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0 毫秒
1.
巩俐主演的《漂亮妈妈》因为朴实动人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影片中有一个情节:儿子郑大耳朵上的助听器成了孩子们眼中的稀奇物,放学途中一群男孩围住郑大强行要他摘下助听器,遭到了郑大的拒绝,为了保护自己,郑大和他们打了起来。“漂亮妈妈”见此情景,赶走了闹事的孩子们,冲着他们的背影没忘了加上一句:“小心我告诉你们的老师 !”面对郑大,“漂亮妈妈”则是很生气地训斥:“你为什么和别人打架 ?别人惹你,你不会不理他们 ?”我想这一场景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如果孩子遭到其他孩子的攻击或是侮辱,中国的父母大多在警…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常会为那些动人的爱情故事感动得落泪,也常常会感慨生活的造化弄人。其实爱情,不仅仅只限于人类,天鹅从一而终的绝唱的令人唏嘘。本文的两只可爱的小鸟,也向我们展示了爱情美好而动人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电脑》2008,(7):31-32
有人说:谁能感动老师,谁就能得高分。此说很有道理,能动人的文章,也定是有内容有真情的文章。有的文章设法编造动人的事例,不惜写自己的残废,家人患病甚至写双亲早逝,眼泪泉涌不止甚至昏厥不醒。这样的文章感人么?一看就觉得做作,虚假,如此,阅卷老师不仅不会被感动,相反会很厌恶,那又怎么可能让此等作文得到高分呢?阅读下面的文章,或许能对你有些启发。  相似文献   

4.
杨鹤 《八小时以外》2011,(1):122-125
很幸运报名参加《八小时以外》杂志举办的“寻找身边的感动”读者体验采访的活动,没想到竟然被选中了!当编辑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兴奋,  相似文献   

5.
杨晓霖 《现代语文》2007,(2):112-112
2006年4月6日《瑞安日报》中《"教"与"养"》一文谈到"父母对子女教与养,不可倚轻倚重";2006年8月30日的新华网教育时评文章《学生评语岂能从网上下载》一文中,论及"在抓考试成绩与品德教育中存在倚轻倚重的现象";2006年10月7日的《农村信息报》文章《水生植物掀起园林造景热潮--杭州水生植物园林应用研讨会侧记》一文中说到"目前在水生植物的应用设计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倚轻倚重现象";到谷歌引擎键入"倚轻倚重"一词,也可以得到非常多的搜索结果.  相似文献   

6.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这首诗,家喻户晓,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也会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为什么生"紫烟"?知道的人并不多.我问过上初中的儿子,我一提起《望庐山瀑布》,他得意扬扬,有声有色地背诵起来.当我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生紫烟,不说生青烟、黑烟或白烟呢?他哑然失声,说:"不知道,老师没讲过."  相似文献   

7.
正最受好评文章《平行时光里,两小无嫌猜》(感情真挚,有一种自然的感动/王琪野)《那闪烁的,是夏夏的月光》(有一种似曾经历过的感触,每个人都有一个可以牵动内心的人/范娅琪)《装着秘密的蓝色皮箱》(文章折射出世间百态,小心思也十分动人/刘畅)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动人动心的经典名篇。对于《背影》的称赞,世人不知讲了多少,大家都认为,《背影》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品中渲染了浓浓的父爱,是父爱让作者一次又一次感动流泪,是父爱感染了读者,让读者动心动情。然而再读《背影》,我们会发现,作品感动读者的绝不仅仅是父爱  相似文献   

9.
汉代王充在《论衡.超奇篇》中说:“精诚由中,故文娱感动人深。”意思是。真诚发自内心,文章便能感人至深。一篇好的文章.必然要有光彩动人之处,然而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绝对不会感人。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我国唐代诗人自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确,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写人叙事也好,绘形绘景也罢,无不蕴含着感人肺腑、引人共鸣的真情。  相似文献   

10.
生命就是这样的真实、脆弱而且动人,被人感动也被自己感动。那是一个极为平常的早晨,我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习惯地拉开抽屉,要再准备一下今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读文章、写文章的时候,常遇到两个语文术语:以小见大、托物言志。这两个术语是文章立意的基本技巧,如果理解得含混,乃至错误,对读写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2.
不管你是为“秒杀”别人而出手,还是在不经意之中已经被别人的风采秒到,网络之上、现实之中,快速的时代节奏让事物的变更速度出入意料地快。人们的焦虑被无限增加,怕被遗忘的心情比什么时候都严重。如果你说你从未与“秒杀”遭遇,请恕我不敢相信。即便是圣贤生活在如今这样的“快时代’:也难逃被“秒杀”的命运。当你的感官、心理甚至情感遭遇秒杀,你能否泰然处之?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收录了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读来备受感动,问过许多学过此文的中学生.他们也道出了同样的感受.认为课文所揭示的人间真情质朴而动人。许多语文教师也把这一主题当作重点来教.亲情意识便成为了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笔者认为亲情固然是文章的底色.但文章的深层意蕴却是生命意识的萌芽与成长.这种萌芽、成长通过儿童的视角来展现.并在“悲凉”话语风格下愈显沉重。  相似文献   

14.
<正>电影《听见天堂》是根据意大利国宝级音效大师米可·曼卡西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如果电影只是真挚动人,温暖地叙述着主人公米可的故事,那么让人感动落泪不足为奇;如果每个人在观看的同时都会触动心灵,获得新的力量,并且会不断在脑中回味其中的几个情节,那么这部电影会将我们引向  相似文献   

15.
齐涛说:“我从没想过当英雄.但是那一刻.那种氛围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往前冲,一点都不害怕。”  相似文献   

16.
说"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海平 《现代语文》2007,(2):103-103
在《新华词典》中,"奴"被解释为"受剥削、压迫和役使且没有人身自由的人",这是一种对人的贱称.然而随着网络文化的日益盛行,"奴"逐渐具有了一些新的内涵. 卡奴:最早源于台湾,台湾地区金融主管部门将无力偿还银行最低还款额,且连续3个月未能还款的人称为"卡奴".  相似文献   

17.
《科学启蒙》2012,(1):12-15
关主:奥秘精灵闯关小先锋:小好问小粗心小灵通刚碰头,小好问就兴奋地说:"《终结者》里面的未来战士好厉害,他看到某个物体后,眼前就会浮现出与之相关的信息。如果是看到一个人,就会显示这个人的姓名、年龄、身高和体重等。我也想拥有这样的超能力,那样就一切尽在掌握了!"小粗心在一旁很镇定地说:"这只是科幻电影才有的啦。"  相似文献   

18.
从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天开始,爸爸妈妈就用相机记录了我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一个可笑的动作,一丝甜甜的微笑和一副泣不成声的哭相……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值得回味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语言是感动读者的基础,也是述事说理的基本要素。用细腻动人、脉脉含情的语句传神现情,用平淡实在、质朴无华、耐人寻味的语句诉说哲理,用铿锵有力、振聋发聩的语句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娇艳华美、色彩斑斓、灿烂迷人的语言描物写态,就会使文章色香味俱  相似文献   

20.
先谈“真意”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写真事,抒真情的文章最能感动人。如果所写的内容不符合生活的真实,抒发的感情虚情假意,矫揉造作,只会让人恶心,哪里还能够感动人呢?这些年来,弄虚作假的作文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