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学发展的动态制衡是在大学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多元张力之网的建构和运行中实现的。大学发展的多元张力涵摄如下基本内容:通过"政府控制"与"大学自治"的平衡,建构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通过"市场介入大学发展"与"大学自觉保持与市场的适度距离"的兼取,建构市场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通过"社会干预大学运行"与"大学理性超然于社会"的共存,建构社会与大学之间的必要张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运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对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2000-2017年教师教育者身份认同研究的分布特征,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和分析,聚焦教师教育者专业身份认同的困境、影响因素和建构路径.研究发现:工作环境与机构文化的变化,教学与科研压力,专业实践能力不足引发教师教育内心紧张、焦虑、孤独、无助等多种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体验和较低的职业效能感导致教师教育者难以认同并建构"研究者"和"教师的教师"的专业身份.自我研究、叙事探究和学习共同体协助下的反思性教学实践能有效支持教师教育者建构新的专业身份,提高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为核心的社区教育后现代特征,使得社区教育自身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社区教育的发展缺乏普遍性规律的指导,缺乏合法性的制度支撑,以及政府单一主体的供给无法满足多元需求等。最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地缘性社区教育理论的建构,社会改革进程中政府与社会组织间伙伴关系的确立,以及社会自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而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经济新常态必然会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但目前职业教育仍面临"教育质量亟待提高,教育体制机制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学校、政府、市场间协同关系错位"等困境。要想让职业教育内涵得到发展提升,需要通过"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深化改革职业教育机构的机制与体制,职业院校内部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两手抓,学校、政府和市场间协同关系的促进和调整"等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东西方的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属性一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在西方,随着经济生活中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变迁,教育表现出"私益性"、"公益性"与"准公益性"的变化。在中国,建国以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商品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教育的属性也不断地从"公益性"向"准公益性"方向变化。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期,要促进教育的发展,必须协调好国家、市场和教育三者的关系,建构为教育服务的宪制政府、服务政府、有限政府,培育为教育服务的有序市场,促使教育成为"第三部门"。  相似文献   

6.
"幼儿教材"的充斥与泛滥实质是与之直接关联的利益联合体在利益驱动下形成的一种逐利行为,它以学前教育的教育利益诉求、提供和实现为核心,进而蔓生和演化成为一种经济利益的实现手段和载体.在"幼儿教材"禁令的实施中存在着经济利益与教育利益之间、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与市场及学前教育机构之间、教育利益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制度创新来协调政府、市场、学前教育机构及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以此保障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科学性,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材"泛滥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政府作为国家的化身,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政府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职能,即整合社会公共文化的职能;维系社会有序运行的职能;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着三大困境,一是选择政府理念的困境;二是定位政府角色的困境;三是精简政府机构的困境。因此,政府职能转变有三点对策:第一,选择"协同政府"理念,引导政府职能转变;第二,提高政府能力,细化政府职责;第三,优化政府人力资源,消除机构臃肿。  相似文献   

8.
雷勇  吴桂军 《成才之路》2010,(27):I0009-I0009
中职教育出现质量滑坡、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有学生质量下降、专业与市场不对口和师资薄弱等。要走出困境,需要政府多投入,学校与企业校企合作,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与积极性等。  相似文献   

9.
儿童性安全教育是预防儿童性侵害事件发生的关键举措。现阶段儿童性安全教育实施困境重重:传统观念和现代性教育理念的矛盾、家庭和学校教育间存在着空白地带、缺乏有目的的社会资源整合、实施缺乏系统性。要突破困境,最佳选择是突破传统性安全教育观念,让儿童性安全教育由地下转入地面;打破机构壁垒,调动和发挥一致性的教育力量;划分权力与责任,明确家庭和学校的责任主体地位;建构以学校为中心、家庭和社会全面参与的合作互补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学习科学研究的勃兴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学习环境"的概念应孕而生.由于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误解乃至错用,导致网络学习环境研究陷入一种技术主义的困境之中--引起认知负荷、情感缺失和道德失范.其背后的真正根源在于网络学习环境研究的技术取向所使然.然而,在当代社会和教育的"文化"转型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是一种文化"的这一命题的成立,促成了网络学习环境研究的文化转向--由"技术型环境的开发"逐渐转向"文化学习环境的建构".其建构途径主要有"学习共同体的创建"和"学习交互活动的开发"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