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机的自述     
第七册习作五要求:用自述的形式来介绍小闹钟、小溪流,好像它们也有了生命,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请看习作《小闹钟》和《小溪流》的片断(略)。请你也用××的自述形式,介绍一个你熟悉的事物,要写得具体,生动。  相似文献   

2.
习作内容:用自述的形式来介绍小闹钟、小溪流,好像它们也有了生命,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请你用"xx的自述"形式,介绍一个你熟悉的事物,要写得具体、生动。习作指导: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段,领悟"事物的自述"就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拟人的手法)。这样写文章显得生动有趣。2.选择介绍对象:生活中的事物  相似文献   

3.
正习作要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5":用自述的形式来介绍小闹钟、小溪流,好像它们也有了生命,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请你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你熟悉的事物,要写得具体、生动。拓展思路用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事物,能写的内容可多啦!如爱不释手的发卡、滑板、电脑;天天接触的动物、植物、天象;涉及环保的地球、水、电……今天就请你做它们的形象代言人,向大家作介绍吧!习作提示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7,(4)
尽管每节作文课我都对章法布局进行细心地指导,但临到写时,总有一部分学生愁眉不展,无从下笔。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是四年级习作5——阅读《小闹钟》《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请大家也用"××的自述"形式介绍一个你熟悉的事物,要写得具体、生动。  相似文献   

5.
第七册习作五要求:用自述的形式来介绍小闹钟,小溪流,好像它们也有了生命,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6.
<正>四年级是由中段习作向高段习作过渡的重要时期,我认为这段时期的教学,应密切关注学生写作兴趣、观察能力的提高以及观察习惯的养成。要教会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识地学会搜集素材。习作5:"××的自述",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片段的阅读提示。第二部分是学生的两篇习作片段。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要点有二:一是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二是要求写得具体生动。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段,学会用拟人手法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5:“××的自述”,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片断的阅读提示。第二部分是学生的两篇习作片断。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要点有二:一是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二是要求写得具体生动。  相似文献   

9.
【习作要求】用自述的形式来介绍小闹钟、小溪流等物品,好像它们也有了生命,要求写的生动、有趣。【创意一法】拟人化语言的魅力拟人化就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事物,使文章生动、有趣。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如课文《石榴》: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  相似文献   

10.
[习作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5 [教学要求]1.读懂例文《小闹钟的自述》、《小溪流的自述》,了解它们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自我介绍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5》。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段,学习用拟人化手法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写作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相似文献   

12.
情景:(苏教版七册习作五: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你熟悉的事物。要写得具体、生动。)习作评改课上:1.老师出示评改依据:(1)采用"××的自述"形式用拟人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2)将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相似文献   

13.
请你用"××的自述"形式,介绍一个你熟悉的事物,要写得具体、生动。  相似文献   

14.
[习作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5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小闹钟的自述>、<小溪流的自述>,了解它们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自我介绍的.  相似文献   

15.
小溪流的叔叔阿姨们:你们好!我可是你们的忠实Fans哦!你们知道吗?自从看了《小溪流》后,我就被那生动的故事给迷住了!我有一个小小的提议,就是把“梦幻童话”的内容增加一些,好吗?《小溪流》让我有了一份真正的快乐。《小溪流》,我爱你!  相似文献   

16.
曹英  李燕 《江苏教育》2014,(9):13-14
<正>一、就例文"用"例文1.使好一把"钥匙"。习作例文的巧妙安排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的亮点之一,例文中同龄人的故事,在内容、形式、水平上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很多时候,例文本身就是一把神奇的"钥匙",用好它,就能引出儿童的"相似故事",点燃他们精神深处的言语"干柴"。例如苏教版五上习作4:"当你想对别人倾诉,却又不便当面说的时候,请拿起笔把心里话写下来。"《请您原谅我》就是编者为儿童精心准备的例文。例文内容非常贴合实际,就是学习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小故事,小作者因为曾经隐瞒了试卷上的错误而向老师认错。教学时,笔者直截了当地用例文来引出话题。真切生动的例文唤醒了学生的心里话:妈妈冤枉我,想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把教师当成唯一的读者,作文中情感虚假、内容空洞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要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让习作成为他们愉快的精神之旅。 一、变革作文形式,激活读者意识 1.作文命题,指向读者。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和眼睛,设计开放的话题,不仅便于学生拟定假想的读者,而且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如《我的心事》的读者指向模糊,学生看了觉得平淡无味,勾不起写作的欲望。一个学生说:“老师不如把题目换一换,我们可以把它改为《×××,我想对你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和学生讨论之后,新鲜的题目出炉了:《爸爸,您辛苦了》《×××,让我说声“谢谢你”》《×××,你冤枉我了》《妈妈,请你原谅我》《老师,你可曾知道》……这样的题目,读者指向明确,学生写起来有的放矢,就避免了作文内容的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18.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我是《小溪流》的铁杆溪迷,每个月都催着妈妈说":妈妈,要买《小溪流》了!快给钱!"嘿嘿,现在我想给《小溪流》提几个小建议:多一点小测试;  相似文献   

19.
《小溪流》与我有缘。 在我的个人保存的档案中,有《小溪流》副主编和特邀编审的聘书.它们代表我人生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20.
正【案例回放】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星光大道"吧,很多明星都是站在这样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上一举成名。今天,老师也为大家提供一个舞台,让你们习作的精彩片段在大伙面前展示一下,有信心吗?(有)师:请同学们以小小组为单位,先朗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片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认真评一评,选出小组内的精彩片段在班上交流。师:习作T台秀开始了。生:我推荐xxx写的《扬子鳄的自述》——啊哈,大家好!我给大家猜个谜:"家住长江中下游,嘴巴长得特别大,身上长满小疙瘩。我的四肢特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