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自主”     
什么叫自主?按照词典的解释,自主就是自己做主。自己的事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自己承担后果.就是最一般意义的自主。什么是自己?自己就是“我”,就是那个思想或行动的主体.那个思想或行动的担当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活着的人似乎都是“自己”,都在自己做事、自己思考、自己对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2.
第1问 “我”有良好的专业性向吗?人类生米拥有的是崭新的生命。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倾听、表达、思考及尝试。每个人各有其独特的才能及先天限制。每个人皆可因自己的天赋条件成为一个杰出的、有思考力的、有觉察力的和有创造力的人.前提是他必须对自己的禀赋有深刻的了解和充分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刘建国 《青年教师》2006,(10):29-30
一、培养孩子要有自信心 “自信”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它是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格的核心,是做人的重要基础。只有自信的人才会百折不挠地去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才会有幸福的人生、6—12岁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形成自信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对孩子多鼓励,少贬低;多表扬,少批评,更不能用言语讽刺、挖苦、打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就要时时刻刻为孩子的成长着想。现在不少学校取消了“三好学生”的评选,而是根据学生的特长设置奖项,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期结束时,都能得到一张荣誉证书,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从小都能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我最棒”。  相似文献   

4.
有许多的中学生朋友来信询问,“鲁迅小说中的我是不是就是鲁迅自己?”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鲁迅小说中的“我”有些有他自己的故事,有些则未必,而有的并非以“我”出现的人物则又有鲁迅的影子,但无论哪类作品,鲁迅的小说都有他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下面就从叙述、故事、“意思”(鲁迅语)三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大氛围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变“揭短教育”为“扬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发展的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行”,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实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下面就自己在这方面的工作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6.
"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都是"预期的"、"未完成的课程"。只有高等学校课程成为"学生课程",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扬弃"和"自我超越",它才成为"完成的课程"。当高等学校课程成为"学生课程",每一个大学生都不仅仅有自己的学科与专业,更重要的是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课程体系,有了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文化视界、科学与人文精神、个人修养等。  相似文献   

7.
王乙芸 《江苏教育》2007,(22):23-24
苏教版小语教材四年级下册选人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我不是最弱小的》,选人时对文字作了改动。我在进行这课的教学活动时,有学生质疑:“妈妈为什么不把雨衣给托利亚呢?托利亚也是她的孩子呀!”我认为这个问题紧扣课文中心.可以推动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加深对课文中心句——“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的理解和顿悟。基于以上考虑.我抓住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尽管托利亚和萨沙都是妈妈的孩子,但托利亚是姐姐.萨沙是弟弟,所以妈妈把雨衣给了更弱小的孩子——萨沙。学生的思考是建立在妈妈的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上进行的.托利亚和萨沙同是孩子,同是弱小的人,都需要爱护。但两个孩子也有强弱之别,所以妈妈才把雨衣给了萨沙。妈妈面对大雨,面对一件雨衣两个孩子内心所进行活动的描写被省略了。正是文中的这处空白,才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很有意趣的短文,讲了几个女小学生之间的嫉妒与对立。“我”与琴学习成绩相仿,这种相仿没能使我们成为朋友,反倒成了敌人:谁都害怕对方超过自己,于是用尽心思孤立对方嫉妒产生仇恨,仇恨又使人处心积虑地寻找对什敌人的方法,于是,这些本不该出现在少年时代的争吵、谩骂、互相贬损、算计、倾轧等行径接踵而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崔显升 《现代语文》2003,(12):28-29
作文指径说起写“我”,有些人认为好写,理由是对自己熟悉,可写的事情很多,也能准确把握住自己的个性;也有些人认为并不好写,原因是由于对自己太熟悉了,以致于理不出头绪,不知从何写起,甚至不能突出自己的个性。“我”这类作文究竟怎样写才好呢?要写好“我”这类文章,关键之一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都有一颗富有感情的心灵,也总喜欢把自己的惊奇、爱心和联想想象投射到进入自己心灵视野的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上去。自然界和社会界的变化,在人们的心灵世界中弹奏出难以估计的心灵之曲、生命之曲。每个人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其个…  相似文献   

10.
毛荣富 《新读写》2013,(10):36-38
一 写作是表现自我的,文中即使不出现“我”,也是处处有“我”,就像巴金所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  相似文献   

11.
说起写“我”,有些人认为好写,理由是对自己熟悉,可写的事情很多,也能准确把握住自己的个性;也有些人认为并不好写,原因是由于对自己太熟悉了,以致于理不出头绪,不知从何写起,甚至不能突出自己的个性“。我”这类作文究竟怎样才能写好呢?要写“好我”这类文章,关键之一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因为每个人的个性爱好、情感体验以及人生感悟等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只要认真审视自己,你一定能写出一个有真情实感又与众不同的“我”。要写“好我”这篇文章,关…  相似文献   

12.
历来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尤其是近代、现代。郭沫若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精神[1]。叶圣陶也曾说:“凡为教育必期达到不须教。教师职务惟在启发导引,俾学生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2]当今,同样有不少学者认为:面对时代的要求,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每个学生都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3]。随着时代的发…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于1996年提出让每个孩子从小说“我能行”口号,拉开了“我能行”教育的序幕。“我能行”教育的宗旨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培养自信,保持自尊,激发勤奋,帮助儿童完成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学习任务。光明小学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层面,在学校管理、学生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评价、家校协同各个方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林君儒 《现代语文》2007,(5):113-113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我们所追求的“作文的个性”,其实就是让学生写他自己,按他的本来面目来写,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等具有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富于真情实感。现在,一部分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假、大、空、废”,这样不利于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教学中 ,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和追求共性答案的教学设计 ,使得部分学生得不到表现的机会 ,能力得不到提高。因为每位学生都是以自己独特的个性而存在的 ,在兴趣、习惯、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都不一样 ,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当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 ,努力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 ,促使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进行自主学习。一、“问”的个性化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可见 ,“疑”是开山的斧 ,“疑”是深耕的犁。常常质疑 ,会使学生处于自发求知的状态 ,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我校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 ,在…  相似文献   

16.
本人在一所中职学校任职五年了,所教的高职语文内容少、难度不大,所教的学生都是中考的落榜生,底子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如果每一天只按高职语文的低要求兢兢业业却又盲目而麻木地工作,那么无论工作了多少年,其实都只是工作了一天,因为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长此以往,无论自己还是学生都是不可能有什么进步。  相似文献   

17.
正有人说,教师这个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铺路石子,是吐丝的春蚕,是献身的蜡烛……这些说法都正确,我们也见过许许多多的教师,呕心沥血,教书育人。他们为了学生,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老人带;为了学生,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上全托;为了学生,自己的孩子病了,不能亲自照顾。这些我都有亲身的体验。因为,我就是一位乖巧女孩的母亲,同时,我又是一名普通教师,是60名学生的班主任。但是,这"1"和"60"在我的心里同等重要。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1"和"60"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给我"动词短语句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词短语“给我”加上动词短语用于祈使句有两种意义。表示加强语气、表达说话人意志的一种,我们称之为“给我”动词短语。“给我”动词短语句无论在句法语义上,还是在语用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为正确使用介词短语“给我”,有必要对其语法性质、语法意义、句法语义限制和语用类型作分析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19.
又是一节阅读课,我给学生们推荐了一篇名为《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的文章。文中主要讲:“我”上中学时,“老校长”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同学们“把每一种草都想遍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有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最后,“老校长”使“我们”明白了“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像往常一样,读完后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受。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后进生的发言尤其多。从那发自肺腑的话语之中,分明折射出了他们对自己能够绽放成美丽花朵的渴望和信心。我耐心听着,心中充满了满足,暗下决心一定要耐心培育每一棵“草”,等待每一棵“草”的绽放。  相似文献   

20.
何敏 《教育艺术》2010,(3):56-56,55
一、成因分析写人、记事类习作往往有这样一个要求:请写出真情实感。可学生常常视而不见,写出来的文章不要说读者不信,就连学生自己都觉得不真实。学生习作写不出真情实感的原因是什么呢?其主要原因在“大”、“空”、“借”、“乱”。(“乱”主要是基本功和态度问题,在这儿笔者就不多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