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竹枝词这一自唐代刘禹锡借鉴巴楚民歌而形成的诗体在清代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而清代以新疆一隅作为描写对象的新疆竹枝词更具有全面而深刻的独特认识价值,与传统竹枝词相比较而言,在艺术上也显见开拓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始于唐代的竹枝词,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数量众多,记录反映的内容丰富广泛,大多数作品的作家及所处时代比较明确,总体来说,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可信度高,是语言研究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选取竹枝词中的疑难词语进行研究对正确解读作品、编纂辞书及汉语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唐代到清代文人竹枝词题材内容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文人竹枝词的题材以模仿民歌表现乡村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和描写地方风物、风俗为主。宋代则大大拓宽了竹枝词的题材范围,在众多的题材中,以通过咏风土来反映民间疾苦一类占了较大比例,显现出较高的思想价值。元代的文人竹枝词远离了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都极为深重的现实生活,几乎全是吟咏湖山之胜、人物之美的作品。明清两代的竹枝词又贴紧现实生活,以咏风土、讽时尚、议时政为主要题材,具有较高的方志学、民俗学、历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竹枝词》是川鄂之交的民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被谪贬到建平(秭归)时,见乡里联歌“竹枝”,因仿屈原《九歌》作《竹枝词》九首,于是人仿其体,作者渐多.可见《竹枝词》是川鄂之交的乡土文学,经过刘禹锡的培植加工,因而在唐诗中异军突起,成为唐诗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后来它便风行全国,尤其在四川创作的人更多,因为它发源于四川,所以特别为四川人所喜爱.但是对于这种诗体的特征和作用,很多人都未能把它与绝句划出明确的界限,有人甚至把它和绝句弄混淆了.我们反复学习了刘禹锡的《竹枝词》和林孔翼、沙铭璞所辑的《四川竹枝词》,又参考了一些专家的著作,企图对《竹枝词》的特征、格律、作法及社会价值,作一点探索.一、竹枝词的由来《全唐诗话》云:“宪宗立,禹锡贬连州,未至、斥朗州司马,作《竹枝词》”.《珊瑚钩诗话》卷三云:“古有采诗之官,命曰风人,以见风俗喜怒好恶.……刘禹锡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此皆风言.”又《韵语阳秋》说:“刘梦得《竹枝词》九篇,乃梦得为兄夔州刺史时所作.而史称梦得为武陵司马作《竹枝词》,误矣.”以上各种诗话都指出《竹枝词》是刘禹锡取民歌加工而成,但说得不详,有的还有错.  相似文献   

5.
《申报》在早期的二十年间刊登了大量的竹枝词.这些竹枝词一方面继承了前代民歌形式灵活、内容生动的特点,又因其借助报章发行,具有报章文学的特色.它改变了传统民歌及前代竹枝词重抒情的特色,着重描述晚清十里洋场的风物、人文及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诗史”的作用;同时,将新的语言运用到竹枝词的创作中,也是对传统民歌及前代竹枝词的革新.  相似文献   

6.
一竹枝词,简称"竹枝",又名巴渝辞。这种流传于三峡一带的民歌,古已有之,盛行在土家族的先民——巴人的部落里。大概是一人领唱,众口相和,和声中有衬字"竹枝",于是得名。到了唐代,竹枝词逐渐成为一种崭新的诗  相似文献   

7.
民歌"竹枝"在唐代以前就已存在,到唐代达到兴盛,宋元时代继续流传,明代仍传唱不衰。根据流传下来的明代文人竹枝词中对民歌"竹枝"的有关记载,可以勾勒出明代民歌"竹枝"的大体风貌:一、传唱地域主要为巴渝楚湘吴越一带,广泛传唱于大江南北。二、演唱者既有女性也有男性,演唱环境多为月下水边。三、演唱内容以爱情为主,兼咏劳作,以苦怨为感情基调。四、音调上具有柔靡婉转的南音特征。明代民歌"竹枝"的盛行无疑会启发影响到明代文人竹枝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竹枝词》起源很早。唐代的文人顾况、李涉、刘禹锡,白居易都写过《竹枝词》,其中以刘禹锡最著名。《竹枝词》的形式类似七绝,但平仄较绝句宽。《竹枝词》原是巴地(今四川重庆)一带的民歌。刘禹锡《竹枝词·序》云: 四方之歌,音异而同乐。岁正月,余在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舞睢。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率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佇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  相似文献   

9.
吴玉凤 《文教资料》2010,(30):19-21
竹枝词来源于古代巴蜀地区的巴渝舞和民间竹枝歌.到了唐代被刘禹锡等一大批文人发掘、仿作而流传至今。本文以丘良任等编的《中华竹枝词全编》收录的华南竹枝词中出现的成语为考察对象,探讨成语的活用现象、运用原因与效果。成语的活用可分为插入法、移位法、替换法、节缩法和混合法。成语的运用.则主要出于作者表情达意的临时需要,这其实是由成语丰富的内容和意义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正>“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写的《竹枝词》。诗中所描绘的展现了土家族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事生活画图。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的杰出诗人。在百花盛开的唐代诗坛上,他写的《竹枝词》,开创了一种新的诗体。我国文学史,把刘禹锡写的《竹枝词》和李白作的《菩萨蛮》、《忆秦娥》称为是最早出现的词。朱自清著的《中国歌谣》一书中说:“《竹枝词》同时,有《杨柳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