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人类环境中的主要能源有太阳能,地热、潮汐能等,而又大部分来自太阳能。太阳以光和热的形式向地球辐射能量,在地面上太阳光的能量密度可达1000瓦·米~(-2),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地球所截获並贮存起来,地层中埋藏着的石油、煤和天然气都足远古时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留给人类的遗产,自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到今天,化石燃料(称为一级能源)一直是主要能源。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使得能源日趋枯竭,1973年阿拉伯国家联合发起石油禁运,引起了全球性  相似文献   

2.
谈谈能源     
谈谈能源展望我们知道,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自然能源,除了燃料能(即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燃烧所释放出来的热能)之外,还有太阳能、水能、风能、波力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等。这些能源都是巨大的、比如太阳能,据粗略统计,每年照射到地面上的能量要比目前全...  相似文献   

3.
太阳是个巨大的能源宝库。我们常用的三大能源——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就是太阳能转化而来的;而风能、水能、地热能等也是由太阳能承载或发动的; 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加热更是体现太阳能的形式。人们一旦离开了太阳能,按  相似文献   

4.
目前人类的主要能源来自煤、石油、天然气和用于核裂变的铀,但这些化石燃料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而其中有些化石燃料是很有用的化工原料,作为能源燃烧掉也十分可惜,而且还造成对环境和生态的严重污染.因此,人类把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希望寄托于核聚变能--被科学家们誉为"地球上的太阳".  相似文献   

5.
能之源     
社会发展到今天,能源危机开始困扰人类。解决办法:一方面,节约、高效地利用化石燃料;另一方面,研究、开发利用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氢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可燃冰等,以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举几例中考试题供同行欣赏。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2006,(1)
化石燃料的形成曾一度覆盖整个地球表面的广袤森林中的植物变成了今天我们使用的能源,这些能源就是储存了能量的化石燃料。各种车辆所用的汽油,野炊用的液化气和发射航天飞机用的液态氢都是燃料。今天我们使用的部分燃料是经过数亿年地质演变后形成的。这些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统称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并不创造能量,只是储存了能量。那么它们的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化石燃料含有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当太阳光到达地球时,地球上的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将来自太阳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这一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能源。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贮量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应努力探索开发新能源,同时,在能源的利用上要解决优质问题、环境保护问题、使用效率问题等。能源问题已逐渐成为中考化学中的问题。一、能源的分类例1 (2005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题)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正在日趋增强,科学家正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下列是目前正在利用和正在开发的部分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氢气、“可燃冰”等。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杰拉德·肖特曼:毫无疑问,化石能源、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以及生物能源,来自任何出处的任何能源我们的世界都需要。这是壳牌公司首席技术官杰拉德·肖特曼。人口专家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从大约70亿增长到90亿。肖特曼:对能源的惊人需求会继续显著增加,到2050年也许会翻番。肖特曼表示,对壳牌公司来说,天然气是研究的热门领域。他说,现代的  相似文献   

9.
能源浅说     
通常,人们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和风能、海洋能、地热能、太阳能、核能、水利能等,即凡能产生能量的物质,统称为能源. 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能源的关系能源与社会的发展,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人类自早期借以雷电起火取暖、熟食以后,又经历了几个发展时期,逐渐进入到今天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王宝泉 《科技文萃》2004,(11):12-15
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是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从广义上来说,生物质能、风能、水能等都来自太阳能,太阳能不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不产生温室气体,无污染,是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洁净能源.中国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在今后十几年的时间内,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就可以逐步具备规模.  相似文献   

11.
解析 原煤燃烧时有SO2生成.鼓入足量的空气能使煤充分燃烧,减少CO的产生,但并不能减少SO2的产生.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及用氢气作燃料等都是清洁能源,它们均不产生SO2.应选(C).  相似文献   

12.
太阳能是人类最早利用的一种能源。目前地球上使用的许多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力能、海洋能以及生物质能等,都来自于太阳能。所以有人把太阳能称为能源之母,这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3.
探索新能源     
关于二氧化碳是否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的争论虽未尘埃落定,但在能源利用过程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做法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目前,全世界一次能源消耗量为12TW(1TW=1012W),其中85%来自会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矿物燃料燃烧。研究证明,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同时又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对能源的生产、分配、储存和转化技术等方面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并非易事。我们迈向新能源时代的脚步依然沉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太阳热能、太阳光电能、风能、水力发电、…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上的各种能源中 ,太阳辐射能 (简称太阳能 )占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除了人的食物中的能量是来源于太阳能外 ,草木燃料、化石燃料、风力、流水、海流、海洋热能的能量也来源于太阳能 .尽管太阳向四面八方辐射的热量仅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的最高层 ,并且还有一部分被大气层反射和消耗在加热空气上 ,然而 ,每秒钟到达地面上的总能量还高达 80万亿千瓦 .这一能量是很大的 ,如果用它来发电 ,就可以得到比现在全世界发电总量大数万倍以上的电力 .太阳能是地球上可以获得的、能连续供应的最大能源 ,真可谓“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太阳能的利用 ,有间接利用和直接利用两种形式 .所谓间接利用 ,就是利用草木燃料、化石燃料、风力、水力、海洋热能、海流动能和各种被固定的太阳能 (如沼气、海洋生物 )的能量 .就其中的风力来说 ,风力的进一步利用也能为我们提供很多能量 .风所具有的能量比人类迄今所能控制的能量高得多 .全世界每年燃烧煤得到的能量 ,还不到风力在同一时间内提供给我们的能量的千分之一 .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法很多 ,除普通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之外 ,还有海水温差发电、海流发电、阳光蒸发湖水形成落差发电、大...  相似文献   

15.
麦克里迪在谈及他的事业时说:少耗费资源多办事意味着我们远离矿物燃料,意味着能够收获太阳能和风能,意味着使用氢能源和仅排出无害水蒸汽的汽车。我们今天就追寻这些技术,以免在大自然宣告矿物燃料耗尽时,我们才被粗暴地唤醒。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深度触及农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近50年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使用矿物燃料排放的大量CO2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人类活动应当承担90%以上的责任。减缓气候变暖的对策是节能减排,使用清洁能源与再生能源性质的新型能源是关键,贯彻《可再生能源法》,因地制宜,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7.
电能知识预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各种各样的发电厂能把化学能(煤炭、石油),势能或动能(水流、风),光能(太阳能),核能以及热能(地热,或者由燃料燃烧得来)等转化为电能,而用电器又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或者动能等供我们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今天,全球蕴藏的煤和油、气等资源仅够人类使用数十年。一旦消耗殆尽,我们能用什么来作为替代能源?是核能、太阳能,还是其他什么能源? 近年来,有一种新能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它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人们称它为“可燃冰”。现在,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相当于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的两倍以上,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  相似文献   

19.
一、能源植物生产的意义 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源最初都是来自太阳能。今日世界,现代工业与经济,依赖于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化石能源实际上是在远古时代由植物所积累的太阳能。人类社会通过对化石能源的加速开采与有效利用,才创造出工业发达的奇迹。但是不要忘了:化石能源是可以耗尽的,尽管其蕴藏量相当可观。专家指出,按目前世界不断增长的需求来推算,所有化石能源如媒、石油、天然气,将在未来50—100年内被消耗殆尽。虽然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所谓“未来问题”,而是已经迫近我们面前:能源危机——世界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捕风捉能     
我们即将进入一个使用可再生资源的新时代,当水力与太阳能受到关注的同时,风能也一样进入人们的视野。利用风能的历史和现状数千年前,人类已经学会把风力转化为可供生产的机械能,但是把风能转化为电力只有很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