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高中“导师制”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新举措,它能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内在的潜力。高中实施“导师制”必须:明确“导师制”的目的和意义;界定“导师”的工作职责;建立师生间的学导关系;健全“导师制”工作制度;强化“导师”的绩效评价和奖励。  相似文献   

2.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平台是本科生导师制顺利推进的重要载体。它能加强师生互动、实现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有效整合知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平台的基本类型有读书沙龙、主题讨论、学术科研和毕业设计等。其基本特征为过程的全程性、内容的综合性、运行的均衡性和师生的协同性。应从推动导师队伍建设、激发学生积极性、建立保障和评价机制几个方面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该文在分析“单一导师制”对药学本科毕业设计的影响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双导师制”协同培养模式,用于药学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采用SPSS 18.0软件及“Z比分数法”对采用“单一导师制”和“双导师制”指导的各30名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进行实施效果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明确了“双导师制”的内涵、双导师的选择及实施措施、保障、监督机制及实施后的效果.与采用“单一导师制”比较,采用“双导师制”指导的毕业设计在内容方面,即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符、综合专业知识的运用、实验设计合理性及数据详实性上较“单一导师制”得分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写作方面,即论证逻辑性与条理性、文理通畅性、文献查阅与引用上较“单一导师制”得分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答辩方面,即论文介绍流畅上较“单一导师制”得分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分上较“单一导师制”得分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Z比分数法”评价毕业设计总分,采用“单一导师制”,有2名学生的|Z|大于2;采用“双导师制”,所有学生的|Z|均小于2.因此,实施“双导师制”对本科毕业设...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为了填补后勤社会化可能带给学生教育管理的“真空区”;缓解人事制度改革与学校大量扩招出现的学生工作队伍的需求矛盾;解决推广“学分制”淡化班级而产生的一系列学生教育管理的新问题,高校大胆的进行了学生教育管理“导师制”的探索。这无疑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开辟了新的道路,是件好事。但是,如何真正发挥导师的应有作用,又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导师作用的好坏,关键在导师队伍,因此,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就成为实践导师制的重中之重。 一、关于导师的选聘问题 选聘好导师…  相似文献   

5.
笔者于2006年1月起选择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西樵分校作为个案,对该校的教师及同学进行“导师制实施意见调查”的问卷调查工作。总共收回有效问卷132份,其中教师部份76份,含班主任42份(包括现任的和曾经担任的)、科任教师34份;学生部分(高一新生)98份。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对问卷的分析,结合自己所参加的课题“普通高中课改形式下的导师制探索》,就导师如何指导学生的问题进行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本科学生导师制的制度完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科生导师制包含两个关系层面,即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层面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层面。要建立起完善的本科生导师制,除了必须理顺学校与教师的关系,落实“导师”与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之外,更需规范教师与学生关系层面上导师的职责和学生的遵从义务。这不仅是顺应教学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制度完善的必要条件。因此,通过对导师“导心”、“导学”的职责和学生遵从义务的具体设计,以期实现本科生导师制更具可操作性和更趋完善,使该项制度的施行更具实质性成效。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单向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网络反馈平台的导师制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建立"教—学"反馈平台。该平台可实时跟踪反映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情况,当超出设定阀值时,系统向导师发出信息,提示其进行相关指导。该方法使教与学都能够达到实时在线反馈与干预,使教与学形成闭环控制系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平台良好运行下,导师基于对学生的了解,通过逐步参与课题研究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力。  相似文献   

8.
今年9月1日开学时,北京精诚实验小学将对所有学生实行“特级教师导师制”,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1至2名特级教师的专门指导。据介绍,该校实行的“导师制”并非如大学导师一样针对学生某个学科进行指导,而是由学校的十余名特级教师对提出特别要求的学生提供不定时的帮助,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特教会诊”,为其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拿到分配给自己的“导师”的联系方式,学习上遇到问题可以直接找“导师”解决。而北京八十中从去年开始就已专门从高校中请来教授,为写作、物理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当“导师”,单独辅导其进行研…  相似文献   

9.
近日,中央文明办评选出的60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奖中,浙江省长兴县长兴中学的“德育导师制”获得一等奖。该校“德育导师制”的灵感来源于大学“导师制”。学校将德育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导师与班主任紧密配合,形成整体合作,对学生德育管理进行优化。“导师”不仅在学习上关心帮助学生,还要承认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从思想、生活、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10.
发展以“双创”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校导师制,既有利于构建特色化的高校导师制模式,也有利于增强高等院校学生的综合创新素质,更有利于不断强化高校教师的业务能力。然而,针对目前部分高校面临的学生课业繁重,对科研工作缺乏毅力;部分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动手能力较差;部分导师时间、精力相对有限;部分考核激励“双创”导师的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文章提出高校要做好价值引领,进一步聚焦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思维,明确导师工作职责,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完善考评激励措施,激发导师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11.
张家胜 《中国德育》2006,1(9):54-55
2004年10月,为了应对当时学校合并、迁址后带来的学生思想教育问题,也为了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模式,我校党委经过慎重研讨,开始在学校推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导师制度”(简称“德育导师制”),至今已实施了近两个学年。  相似文献   

12.
“学生成长导师制”是近年来在中小学开始尝试的一种学生教育和管理新模式。是一种遵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和规律,通过教师与一个或多个学生结成相对稳定的指导和被指导关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个别化教育组织形式。“学生成长导师制”对当前中小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成长导师制”的组织实施一般包括宣传启动、导师资格认定、导师聘任、师生结对、导师开展工作、过程管理和评价等环节。  相似文献   

13.
《湖北教育》2013,(10):2
当阳市职教中心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出发,构建了"全员育人"德育工作体系,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学校为每个学生安排一位导师,推动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充分互动、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在推进"学生成长导师制"向纵深发展过程中,该校总结出"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工作原则,并概括为:"一个中心、两种角色、三字真经、四导核心、五者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延年 《教育艺术》2006,(10):21-21
“导师”一词,《现代汉语词典》有两种释意:一是指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中指导人学习、进修、写作论文的人员;二是指在大事业、大运动中指示方向、掌握政策的人,如革命导师。本文所研究的是第一种。导师制起源于英国,最早出现于英国牛津大学的新学院(兴建于1379年),当时新生被录取后去某一学院报到后,学院当局就给他指定一位导师,导师制就是为一组学生确定一名导师,在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师徒”关系。导师是学生所选科目的学者,他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协作学生安排学习计划,指导他如何深入学习。经过实践,这一制度的有效性被公认,对学生的个别化学术指导模式,培养了许许多多有创新精神的卓越的人才。后来,世界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采用了导师制,但由于学生日益增多,一般只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将“全体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全员导师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创新全员导师制工作思路,主要从全方位提升导师素养、多维度润泽学生成长、多层次提升家长素养等方面为全员精准赋能。  相似文献   

16.
湖州小学生配“导师” 从2004年新学期开始,湖州市南浔区中小学全面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但这个导师不是“管学业”,而是“管成长”。导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弱势、同伴关系、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然后给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每两周必须与学生谈心交流,经常进行家访。每个月学校还将集中组织导师对发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就老师而言,这份工作并不比大学导师轻松,因为这将正式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并作为评优和晋升职称的优先条件。该区教育局局长沈继阳认为,现在相当多的学生家庭教育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导,而传统教育的本身共性有余、个性不足。“成长导师制”的出台,可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张扬个性,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孙建国)  相似文献   

17.
本科学生导师制的制度完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赛迎 《教学研究》2006,(5):388-391
本科生导师制包含两个关系层面,即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层面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层面.要建立起完善的本科生导师制,除了必须理顺学校与教师的关系,落实“导师“与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之外,更需规范教师与学生关系层面上导师的职责和学生的遵从义务.这不仅是顺应教学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制度完善的必要条件.因此,通过对导师“导心“、“导学“的职责和学生遵从义务的具体设计,以期实现本科生导师制更具可操作性和更趋完善,使该项制度的施行更具实质性成效.  相似文献   

18.
在保持现有班级形式的前提下,以宿舍为单位,为每个宿舍的学生配备一名导师(由任课教师担任),这就是我校实行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导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对所负责宿舍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班主任则定期召集导师一起分析责任宿舍中各方面的问题,实现因人施教。  相似文献   

19.
以基础平台为架构、以智慧型教学为主线建设数字化学习体系(e学习互动平台的建设)是为了精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每个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实现三个行为的数字化,即学生行为、教师行为、管理行为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20.
德育导师制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模式。对于德育导师制,首先要准确掌握何为德育导师制、为何实行德育导师制及如何实行德育导师制的深刻内涵;其次要彰显德育导师制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的加强、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和教学与改革的互联互动等价值;最后在策略选择上应明确德育导师职责及合理确定导师、加强德育导师本职工作的培训和学习、制定对德育导师的评价和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