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与胡适并肩作战,政治思想的分歧使陈独秀与胡适分道扬镳,他们始终保持着朋友情谊.陈独秀晚年的思想又与胡适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们一提起胡适,就是宽容就是改良;当然,胡适晚年,也一再提倡宽容比自由更重要。其实,这不是一个完整的胡适。胡适同样是革命的,否则哪来那场振聋发聩、摧枯拉朽的文学革命?  相似文献   

3.
一部胡适晚年的谈话录,是他晚年的一份“心电图”,透露着他晚年的寂寞情怀和桑梓情思,显示着他为排解寂寞情怀和桑梓情思所作的心灵自救和情感自慰。  相似文献   

4.
胡适的《红楼梦》研究,态度严谨,实事求是;与之相比,胡适弟子苏雪林评《红楼梦》,往往信口雌黄,动辄诅骂,显得粗鲁无知。正因如此,胡适晚年多次严厉而又剀切地批评了她,并教诲她“不轻易写谈《红楼梦》的文章”,认为写这样文章是“平心静气的工夫而不可轻易发脾气的工作”。虽然胡适晚年也说过《红楼梦》“毫无价值”的愤激之言,但从他对苏雪林的批评教诲中,仍可看出他的学术良心和人格风范。而苏雪林在胡适去世后,更无顾忌,出版了《试看红楼梦的真面目》,对《红楼梦》这部名著,极尽诅骂之能事,其学术品格与她的老师胡适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5.
胡适晚年,翻书读文,谈笑闲聊,最喜欢“咬文嚼字”,说其成癖,当不为过。胡颂平《胡话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一书,记录甚多,几乎俯拾皆是。一代大学者认真学问,可见一斑。胡适多次谈到文章的“通”与“不通”,认为做文章“先要把句子做通”,“通就是通达”。他常常指出古人诗文中的不通。苏轼的词《临江仙》有“家童鼻息已雷鸣”一句,胡适说:“儿童是没有鼻息的,就是有鼻息,也决不可用雷鸣二字。这就是说得太过分了。”  相似文献   

6.
朱彦体 《师道》2010,(4):51-52
近期看胡颂平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感触颇多。作为被尊称为现代“圣人”、一生传奇般获得35个博士学位的“人伦楷模”和学问大家,胡适先生身上有不少闪光的东西惹人眼目.乃至动人心魄。尤其是在学问之道上,不少东西,还不妨视为圭臬。  相似文献   

7.
台湾胡颂平编纂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里,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内容:某要人自诩风雅,喜欢作诗,他把陶渊明的“饮酒诗”逐首唱和,又把杜甫的“咏史”诗依韵唱和,可见其自我感觉之好。  相似文献   

8.
杜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诗句,意象鲜明,厥旨遥深,实乃老杜精心结撰的千古名句,也是他晚年刻意追求律诗创作艺术的具体表现之一。然自胡适以来多有误解或贬斥者。本文实事求是,驳谬纠偏,探真赏美,还其本貌。  相似文献   

9.
胡适一生重视《程乙本》的出版和发行,促使其成为流行时间最长、读者面最广的《红楼梦》普及本。一、他认为"程乙本"同乾隆年间的脂评本一样,都是《红楼梦》版本的不同形态。二、他晚年用庚辰本、戚序本与"程乙本"相比对,得出的结论是"程乙本"是最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普及版。三、胡适一直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书",但从来也没有贬低、排斥后四十回,相反却把周汝昌彻底否定《红楼梦》后四十回斥之为"妄说"。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以来陈独秀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90年代以来,史学界同仁更注重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陈独秀的评价、关于“二次革命论”思想、陈独秀的爱国思想和抗战主张、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陈独秀与托派的关系问题、在党内实行家长制统治问题、陈独秀晚年政治思想的研究和陈独秀与胡适、梁漱溟思想比较等问题,进行了实事求事地研究  相似文献   

11.
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1910年赴美圆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1920年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鄙白话诗集《尝试集》,写成了一种解放了的新诗体,另外,他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终身大事》,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1928年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月刊。1938年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驻美国大使。1942年交卸大使之职,仍在美国从事研究和讲学。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4月旅居英国。在三四十年代,胡适还从事中国思想史的学术研究工作。1958年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晚年主要致力于《水经注》的研究,后病逝于台湾。胡适一生著述宏富,是近代的大学者。  相似文献   

12.
1994年,黄山书社出版了耿云志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手稿本,共计42巨册,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与胡适有关的材料。其中第33册收录了梅光迪致胡适45通信,并附梅光迪《序与胡适交谊的由来》一文。它们对于研究留美时期的胡适、梅光迪,包括梅光迪启发胡适了解  相似文献   

13.
今人但知白话诗的尝试者为胡适,却未必知道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掌旗人,也是白话诗的有力倡导者与写作者,更重要的是他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实为中国白话诗最早的试验园地。陈独秀始终关注中国新诗的发展,直至晚年于狱中还对此发表过重要意见。然近年兴起的新文化保守主义对之却多存偏见。不矫正这偏见,不仅难以公正评价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陈独秀,也难以公正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4.
1954年开展胡适思想批判运动,这引起1949年离开大陆的胡适的极大关注。文中循此叙述了毛泽东和胡适历史上的交往,以及胡适的归宿。  相似文献   

15.
这些年关于胡适研究综述的课题已经慢慢被学者所重视。在为胡适作各种传记评论研究的同时,我们应当不忘梳理胡适研究由来已久的脉络。从胡适留学美国的同时,既已经开始出现了关于评论他的文字。本文旨在从这一点上追溯至当今学界胡适研究的最新成果,清晰的展现出胡适研究的发展过程和思维视角的不断转变。  相似文献   

16.
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范例,胡适因为父母的教育和家乡环境的熏陶受徽文化的影响很深。胡适自身对徽文化也有重要的影响。胡适与徽文化的地缘关系十分重要,它反映了传统文化因素在胡适的文化思想背景中发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胡适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态度,传统与现代在胡适的身上是并存的而不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17.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4题。求古探今 融汇中西 (节选 )钱念孙(一 )康有为曾自言 ,学问至二十九岁已臻成熟 ,此后不再求改。胡适讲究立说一致 ,“今日之我”决不与“昨日之我”开战。两位先贤 ,不趋时尚固然难得 ,但对康有为 ,早有人戏谑 ,学问不再求改 ,以后活有何用 ?对于胡适 ,或可谓之像驼鸟 ,碰到与旧说矛盾之事 ,便把头埋进沙堆 ,①朱先生为学 ,态度与此迥异。②他不断寻求 ,注意吸收 ,有执著定见 ,也有变化更新 ;而在执著与变化、定见与更新之间 ,自有分寸 ,不失法度。③朱先生晚年 ,皈依马列 ,于早期学说 ,补苴罅漏 ,面貌自…  相似文献   

18.
胡适曾赞助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文献的翻译,遗憾的是,相关研究却为数寥寥。黄兴涛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刊文论述胡适与《资本论》翻译之关系,将胡适不支持李季翻译《资本论》的原因归结为两人立场的对立,并给出了三点证据,这其中确实存在不少误解。笔者借助胡适日记、书信等一手材料勾勒胡适与社会主义关系之变化,梳理胡适对社会主义文献翻译的赞助,并对黄兴涛的观点做出回应,从而揭示胡适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社会传布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是作为儒家传统的批判者而闻名于世的。然而人们常常忽略的事实是:胡适在早年与新儒学的接触中所得到的那些思想和见解对他的一生都是有着挥之不去的影响的。该文并不拟全面讨论胡适与新儒学的关系.只试图从胡适的自传这一新的角度出发揭示新儒学对胡适的影响以及胡适对此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探讨胡适方法的世界观基础,明晰自然主义宇宙观和现世主义人生观对胡适接受实用主义的潜在影响,然后分析胡适方法对实用主义的借用,最后论析十字箴言本质上是胡适方法对于实用主义的中国化简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