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人情、人性、人际关系和人的价值上,最高目的是激发职工的主体意识性、创造性、自觉性.它是企业职工人文素质反映和具体表现.作为一种物质和精神管理统一的管理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中"原动力".  相似文献   

2.
人天道德产生于人类实践的需要,存在于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过程中,渊源于人天协调发展。就单个的行为人,其道德又与体内生理的功能的平衡状态密切相关。道德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精神的,静态的,从道德的内在根源上讲,又物质的;实际生活中的道德是动态的,是物质和精神相互作用、统一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军人价值问题是军人人生观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本文探讨的旨意所在,军人核心价值观应该是军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和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环境意识是-种现代意识,它认识到人是生活在环境之中的.环境包围着人,也影响甚至支配人的行为,而人也能影响环境甚至改变环境.要认识到人是"环境的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环境与人二者密不可分.环境设计强调人的"参与",体现"以人为本",即体现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当代建筑学的观念认为:建筑是人类开拓生活空间的环境科学和艺术.  相似文献   

5.
追求发展是每个国家和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愿望,而如何看待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科学的发展模式,则是21世纪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了阐述。进而,从基本出发点:人的生存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资源和动力:人自身的发展两个方面来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然后从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人类与自然的统一、人类与历史的统一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本主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追求发展是每个国家和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愿望,而如何看待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科学的发展模式,则是21世纪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了阐述.进而,从基本出发点:人的生存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资源和动力:人自身的发展两个方面来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然后从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人类与自然的统一、人类与历史的统一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本主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张磊 《科教文汇》2007,(8Z):143-143,147
追求发展是每个国家和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愿望,而如何看待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科学的发展模式,则是21世纪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了阐述。进而,从基本出发点:人的生存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资源和动力:人自身的发展两个方面来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然后从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人类与自然的统一、人类与历史的统一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本主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设计是思维与创作活动,是意识体现于直观的、形象的、艺术的、技术的视觉传达方式和途径来完成的构思计划,是组织方案、规划设想、价值观念、实施方法的活动过程.现代设计以现代社会的物质生产、社会文化和精神准则为动因,已走向更广泛、更密切的社会形态,包涵了文化品味、经济意识、人文观念等各个方面.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条件和现代市场条件,解决现代社会人的生活和精神追求,成为人、社会、自然存在方式和价值体现的积极活动因素而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人的一种情感体验,并需要有物质财富作为保障。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实现教师的幸福教育,使教师幸福地教,才能实现学生幸福地学。教师的幸福教育也是全面的物质幸福、社会幸福和精神幸福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王菊 《科教文汇》2010,(7):10-10,24
幸福是人的一种情感体验,并需要有物质财富作为保障。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实现教师的幸福教育,使教师幸福地教,才能实现学生幸福地学。教师的幸福教育也是全面的物质幸福、社会幸福和精神幸福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根源在于人的精神世界,而人的精神世界又在于所处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的差异才是最根本的源。  相似文献   

12.
廉庄妍 《科教文汇》2009,(3):223-223
文化的根源在于人的精神世界,而人的精神世界又在于所处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的差异才是最根本的源。  相似文献   

13.
唐启亮 《内江科技》2010,31(11):28-29,57
人类生存是多种维度的统一,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统一,人与自己关系的统一。人的存在现实上是自然、社会及精神存在的复合体。人类生存困境的根源是机械自然观的误区、价值观的误区、社会发展观的误区,要走出人类的生存困境,必须走生态文明的道路,才能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法国《科学与生活》杂志近日刊登过一篇名为《向科学挑战》的文章。其主要内容是科学家在探索人体奥秘时通过严格的实验发现,意念不但能对身体产生一定的作用,而且还能治疗许多种疾病。文章详细地列举了意念对身体产生影响的几个实验,并用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精神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精神可以转变为物质,反过来说物质也能够影响精神。这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尤金·威格纳博士所说:“人类具有一个非物质的意识力,它确实能影响物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它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和校园人的发展。校园绿化是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促使其与校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结合,创造一个绿色和谐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6.
李罕 《科教文汇》2010,(32):14-14,39
课程始终处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红色资源作为当前主要的人文资源形态之一,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人文历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培养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对高校红色资源教育课程开发中,应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系统性与专题性相统一的原则、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最早的原始粒子具有意识与探不到质量的真空态本性,(请参阅《简论终板粒子的两个物理特性溺,这种物质本性为灵魂的物理真实提供了基础。物质是先有亚微观意识活力粒子形成宏观僵死无生机的物质,因此,意识活力粒子无法直接进行宏观表现,只能编织一个宏观躯体作为宏观表现平台,这样就必须存在非质量结构意识活力与质量结构无意识活力两个部分,即灵魂与躯体。躯体与神经系统是意识活力粒子聚合体的宏观表现工具与器官。而真实上原始意识粒子的意识活力永远不会死,所以宇宙无真死。而同样是意识活力的粒子集群的灵魂同样不会死。因此,灵魂没有人的主意识。检验灵魂只能从力的角度进行,睡梦中床上的机械振抖,就是内部力对躯体的碰撞。  相似文献   

18.
论信息的哲学本质——与钟义信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玮  王秀芳  刘代志 《情报杂志》2006,25(12):116-118
讨论了信息的哲学本质,对钟义信教授某些观点提出了质疑,论述了“信息和能量是独立于物质与意识的两个范畴”的基本观点,点明了物质、意识、信息、能量的基本关系,并认为信息既有大小又有正负,从而解释了机器学习中的“过拟合”现象,最后用系统论的观点解释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从而统一了钟义信教授提出的“第一类认识论信息”与“第二类认识论信息”。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以人为对象的科学管理活动中,氛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人们的意识、行为活动在处于一定时间、空间氛围条件下,即会程度不同地受到存在于氛围之中的物质、精神因素的影响,从而构成了人与特定氛围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氛围的性质、强度、稳定性等可由人们加以体现目的性、规律性地创造。这种含目的性、规律性创造的积极  相似文献   

20.
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意识形式.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新需要,引起某种创造的动机表现出创造的意向和愿望,即为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的基本要素需要和动机是创新意识中的基本要素.需要与活动相联系,人们的需要引起人们的活动.为了实现某种活动,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指向这一活动的目的和意向,去满足某种需要.这种指引活动或活动动力的东西,叫活动的动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按其属性,可分为物质动机和精神动机;按其作用强度,可分为优势动机和次要动机;按其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