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第一节常见的盐盐的定义、几种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俗称、物理性质、用途。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能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就是分别加热,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的,就是碳酸氢钠,否则是碳酸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  相似文献   

2.
一、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实验的困惑及探索 高中化学教材第一册第32页关于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的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对比实验,通过用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时的实验现象的对比从中揭示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的知识。但笔者根据教材中介绍的药品用量和操作方法做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粉末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时,总觉得二者的反应速率实在难以区别,  相似文献   

3.
在苏教版必修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应用》的实际教学中,笔者曾在该课中提出3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比较:①请设计尽可能多的实验方案,鉴别2瓶失去标签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②请设计一个最优化的实验方案.判断某包白色固体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并按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演示实验);③将碳酸氢钠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的固体成分可能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天然碱”到底是什么成分江苏省南通中学(226001)陈兴新教材(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社)在盐这一部分介绍碳酸钠时提到了“天然碱俗称日碱”.天然碱到底是什么成分?《教参》中没交代,《辞海》中也没编入,经查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化学小辞典...  相似文献   

5.
实验操作: 1.分别在三叉管的支管A和支管B中加入等摩尔(0.01摩尔即1.06克的碳酸钠和0.84克的碳酸氢钠)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并将三叉管固定  相似文献   

6.
高中化学第一册P87[实验4—5]把少量盐酸分别加入盛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两支试管内。比较它们放出二氧化碳的快慢程度。对此实验笔者作了一点改进。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见附图。2 实验操作 1.分别在两具支试管中装入少量或等量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且在支管处扎上两个大小相同的未充气的气球,再与已注满稀盐酸的锥形瓶通过导管等按图进行组装。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之间的差异及二者的相互转化;(2)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3)了解钠的化合物的主要用途。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8.
用酸酸镁能鉴别碳酸纳和碳酸氢钠吗福建长汀县涂坊中学(386312)廖斌远说:92年第6期《化学教学》上刊登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鉴别》一文,该文认为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镁溶液生成白色碳酸镁沉淀;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镁溶液无明显变化,加热后生...  相似文献   

9.
<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高考中备受青睐。用对比法对两种物质全面梳理,并对典型题型归类分析,会事半功倍。1.颜色和状态、用途:碳酸钠为白色粉末,正盐,俗称苏打、纯碱;碳酸氢钠为白色细小晶体,属酸式盐,俗称小苏打。Na2CO3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NaHCO3用于抗酸药、发酵粉、泡沫灭火器。2.溶解性及溶解热:25℃,碳酸钠的溶解  相似文献   

10.
在苏教版必修I《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应用》的实际教学中,笔者曾在该课中提出3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比较:①请设计尽可能多的实验方案,鉴别2瓶失去标签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②请设计一个最优化的  相似文献   

1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钠的重要化合物,其性质研究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作为钠的碳酸盐,都能与盐酸等强酸反应,但是如何比较他们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一直都是实验研究的难点。苏教版化学2中设置的实验方案"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0.1mol/L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再各加入3ml0.1mol/L稀盐酸,观察  相似文献   

12.
碳酸钠俗称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两"兄弟"不仅学名、俗名相似,就连化学式和化学性质也极为相似,如它们的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等。那么如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呢?请看下面两例的分析。例1(2008年广西来宾市中考题)小娜同学发现自家的厨房中有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22):71-72
了解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钠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运用对比实验方法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32页为了区分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2—7]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Na2CO3和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只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  相似文献   

15.
在苏教版必修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应用》的实际教学中,笔者曾在该课中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比较:①请设计尽可能多的实验方案,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②请设计一个最优化的实验方案,判断某包白色固体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并按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演示实验);③将碳酸氢钠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的固体成分可能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红茶、绿茶、茯茶的茶末中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作为标准品,对茶中多糖进行提取和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在85℃下3%碳酸钠溶液中提取可得最大值,多糖含量可达3%~8%.表明采取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7.
碳酸钠、碳酸氢钠是钠的重要化合物,通常用稀盐酸来鉴别两者。新课程苏教版化学1教材中设计了简单实验用于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但是,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缺点:①装置气密性不易检查,可能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②没有明确试剂碳酸钠溶液以及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因此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受到研究者质疑;③浓盐酸易于挥发,且浪费原料;④不易做到同时将两胶头滴管中稀盐酸挤入试管。  相似文献   

18.
不论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实验2—8,2—9),还是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P56),在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时都是通过两个相似装置,利用加热的方法分别进行演示实验操作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该实验虽能说明碳酸氢钠没有碳酸钠稳定,受热易分解,但费时,不经济,浪费能量。将两个实验集中在一起一个时段同时进行,不仅省时节能环保,而且便于对比观察,现象非常明显,一目了然。现对实验创新改进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碳酸钠俗称苏打,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两兄弟不仅学名、俗名相似,就连化学式和化学性质也极为相似。比如,它们的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_2气体等。那么如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呢?请看下面两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中常要求学生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于上述两种溶液的鉴别方法是分别向两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所鉴别溶液为碳酸钠溶液,反之则为碳酸氢钠溶液.然而,实际操体时却发现两种溶液中均产生白色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