迎,收看率最高的节目.《新闻联播》节目包括“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两部分。我们大家知道,“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这两个概念是“新闻联播”的种概念。“新闻联播”这一概念是“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的属概念。可是,笔者发现,当播音员介绍完《新闻联播》节目的  相似文献   

4.
报载: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是最受观众欢迎,收看率最高的节目。《新闻联播》节目包括“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两部分。我们大家知道,“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这两个概念是“新闻联播”的种概念。“新闻联播”这一概念是“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的属概念。可是,笔者发现,当播音员介绍完《新闻联播》节目的主要内容后,播放“国内新闻”时,电视屏幕上有时  相似文献   

5.
在广播电视新闻中节目编排固然重要,但是新闻播音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非常重要。可是我们的播音员有时找不到自己的主体位置,使节目呆板、毫无生机,引不起观众和听众共鸣。  相似文献   

6.
崔雪蕊 《新闻窗》2005,(5):39-39
观众对一个电视台的感受如何,主要是通过电视台的节目进行体验,作出判断。而每天在节目中出现的播音员和主持人给观众的感受往往最直接和最强烈。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电视播音员和主持人已成为备受社会瞩目的公众人物,对新闻播音员来说就更受观众的关注。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新闻播音员,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最早出现于美国。它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电视新闻节目由播音员播报的形式.由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的新闻节目增大了新闻信息量,注重深度报道。新闻背景介绍,贴近生活,贴近观众,深受观众欢迎。目前在一些电视事业发达的国家里都普遍采用“电视新闻主持人”这一模式。在我国,也出现了具有很大影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新闻节目中开始由记者自己来担任的节目主持人,表明我国电视新闻正在走向世界,意味着中国电视传播形式顺应了世界潮流,这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电…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台节目之首。电视新闻的表达是由该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电视播音员的播音来完成的。虽然电视新闻中画面新闻的比例很大,但是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形象留在观众心目中印象是很重要的。观众期盼着自己喜爱的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形象。电视台也需要树立自己的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在诸多的电视节目中,影响最大的首推新闻。新闻节目是电视的支柱、脊梁,电视因为有新闻节目而提高了它的地位和声誉。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观众分布于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各地观众都希望有本地新闻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又包括全国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观众,又都希望在《新闻联播》节目中看到本民族的形象。对新疆电视台的《新疆新闻》节目,观众也有同样的愿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观众的这些正当愿望,说明电视新闻应该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在我们这个有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生活的社会主义中国,在电视新闻中充分表现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对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播音员在新闻播音过程中,对于情感的掌控和运用既不能在镜头前"慷慨激昂",也不需要"热泪盈眶"来打动观众。播音员对情感的把握,应是通过对新闻稿件、节目内容的深入解析,恰如其分的表达,与节目内容融为一体,从而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播音员情感融入的掌控。播音员的情感表达来源于新闻稿件和节目内容,这就要求播音员准确地领会记者、编辑融入稿件中的思想感情、内涵和意图,把稿件和节目的特点、风格统一起来,协调把握。千万不能拿起稿件就念,对着话筒就录,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形成声音、画面两张"皮"。  相似文献   

11.
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工作,在广播电视大发展的形势下是大有可为的,责任重大。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其内容主要是靠播音员,靠主持人来传递的。新闻也好,社会教育、文化生活方面的节目也如此。播音员、主持人有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要把宣传内容准确、鲜明、生动地传播给广大听众、观众。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没有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我们的新闻节目、文化生活类节目、社会教育类节目无法走向群众。他们是广播电视与受众之间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2.
播音员是面向观众的最后一环,也是重要的关键环节,处在传播的前沿地位,同时播音员又是观众和节目之间的纽带和桥梁,这些客观的原因赋予了播音员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特殊而重要的职能,新闻的特点赋予了新闻播音员更多的要求和特点,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更多新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朱萍 《新闻世界》2008,(10):57-57
如今,看电视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收看新闻,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之必须。通过新闻节目人们可以迅速及时地了解到国际国内的形势及周围生活中所发生的变化等等。在收看节目的同时,新闻播音员也自然成了观众的“老朋友”,经常会听到观众说这位播音员“播得不错”,那位播音员“形象蛮好”等诸如此类的评价。目前,以中央台新闻联播为代表的传统播音形式在全国各电视台仍占主导地位,然而像中央台的《第一时间》、香港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江苏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等讲究“说”新闻的新形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对于广播电视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必须熟练地掌握语言基本功,说标准普通话,并且注意吐字清晰,发音圆润,掌撞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答恰到好处,使你要表达和阐述的内容直接舆给听众或观众,并且起到示范作用。现在有些人误以为播音员普通话标准程度要求高些,节目主持人则可以随意些,节目主持人语言只要亲切、自然、口语化就行了,其实不然,节目主持人也是推广普通话的一个重要窗口。如今许多电台主持人节目多是以直播形式出现,并且还有与听众最直接交流的听众参与节目,这就对节目主持人的要求更为严格了,节目主持人不仅要有较…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谈话类节目、娱乐类节目或者新闻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都会直接给节目的感染力和质量带来影响。那么,作为当代的广播播音员主持人怎样才能使广播节目更能受到观众的喜欢、更能提高所播节目的感染力?为此,本文针对这方面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析。  相似文献   

16.
《新闻联播》不但是中国影响力最大、拥有观众人数最多的电视新闻节目,也是中国传媒生态中具有独特政治意涵的一档电视节目。该节目从1978年开播以来的一切形态变化,都折射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某些面向,并被观察者做出政治意义上的解读,是中国新闻改革最难碰触的"雷区"。在35年的历史中,《新闻联播》通过再现、维持、适应和扩散既有意识形态框架而确保政治变革在总体上处于执政党可接受的审慎与渐进状态,是新闻文本对政治现实的符号建构典范。本文采用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对《新闻联播》诞生35年来形态变迁的过程进行梳理,试图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语境下,探讨和阐释中国新闻改革的路径、规律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颜烨 《新闻窗》2013,(2):73-74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播音员、主持人则是一档节目的窗户,是观众最直观的评判一档节目优劣与否的窗口和标志。当我们打开电视机,基层播音员一亮相,观众总感觉县级台的播音水平与大台就是不一样,总让人觉得有些“土”。这其中当然有化妆造型水平的高低、灯光及摄像设备的优劣等问题,但抛开这些问题单从播音员主持人自身的业务能力来说,观众们往往会感觉基层播音员主持人还存在语言表达不够自然亲切,声音不够浑厚、甜美等一些硬伤。  相似文献   

18.
对于地方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身兼几档节目已经习已为常了,有的既播报新闻也同时主持节目,这对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锻炼。播音员主持人的互相兼容,一是有利于增强语音规范和语言的表现力;二是有利于增强语言的对象交流感和亲切感;三是有利于节省人力资源。本文从以上角度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互相兼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各种节目形式、栏目的出现,基层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形象在节目中越来越受到受众的关注。人们在收听、收看地方广播电视节目的时候,把播音员的声音作为对节目喜好的标准。这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收听、收视率,也反映了一个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在当地广播电视行业的认知度、认同度。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2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了4位新播音员康辉、郭志坚、海霞、李梓萌。时至今日,观众或社会舆论对他们的反应如何?新面孔是否真正改变了《新闻联播》、改变了《新闻联播》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新闻联播》4位新面孔的媒体及社会关注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