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恽代英《学校体育之研究》一文在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中的地位及产生的影响。并引证史实,分析该文对民族传统学校体育所作的科学的扬弃,从而光大了民族优秀传统,发展了中国特色,在新的水平上体现了学校体育的主旨。由此认为恽文开了近代中国学校体育的研究和改革的先河,并提出了关于当代中国学校体育的研究和改革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向广大体育工作者、中小学体育教师以及体育爱好者全面、系统地介绍体育历史知识,提高其知识水准和文化素养,本刊决定从1986年起,开辟《体育历史知识讲座》。 讲座内容分三部分:1、中国古代体育史;2、中国近代体育史;3、世界体育史。首先讲中国古代体育史。 参加“中国古代体育史”部分编写的有西安体院林思桐、徐州师院体育系刘秉果、成都体院熊晓正、《体育文史》编辑部姚世光、石友权同志。  相似文献   

3.
论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学校体育思潮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教育在日本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日本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特别是对日本学校体育起主导作用的体育思潮的历史变迁进行研究,对我国学校体育应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口述者:原国家教委体卫艺司司长、原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长李晋裕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历史借鉴的《学校体育史》我是1950年1月参加工作的,几乎和新中国同龄。开始我在团县委工作,1951年组织上送我报考中山大学,后来院系调整,又转入了华南师范学院体育系,从此,便与学校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一生可以说是伴随着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在60多年的岁月里,我也见证了学校体育是如何发展、进步走进新时代的。古人有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这一点来说,我感到要谈新中国成立的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学校体育,就必须从编撰《学校体育史》说起。  相似文献   

5.
为了搞清中国学校体育在传统文化中的演变过程和历史地位,栏目主持人(下称L)曾对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徐永昌教授(下称X)进行了一次专访,现将访谈记录摘录于下。L:徐先生,您长期从事体育史和体育思想史的研究,最近有人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出发讨论学校体...  相似文献   

6.
擅于逻辑思辨的体育哲学研究与擅于以史为鉴的体育史研究既不应也不能区隔而作,思想史的梳理就是兼取两者的一种研究路径。挪威体育学院Gunnar Breivik教授在2018年国际体育哲学年会中所做的主题报告《从“体育哲学”到“体育的哲学”:体育哲学的历史、身份与多样性》(刊于2019年9月出版的《国际体育哲学》),以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推陈出新地启发新时期体育哲学的思考与论证方式。体育哲学是一种学科;“体育哲学”(Philosophy of Sport)是一种抽象式的体育哲学思维方式;“体育的哲学”(Philosophies of Sports),以复数形式表达意指在不同的体育场境下形成的人类思维。  相似文献   

7.
安源的红色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为止,中国革命体育史主要记载的是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的井岗山的体育、瑞金的体育、延安的体育和革命军队的体育等史实。从时间讲,大约是1928年以后的事情。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所开展的体育活动没有记载。笔者认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段完整的中国革命体育史,应该反映出包括共产党创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这一段的历史。否则,它就不够完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属于革命的初期,共产党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斗争的主要形式是以罢工为主。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是那个时期一个成功的革命典型,其革命斗争历…  相似文献   

8.
1926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郝更生用英文编著的《中国体育概论》,该书共有八章,其中第一章就是《中国体育之历史》。这是继郭希汾编著的《中国体育史》之后,旧中国正式出版的第二个中国体育史书稿,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用外文出版的体育史书稿。  相似文献   

9.
体育的起源是体育史研究必须解决的首要课题。目前国外一些体育史著作(如美国哈亨·史密斯著《西洋体育史》)对体育如何起源的问题往往略而不谈,国内体育史学界对此问题近年来有过一些初步探讨,但总感不够全面透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回溯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早期的体育史,分别对蔡元培和周诒春、蒋梦麟和梅贻琦这两个时期的北大、清华体育发展状况进行对比。指出北京大学在早期的体育教育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以贯之的体育传统,而清华大学从一开始就注重体育氛围的培育,形成了较为连续的体育传统。两所学校各自体育文化的形成受到相应的文化背景、教育思想、校园环境、经费支持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世界体育史研究中的误区——东方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西方中心主义史学观的影响,世界体育史研究中长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误区——世界体育的历史被描述为以古希腊体育为起点的西方体育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东方体育被曲解,被排除于世界体育的基本历史进程之外。其古代部分被作为西方体育登场前的序幕展示,近代部分则被视为西方体育在东方的投影。 作者阐明了东、西方体育是历史地形成并得到充分发展的两种各具特点的体育类型,因而不能以一种类型作为“标准”去衡量另一类型的发展水平,定其优劣。它们一直彼此影响,相互吸收。现阶段正在形成的作为一种新的体育实体存在的世界体育,便是两者交流融合过程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种体育既吸取了二者的“精”与“质”,但又区别于二者,是更高层次的具有时代特点的体育。受西方中心主义史学观影响的世界体育史无视上述事实,从而歪曲了历史丰富多彩的本来面目,使历史失真、贬值。要消除误区,作者认为,必须更新理论思维和重构编撰体例。新的世界体育史观的产生,是以批判扬弃西方中心主义的体育史学为理论前提,在批判扬弃中重新确立历史观的基点,即世界体育史的多元性,把一元的历史还原为多元的历史,并把不同类型体育产生、发展、交汇、融合的历史过程作为编撰的主线。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政治     
1986年9月23日到29日,国际体育史委员会以“体育历史与人类文明”为题,在日本神户市举办了本年度的学术讨论会。为了促进学术交流,供我国体育史学界了解世界体育史学界的研究动态,我们选登了下例两篇参加1986年神户学术讨论会的论文。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体育史学会浙江省分会、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4月初在杭州召开了体育史学理论研讨会。有近二十位体育史学者参加了这次学术研讨会。与会同志就体育史学理论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我国体育史学的历史和现状,作了回顾和反思,认为近十年来我国体育史学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进步,是我国研究体育史八十年历史中最  相似文献   

14.
华侨、华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向海外传播,也把西方体育向国内传播。华侨在中国体育史和世界体育史上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华侨的迁移,在唐代以后,历代均有记载,经数以千年的历史变迁,华侨及其后裔在海外的分布极为广泛。至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地的华侨及华人约在三千万人以上。据《中国概况》统计,亚洲占90%、美洲占7%、欧洲占2%、大洋洲占0.7%、非洲占0.3%。 本文仅从体育传播的角度,从二个方面对华侨的历史作用作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洪涛主编的《山东体育史》目前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山东体育史》按照山东历史发展的脉络,再现了山东体育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全书分为古代、近代和现  相似文献   

16.
郝勤教授成都体院新闻系主任、博导奥林匹克研究专家1985年于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获硕士学位。长期主要从事体育史、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新闻传播学方面的科研教学。现为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曾兼任成都日报等多家报社体育部主任、编委。历任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中国体育史研究室主任、体育史研究所所长。现任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传播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出版《中国养生文化》、《道教内丹》、《武术与道教》、《萨马兰奇与奥林匹克改革》等个人学术专著8部;合作专著15部。发表个人学术论文140余篇。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奖3次。近作有:《体育新闻报道》、《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高级教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等。多次主持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近年主持完成课题有:国家体育总局软科学课题《中国体育专业报刊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回顾》;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举国体制与体育改革对策研究》等。现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中国体育通史》执行主编。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查阅日本近代教育改革条文规定,分析近代日本学校体育制度的变革。研究认为:日本的近代史划分为3个时期(战前,战中和战后),将不同时期日本政府颁布的教育、体育改革的文件纲要为依据,分析日本学校体育制度的变迁,探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科学》2021,(1):40-44
20世纪的中国体育是理解现代中国的一方棱镜,它受到了体育与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具化"体育史研究本身,《体育与科学》编辑部在南京举办了"20世纪中国体育史研究"工作坊;主办方在此次活动中以"论文审读"的形式展开学术互动,聚焦体育史研究的方法学问题。廓清了"研究问题""材料整理""历史叙事""学术取向"与"学术史回顾"等学术训练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体育文史》是中国唯一一本专门性体育史研究杂志。《体育文史》的发展历程,某种程度可以折射出近二十年中国的体育史学科演变轨迹。到1999年底,《体育文史》正好出了100期,对它进行一次系统的反思,无论是对办好这个刊物,还是推动中国的体育历史与文化的研究,都是不无裨益的。  一、由旧“三性”到新“三性”:《体育文史》宗旨的变化  从办刊宗旨来说,1983~1993年《体育文史》坚持了“三性”(知识性、学术性、思想性)结合原则。1983~1994年,一直在“二性”间摆动。“就刊物的内容来讲,前五年(1983~1987)是以知识性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体育史学会和《体育文史》杂志社不久前组织一些体育史研究人员对1984年以来全国的体育史论文进行了评选。8月份进行初评,10月份又对初评中提出的34篇论文进行了不记名投票的评选。最后评出20篇优秀论文。在10月于江苏武进县召开的1988年全国体育史论文报告会上,给20位优秀论文作者发了奖状和少量奖金。奖金是由《体育文史》杂志社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