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压力辅助的燃烧合成与快速凝固复合技术成功地制备了Cu_(90)Cr_(10)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铜铬合金的显微组织,同时测定了样品的室温压缩屈服强度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β-Cr枝晶均匀地分布在铜基体上,二次枝晶臂间距在3~10μm之间,未发现宏观偏析。快速冷却导致小的二次枝晶臂间距的形成。Cu_(90)Cr_(10)合金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368MPa)和显微硬度(1.306±0.114GPa)。高的强度和硬度主要归因于晶粒细化、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枝晶增韧是铜铬合金具有较高塑性和加工硬化能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Ni-P镀层中P含量对镀层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本研究以高速钢为基体材料,通过化学镀方式镀上不同P含量的Ni-P合金复合镀层。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合金镀层呈胞状结构,颗粒均匀。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高P镀层为非晶态结构,低P镀层为晶体结构;镀层的显微硬度以及耐磨性较基体材料有明显的提高;两种镀层的耐腐蚀性均优于基体材料;镀层结合力良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Si片沉积了Ti-50.9at%Ni形状记忆合金薄膜,并将薄膜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方法(DSC)、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研究了薄膜退火前后形貌、相变特征及应力随退火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溅射态薄膜为非晶态,其晶化温度范围为430℃-535℃,晶化同时伴随着Ti3Ni4相的析出;退火后的薄膜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Rs、Af、Ms均呈上升趋势.薄膜的残余应力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研究化学镀镍磷复合镀层的性能,在研究了镍磷化学复合镀新配方的基础上,在A3钢片表面分别制备了纳米和微米复合材料镀层N i-P-MgO(CuO).用称重法测定厚度;通过10%NaC l溶液测定其耐腐蚀性;GB5935 86标准贴滤纸法测镀层的孔隙率;MH-3硬度仪测定其硬度.结果表明:在最佳施镀条件下,可得到耐磨性、硬度强于A3钢片、N i-P镀层和N i-P-MgO(CuO)纳米复合镀层的微米复合化学镀层,和光亮致密耐腐蚀性强于A3钢片、和N i-P-MgO(CuO)微米复合镀层,与N i-P镀层相当的N i-P-MgO(CuO)纳米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用于压力测量的新型bridgman装置,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XRD)研究了常压、高压条件下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退火条件下(400℃,退火3小时),增大压力有利于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块体非晶合金的晶化;压力越大获得晶化相的晶粒尺寸越大。  相似文献   

6.
以硫脲作为电位调整剂,以甲烷磺酸锡为主盐的酸性溶液作为镀液,采用浸镀法在铜基材上制备了锡镀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术(FE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锡镀层的组织结构,根据数码相机微距照片进行宏观分析.研究表明.该镀液体系浸镀锡可以获得光滑而致密的浸锡层,无枝晶形成.该镀层主要相结构为体心四方的白锡.镀层的形成可分为锡晶粒的剧烈瞬间形核、平面层状生长和镀层致密化排列3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在3种镀液成分配比下进行热镀试验,包括0.15%Al-Zn(GA)、2.1%Al-1.3%Mg-Zn(LAMZ)、7.2%Al-1.6%Mg-Zn(HAMZ),对其进行镀后相结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3种镀液下进行连续热镀后,试样表面平滑、无肉眼可见漏镀点,镀层厚度均在10~25μm。镀液中添加Mg后,镀层由四种相构成复杂的微观组织:富锌相,Zn和硬的金属间化合物MgZn2组成的二元共晶相,同时包含前两项以及富铝相的三元共晶相和富铝相枝晶结构。对3种镀层质量进行对比,在热镀工艺参数不变的条件下,GA和LAMZ镀层质量良好,HAMZ有较多粗大枝晶结构。  相似文献   

8.
铸铁管件是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生产的输送液体(水、油等)的工具,由于铸铁管件的耐腐蚀性差,易于生锈,刁利于长期使用.为了防止铸铁管件的锈蚀,延长其使用寿命,可将铸铁管件的表面进行镀层处理,本文对铸铁管件表面镀层实验逆行研究和讨论(镀层为钛-镍-磷合金,另加有少量lud3).  相似文献   

9.
铸铁管件是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生产的输送液体(水、油等)的工具,由于铸铁管件的耐腐蚀性差,易于生锈,刁利于长期使用。为了防止铸铁管件的锈蚀,延长其使用寿命,可将铸铁管件的表面进行镀层处理,本文对铸铁管件表面镀层实验逆行研究和讨论(镀层为钛—镍—磷合金,另加有少量lud3)。  相似文献   

10.
采用Si元素替代形成玻璃合金Mg-Ni-Ln中的Ln系元素,形成Mg75Ni15Si10三元合金;通过震动浇注法向一模六腔的铜模型腔浇注,获得直径分别为¢3mm、¢4mm、¢5mm、¢6mm、¢7mm和¢8mm的6组圆柱试样,结果表明,¢3mm试样中有非晶态物质(块体金属玻璃)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