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财政视角的公共福利分配地区间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分配差距测定是评价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指示数,公共福利分配是社会分配的重要方面,但当前对公共福利分配差距研究却相当不足.公共福利分配主要通过公共财政实现,本文在对公共福利及公共福利分配界定基础上,探讨了基于财政视角公共福利分配的构成.将测定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方法引用到公共福利分配差距测定中,采用我国近十年的财政支出数据,测定了我国总体范围内的地区公共福利分配差距,以及公共福利各分项指标对地区公共福利分配差距的贡献;测定了东、中、西部组间和组内的公共福利分配差距.分析了我国公共福利分配差距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缩小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廖信林 《软科学》2012,26(4):33-38
构建了财政支出、城市化对城乡泰尔指数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并根据1978~2009年的时序数据,应用SVAR模型对财政支出、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城乡泰尔指数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理论模型和实证结果都表明,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政府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背景下,财政支出对泰尔指数的扩大产生正向冲击,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对泰尔指数的扩大产生负向冲击。进而提出调整政府财政支出倾向、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等有关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郭亚帆 《未来与发展》2013,(10):36-41,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经历了从建设性财政向民生财政的重大转变。本文计算了我国财政支出国际标准分类的结构。分析了财政支出结构的动态演化规律并进行了国际比较;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经济事务支出比重、环境保护支出比重、娱乐文化宗教支出比重以及教育支出比重与经济增长率呈现正相关;公共秩序与公共安全支出比重、健康支出比重、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比重以及其他支出比重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2000-2007年1994个县(及县级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分析方法,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条件β收敛性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县域经济存在条件β收敛,通过控制人口增长、产业结构、财政支出和投资力度等方面的地区差异,能有效缩小县域经济间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5.
基于专利指标的中国区域创新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国省区专利申请量及其增长率作为区域创新产出水平的度量指标,按照东、中、西三大地区(俱乐部)的划分,通过收敛检验及基尼系数分解法实证分析我国区域创新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996-2005年间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没有呈现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地区内及地区间的创新差异均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无论创新活动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全国总体非均衡发展均主要源于三大地区内的非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及空间外溢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合理配置农业科技资源的重要前提。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6—2013年数据,采用截面加权法和似不相关法对此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受空间外溢影响而削弱,同时创新呈现显著的外溢效应,农村人力资本能有效调节区域内外科研机构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2)东部地区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中、西部地区偏小,但外溢效应略高于中、西部地区,表明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出现边际生产率递减趋势,东部更具备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空间外溢的条件;另外,东、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反映了农村人力资本呈边际报酬递增的规律,以及东、中部地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和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匮乏。该结论对于提升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0—2008年我国1271个县(及县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县域经济β收敛进行实证研究。经济计量结果发现,我国县域经济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地区间的空间正向效应缩小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差异,促进了我国县域经济的趋同。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的县域经济具有不同的空间相关效应和收敛特征。同时,我国县域经济增长的源泉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测度了陕西省83个县(市)2003—2011年经济增长的趋同状况。经济计量结果表明:考虑空间效应之前,陕西省县域经济增长既不存在绝对β趋同,也不存在条件β趋同;加入空间效应之后,存在着显著的条件趋同趋势,说明地区间的空间效应缩小了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差异,从而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趋同。其中,工业化水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政府支出对经济趋同有正向影响,而居民储蓄对经济趋同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此次研究从理论及实例两方面入手,简要探讨了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的经济增长,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1986-2005年),运用有关面板数据协整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东西部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东西部地区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较之西部地区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技术效率是经济增长源泉和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技术创新则是影响技术效率的根本因素,那么作为技术创新核心的R&D对技术效率是否存在着积极影响?本文运用面板数据随机前沿方法(SFA)考察了我国三大经济区域R&D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①R&D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②随着R&D投入逐年递增,东、中、西部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呈稳定上升趋势;③随着时间推移,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技术效率差距呈继续扩大态势。在实证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R&D对技术效率的作用机理和区域差异的路径依赖,并由此得出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技术效率是经济增长源泉和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技术创新则是影响技术效率的根本因素,那么作为技术创新核心的R&D对技术效率是否存在着积极影响?本文运用面板数据随机前沿方法(SFA)考察了我国三大经济区域R&D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①R&D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②随着R&D投入逐年递增,东、中、西部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呈稳定上升趋势;③随着时间推移,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技术效率差距呈继续扩大态势.在实证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R&D时技术效率的作用机理和区域差异的路径依赖,并由此得出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胥巍  曹正勇  傅新红 《软科学》2008,22(5):95-99
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采用1978~2005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东、西部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西部地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无论短期还是长期的财政农业支出,对刺激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都较为重要,而东部地区的长期性政策则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假设,使用投入导向模型,构建了Malmquist全要素生产指数,探索各地区文化产业财政支出效率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大多数省份文化产业财政支出效率低下,且呈现负向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前移面效应”不显著;中国文化产业财政支出效率呈现东、中、西逐渐递减的趋势,且都呈现负增长;2002--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财政支出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式增长,并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panel data(面板数据)模型,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物流业总体发展对各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存在差异,这为我国物流行业现阶段如何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青  傅莉媛  孙海添 《资源科学》2023,(6):1239-1254
【目的】工业生产碳排放是中国生产活动产生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本文旨在测度工业生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并对其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为碳减排提供相应政策建议,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法】利用碳排放分类、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计量模型对2005—2019年全国及区域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05—2019年工业生产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呈现增长趋势,由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演变为东部>西部>中部地区;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始终为西部>中部>东部地区。(2)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全国总体差异较大且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碳排放量总体基尼系数由2005年的0.3793上升到2019年的0.3861,碳排放强度总体基尼系数由2005年的0.3160上升到2019年的0.3990。东部地区碳排放量区域内差异最大,区域内基尼系数均值为0.4119;西部地区碳排放强度区域内差异最大,区域内基尼系数均值为0.3175。(3)工业生产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主要受到产业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的影响,碳排放强度主要受...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国1990—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影响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促进就业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自主创新对于促进我国就业增长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技术引进对就业的影响则并不显著;同时,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对就业的影响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发展出发,引用分指标东、中、西部的差异,再结合我国综合经济发展差异动态,分析了东、中、西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教育作为一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我国经济学界和各级政府的关注。文章将从教育投资的角度对“西部后发优势”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我国教育投资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及其显著性差异,而后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最后针对教育投资,为如何发展西部经济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掌握这些差异的来源有助于缩小地区差异,促进经济良性运作。借助2000-2011年我国各省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和税收、土地出让收入数据,本文测算了反映土地财政规模对经济增长贡献差异的泰尔指数,并通过因素分解得到了相应的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结果发现:2004年前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地区内差异,2005-2009年的差异贡献主要来自地区间差异,之后两者贡献逐渐趋同;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长期保持着"此消彼长"的互补关系;开展国际竞争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总体差异表现出显著影响;华东地区,继而是华北和华中地区部分省份在发展过程中高度依赖土地财政。为了协调区域发展,必须扩大内需,唤起内生市场力量;化地为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统筹产业布局,探寻经济增长新引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