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思维活动包括三种:数学家或编者的思维活动(隐含于教材之中)、教师的思维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积极的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在课堂  相似文献   

2.
深入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真实的思维活动应当被看成改进数学教学,乃至建立科学的数学教学理论的关键所在。因为一切教学研究,包括数学教材的编写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落实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所以,只有对学生在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智能结构以思维能力为核心,而思维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思维活动体现为三种形式: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它或隐或现地存在于课本之中)、数学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数学教师作为数学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控制者,在数学教学过程这一“思维活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它可使这三种思维活动同步协调,发生“共振效应”。学生的思维往往是通过模仿教师的思路逐渐形成的,而数学知识信息星罗棋布,因此怎样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寓思维品质的培养于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4.
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思维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而这些困难并不都是因为问题本身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方式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障碍.这种思维障碍的形成既有教的因素也有学的因素.从教的因素来说,如教师是否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否设计合适的探究内容;是否保证探究时间和空间;探究过程是否进行合理的指导;对学生的探究是否给予积极的评价等等.但本文侧重于探究性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着重研究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所形成的主要思维障碍及克服这些思维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中,师生围绕数学活动开展启发、探索、互动交流式学习,使学生在经历丰富的思考与实践体验中,获得对自我数学学习的认识,提升信念,形成方法,促进儿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完善。明晰丰富学习方式的内涵与路径,经历发现、推理、体验三个学习过程的丰富与改进,丰盈具有小学数学特质的学习活动,将静态的教与学活动化、过程化、结构化,是实现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核心素养提升的可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绔沧的形成过程。“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敢于创新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发现。数学学习应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里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过程。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建立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李艳梅 《考试周刊》2012,(31):64-65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实践活动情境,设计开放性的实践问题,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地获取数学知识和研究数学的方法,学会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9.
思维定势又称学习定势或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进行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不一致或相悖时,定势往往形成负迁移,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不利于形成正确的、积极的、活跃的数学认知。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眼整体,厘清关键,让认知聚焦知识的核心,是引领学生走出思维定势形成的负迁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数学离不开思维,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数学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以思维为主的活动过程.如何使数学教学从单纯的知识记忆、复现、再认,向引导学生开展主体性数学活动转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是数学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众所周知,由于每个人的学习兴趣、思维方式、基础水平等多方面的差异,学生到了高中阶段数学方面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由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并且是一种"个体"的思维活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思维取向的不同,都会导致学习结果有较大的差异.我们传统教学中,以同一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必然会导致某些基础差、不擅长数学的学生受到打击,挫伤这部分学生本来就不高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按照思维活动过程的规律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质量。换言之.只有暴露思维过程的教学.才是真正把握数学的本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同他学习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且直接影响其数学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刺激学生的心理源泉,营造一种充满情感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具体操作活动密不可分。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操作活动成了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在数学课堂中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实施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是学习者的心智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后的积淀,心智加工过程的本质是情感引领下展开思维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把握教学重点,抓住问题本质,挖掘文本内涵,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尝试通过有效设问...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而数学活动是一种包含有猜测、错误与尝试,证明与反驳,检验与改进的复杂过程。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错误是普遍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所谓思维型数学教学,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内容教授的同时,广泛关注学生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内容和数学活动之间充分体现其主动性和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策略。结合现代知识心理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要求及已有研究的成果,我们确定的思维型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素质教育与数学学科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教育家赞可夫也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