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区美定 《文教资料》2008,1(18):97-98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现出发,抓住了自由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这两个主要方面,对自由的含义给予了客观的说明,认为自由是社会的人在实践基础上达到的主客体的不断统一.古典自由主义者哈耶克对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理论的批判并不影响马克思是自由的马克思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2.
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自由时间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础性内容,实践自由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核心内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最高体现。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角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增加人的自由时间、实现人的实践自由、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方面分别具有重要的激励功能、催化功能和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自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全人类的自由,而不是西方资产阶级所主张的以资本私有制为基础少数人的自由。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实践自由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核心内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最高体现。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是中国的希望,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4.
实践范畴的形成是马克思完成了世界观和政治立场转变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范畴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还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和自然的关系、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社会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关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哲学问题的理解和阐释。深入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内涵,对我们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且在新的历史时代、新的实践征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步和发展,更加凸显了人的主体性,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共融关系。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在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历程中,社会人能否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至关重要。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突出民生优先,倡导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地使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溯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直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可上溯到英法近代哲学以至更远。自由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人类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争自由的历史。从苏格拉底到费希特和黑格尔;还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这些人的对于自由的不同认知成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热烈地追求自由,激烈地反对专削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及整个西方哲学崇尚自由的传统。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但是马克思哲学所揭示的深刻的历史规律,也是马克思哲学的最高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溯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直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可上溯到英法近代哲学以至更远。自由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人类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争自由的历史。从苏格拉底到费希特和黑格尔;还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这些人的对于自由的不同认知成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热烈地追求自由,激烈地反对专削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及整个西方哲学崇尚自由的传统。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但是马克思哲学所揭示的深刻的历史规律,也是马克思哲学的最高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8.
自由和必然之间是辩证的统一关系.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人追求自由,但又受到必然性的制约和限制;自由是属人的东西,是人的价值范畴,离开人类实践是无所谓自由的;自由是主体性具备和实现的突出标志.自由和必然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本文认为,自由就是在实践中对必然的认识、把握、利用和改造,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包括需要、劳动、社会性、自由自觉性四个组成部分.但我国的旧哲学教材为了将历史描绘成纯粹的客观过程,有意无意地疏忽"需要"与"自由自觉性"这两个最能说明历史主体性的范畴.本文立足于马克思理论的原意,论证了"需要"范畴作为唯物史观逻辑起点与人与动物相质别的最早分界线的价值地位,以期有助于历史唯物主义学理的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0.
经验论强调认识的受动性,夸大了必然,否认了自由;唯理论则夸大了理智的能动作用,并在不同程度上承认意志自由,也没能解决好必然与自由的关系。德国古典哲学视必然与自由为最高范畴,并揭示了必然与自由的辩证关系。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家,站在思辨唯心主义立场上,也没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费尔巴哈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阐述了必然与自由范畴,但它既缺乏认识论的高度;更没有把广阔的历史领域放在视野之内,因而他只能达到旧唯物主义所能达到的高度。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真正科学地阐明了必然与自由范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之学"和"为人之学",但其传统的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哲学批判前导的功能和对人的关注,教材建设也未能跟上时代步伐。本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理念和教材体系,提出下面两项改革措施:一是大力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人性光辉与批判前导的维度;二是在教材体系上,实现各部分内容的创造性重组,并采用史、论、著、比、实有机结合的方式,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的主旨是讨论什么是哲学。以词源分析的方式,论把哲学与真理和自由联系在一起,认为自由是哲学发生的唯一境域,它具体体现为闲暇,论讨论了古希腊语境中闲暇的本质,在此基础上,论进一步表明,是惊奇唤醒了哲思,惊奇使一个自由了的人深长地深入思之中,在对哲学发生的基本境域和机制作了探究之后,论对哲思本身作了分析,指出哲学作为一种理论思维其本质是一种神圣的静观,由此静观,事物本真的面目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3.
哲学的根本意义就在于为时代、为民族提出主导文化和价值发展方向的理念,这也是哲学的精神性的根本体现和要求。从柏拉图至黑格尔,理念论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史。柏拉图生活在等级信仰的奴隶制时代,他的理念是单纯的自在实体,是庄严的秩序模型,表达了概念主义的理想追求;黑格尔生活在勇于开拓的资本主义时代,他的理念是丰富的自为主体,是开放的自由意识,表达了生成主义的现实活力。理念与时代处于一种相互诠释、相互创生的过程。本文从这两位哲学家对理念内涵的不同规定入手,揭示了时代精神对于哲学理念的熔铸功能以及哲学理念对时代精神的自觉提升。这种历史性的解说对于改造和更新现时代的哲学理念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于马克思而言,青年黑格尔派是重要的理论参照与批判对象,该阵营内部有以法哲学为核心的思想谱系,他的早期理论活动曾深入参与其中。通过对鲍威尔自由意识哲学在国家法律问题中的实际运用,马克思认识到资本原则消弭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一致性,法的普遍性面临必然性分裂。马克思通过对赫斯货币异化理论的引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类哲学的借鉴、施蒂纳"唯一者"精神哲学的批判,逐步建立了唯物史观法哲学:一方面脱离了黑格尔法哲学的思辨体系,另一方面完成对法律主客观原则的全新理解——统治阶级的意志与物质生活的生产及交往方式,奠定了以普遍"自由人的联合体"为旨归的政治哲学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15.
哲学是文化的灵魂,哲学自觉是文化自觉的最高境界。大学是社会的文化高地,是文化精英的聚合所,大学人努力提高哲学自觉,将有助于大学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促进大学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从认识论哲学、政治论哲学、生命论哲学和文化论哲学探讨高等教育及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可以推断,当代大学之道应当倡导一种“兼和”的哲学观,努力做好文化的选择兼容和会通创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探寻出当代中国大学之道的真正内涵。基于此,试将当代中国大学之道表述为:大学之道,在明德新民,在以人为本,在和谐会通,在止于至善至真至美。  相似文献   

16.
语法学学科与哲学学科的结合是当今学科不断融合的重要体现。从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来分析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TG理论)和普遍语法理论中的一些哲学思考,主要表现在直觉、共相哲学渗透。同时,对语言哲学的重视也是对应用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教育哲学特定的价值旨趣决定其特殊的对象视域与独特的研究方式。教育哲学的对象视域是审察整个教育世界,追问教育之根柢。反思与批判是教育哲学特有的研究方式。教育哲学研究的两难困境的实质在于教育哲学研究未能秉持教育哲学的价值旨趣和未能恰当地定位自身的对象视域与研究方式。教育哲学研究走出两难困境的路径在于教育哲学要秉持自身的价值旨趣,以自身独特的反思与批判的研究方式恰当地把握对象视域,恪守自身的职责与使命。  相似文献   

18.
孙朵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15-17,30
自从哲学产生以来,人的问题始终是哲学家思考和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而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归宿。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的彻底解放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也是需要一定条件作为前进和发展的支撑。因此,人的解放与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归宿,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必将指导我们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断努力与奋斗。  相似文献   

19.
试论周恩来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周恩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勤于总结革命经验,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理论建树.他将长期革命生涯中积累的感知和理念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加以概括提炼,形成独具特色的哲学思想.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阐明周恩来哲学思想,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丰富毛泽东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