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中,我们往往用“如果”、“只要”、“否则”等来表示条件,而英语中能表示此意的除了常见的“if”之外,还有很多词或短语,这里不妨与读者共同  相似文献   

2.
析“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却”是起关联和修饰两种作用的副词。关联,主要用在转折句中,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但”类连词的用法。但它有时也用在并列句、逆进句、条件句、假设句和让步句中,表示各复句的分句间的结构关系。修饰,可以表示相当于“竟”等的九个副词的语义,常用在单句中,也出现在连贯、因果、条件和假设等复句类型中,表示相应的意义。有的“却”又兼起关联作用。  相似文献   

3.
多数教师认为,此题是一道“不好的题”。其一,题目没有指明用分数表示什么,应像课本一样指明“用分数表示图1中的涂色部分”(参看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58页的表述),或“用分数表示空白部分”,或“用分数表示阴影与空白的关系”。其二,题目中没有标明点的位置或给出具体的数量关系。我们认为,若将题目改为“如图2,能不能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点E、F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的中点)”,  相似文献   

4.
张爱红 《初中生》2007,(5):31-3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用语言,还可以用手势来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感,传递信息。如“挥挥手”表示“再见”,“点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这些身体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在中国和英美国家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少身体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在中外是不同的。你能说出下面几种手势在英美国家分别表达什么含义吗?  相似文献   

5.
我会学 句型展示:只要上课有听不懂的内容,我下课后就一定找老师问个明白。句型特点:这个句子包含有两层内容,一层是“上课有听不懂的内容”,第二层是“我下课后一定找老师问个明白”。两层内容用“只要”和“就”这两个词语联系了起来。前面的内容表示的是条件,后面的内容表示的是在前面的条件之下所产生的结果。这样的句子关系叫条件关系。表示这种关系的词语还有“只有……,才能……。”“无论……,都……。”“不管……,都……。”等等。我们在谈论或分析问题时经常用到这样的句子。  相似文献   

6.
一般过去时     
不同于中文里,我们用“……过”,“……了”,“已经……了”,“已经……过”,“曾经……了”,“曾经……过”来表示过去的事或者状态,英语中有一个专门的时态来表示“过去”,那就是“一般过去时”。  相似文献   

7.
向量的夹角公式、向量的各种运算的坐标表示都可以产生范围.根据题目的不同条件,灵活地用向量求解解析几何中的范围问题,可以使我们从原始的、繁杂的传统解析几何运算中解放出来,我们的解题状态才可能达到“既钻到题内,又站在题外”.  相似文献   

8.
语气助词“时”在《三遂平妖传》中使用频率较高,我们参照甘肃天水方言,分析发现该词或用在“看”等表示行为的单音节动词后.表示一种尝试语气;或用于句末表示假设语气,其形式有“若……时”,“……时”。  相似文献   

9.
“进行时”不一定“正在进行”史秀庚英语中,表示某时候正在进行的动作可以用“进行时”,即用“h十现在分词”来表示。例如:1.Wearelisteningtoourteachercarfully.我们正在专心听老师讲课。2.Hewaswritingale...  相似文献   

10.
问题:已知集合4,B,C,用符号“→→”、“←←”、“→←”表示下列条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高中学生知道可以用so表示“结果”,但却想不起来表示“结果”的其它方法。其实,在中学英语课本中还出现过不少表达“结果”的方法,现归纳如下,供大家参考。一、若在两个并列成分之间用并列连词and,so,andso,andthus,therefore,则其后面的部分表示“结果”。例如:Itsraininghard,sowecantgoouttoday.今天雨下得很大,所以我们不能出去。Ihadtorunformybus,andgotmynewsportsweardirty.我不得不跑着去赶公共汽车,结果把新运动服弄脏了。Iwasill,andthereforeIcouldnotcome.我病了,所以不能来。二、用动词不定式结构表示…  相似文献   

12.
王俊 《河北教育》2007,(7):47-49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45页。 课前思考 一、如何定位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首先要认识这件事,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也同样如此。“用字母表示数”有两个关键的概念“字母”和“数”,面对“字母”和“数”,我们究竟把重心放在哪里?是“字母”?还是“数”?如果这个问题不搞清楚,那么我们一切的教学只是舍本逐末,难以切中问题的要害。  相似文献   

13.
can在英语中是一个用法非常灵活,含义很广泛的助动词,除了可以表示我们说熟悉的“能”、“会”之外,还可以表示“怀疑”、“猜测”、“权利”、“请求”、“意欲”、“条件”等含义,另外,还有像canbut,candowith,cannothelp,cannot…too等一些固定搭配。下面就can的其他用法作一介绍。一、表示说话的人的“怀疑”、“猜测”、“不肯定”时,常用于疑问或否定两种结构。Cantherumorbetrue?这一传闻靠得住吗?Itsurelycan'tbesixo'clockalready?不可能已经六点钟了吧?can与could用于否定或疑问句中后接动词不定式的完成时,表示…  相似文献   

14.
1·“凸”号的使用“凸”是加热符号。该符号所表示的温度范围一般泛指酒精灯火焰温度范围。如果一个反应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就能很快地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就可用“凸”来表示这种特定的温度条件。若反应发生所需的温度超过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则不用“凸”表示,一偎用“高温”表示。如:2·“‘“’的使用“+”表示在通常状i兄T:,。“抑,t]”tw。门)巳是反应物都为固态或取存物佞.而反应后生成了6态物质,枕应梭往巴1。。“、态物质的化学式后边用“未”符号标出。如:(2)若反应物中有气态物质,则生成物中的气体一般不标…  相似文献   

15.
一、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学生在现实的生活经验中已经潜藏着“符号意识”,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重要基础。比如,路口有标志“一”,表示此路不通;某场地有标志“P”表示可以停车;某路边标志牌上画有轮椅,表示残疾人的行道;铁路、公路、航空都有它们各自的标志;还有地图上的各种标识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符号化”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讲英语或用英语写作时,为了突出句子中的某一个词、某一部分或某一个句子,以增加感情色彩或加强对比,需要采用强调手法来表达,通常采用下列几种形式:一、用形容词、副词、助词等表示强调1、do作为助动词出现在肯定句中,是对动词的一种强调,表示“还是”、“的确”、“务必”等意思。Idoagreewithyou,我确实同意你的意见。Decomeandvisitus!你一定来看我们!Janedidsendtheletter!局的确把信送去了。Debecarefulnexttime!下次务必当心!2、用right、just、only等副词表示。Whynotstartoffrightnow?为什么不此刻就动身?…  相似文献   

17.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表示“国家”、“国人”和“语言”的单词,为了帮助大家学习,特将经常用的归纳成表格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找出“隐蔽条件”(即“中间问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在帮助学生寻求“隐蔽条件”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训练方法:(一)画出线段图,让学生看出“隐蔽条件”例如我们在教学:校园里有21棵桃树,24棵杏树,梨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杏树的棵数的总数多10棵,校园里有多少棵梨树?时,引导学生将题里的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同学们经过观察,发现桃树和杏树的总棵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那么它就是“隐蔽条件。”(二)画出思路图,让学生看出“隐蔽条件”例如我们在教学:菜店运来60筐菜,里面有45筐是黄瓜,其余的是茄子。黄瓜比茄子…  相似文献   

19.
释“卸”     
“卸”的近现代常用义是把东西去掉或拿下来。许慎《说文》中说:“卸,舍车解马也。”但在汉代以前的文献中未见有用“卸”字表示这个意义的。通过考证发现表示这个意义的古用“发”、“税”、“说”等字,这是古代方言的差别,后通言“写”应是“卸”的假借字。我们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的文献材料是在东汉,但与许慎所说的本义不同,因此我们认为《说文》中的“卸”字是后人加进去的。  相似文献   

20.
“们”是现代汉语中表示数量范畴的后缀,用在代词和指人名词后边表示多数,如“我们、你们、他们、战士们”等。指代男性群体时用“他们”,指代女性群体时用“她们”。当指代群体中有男有女时,不少人常常写成“他(她)们”。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