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齐文考     
白齐文(Henry A Burgevin),一八三六年生。他的籍贯有两说: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中说他是美国北卡罗林纳州人;他自称“系美利坚属部纽要(纽约)藉”,参加洋枪队前,“来至中华贸易已阅多年”。■一八六二年他继华尔为洋枪队头日  相似文献   

2.
初中历史要讲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但是,洋枪队不是由洋人组成的。1860年,李秀成率军直逼上海,上海租界地内的各国驻军组成联军,与太平军交战。联军中有美国人华尔从菲律宾流氓中招募的一小股武装。因天京再次危机,李秀成中断进攻,奉命回师,上海解围。为了防备太平军,上海官绅与华尔商定筹组武装。这支武装就叫“洋枪队”。统领是华尔,副统领是美国流浪汉白奇文,军需官是华尔的弟弟亨利,招募的百余名队员都是中国游民。上海富商出钱,华尔兄弟负责购买军火。欧美商人争相向他们出售最新式的武器。他们除了武装洋枪队,还将武器偷偷卖给太平军。洋枪队扩展到700余人时,才有数十名美国兵痞。后来,华尔被太平军击毙,白奇文任统领。因上海富商拖欠军饷,白奇文“叛变”,带着枪械投靠太平军谭绍光麾下,训练太平军。  相似文献   

3.
立青 《广西教育》2012,(18):1-1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批评当前的家庭教育已被应试教育“绑架”,家长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措辞严厉。其中,“绑架”“帮凶”这两个词准确地描述了一种现状:家庭教育“身不由己”被应试教育所挟持,家长帮助应试教育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把家庭教育变成学校教育的“延续”——“监督孩子作业”的“课堂”。越来越多的家长有意识地向“虎妈”“狼爸”靠拢。他们对子女提出“高标准”,除要求孩子在校内刻苦学习之外,还要参加有关的校外补习班、培训班,  相似文献   

4.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结尾谈到了向子期的《思旧赋》。向子期是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他的《思旧赋》是为悼念好友嵇康和吕安因“吕安事”被杀害而写的。原来,嵇康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及其帮凶钟会等人,愤世嫉俗,怒吐“非汤武而薄周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  相似文献   

5.
懦夫还是英雄——巴金《家》中觉新人物形象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子现象是中国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制”的产物,受宗法文化的长期浸润,长子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双重性人格,卑柔软弱的行为模式和自我牺牲精神等特质。巴金长篇小说《家》中的高觉新便是这一现象的典型形象,他一方面被封建伦理道德所浸染,另一方面又受新时代新思想文化的影响,使他们在新与旧的夹缝中挣扎,在矛盾与痛苦中生活。由于受“五四”反封建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觉新就成了我们心目中的“懦夫”,成了封建礼教的“帮凶”。然而,我们在反对觉新的同时有谁能体会到他内心的痛苦?我认为,觉新不但不是一个“懦夫”,而且是一个“英雄”——一个“敢于牺牲的悲壮的英雄”。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清政府推行借师助剿政策,中外势力开始联合镇压太平军。在中国大地上先后出现了四支使用近代枪炮等新式武器、中外士兵混合的洋枪队,这些洋枪队同清政府共同扑灭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很多学者致力于淮军的研究,涌现出一大批有较高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关于洋枪队与谁军的研究,似乎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其实,不论是谁军的创立、发展及至最终退出历史舞台,都直接、间接地受到洋枪队的影响。本文试图以淮军的发展全过程为主线,分析洋枪队对淮军影响,不妥之处,敬请指正。一、洋论队促使李鸿不形成改组淮军的构想准军产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是李鸿章组建的一支地主阶级武装,与八旗、绿营、湘军同周维护清王朝的反动力量。由于八旗、绿营军政腐败,不堪一台,屡战屡败;湘军“暮气已深”,难以独撑危…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冲动时批评教育学生的语言很容易充当以下负面“角色”:随意讽刺的“便利武器”,清算旧账的“常用工具”,盲目指责的“得意方式”,大肆训斥的“精神棍棒”,转嫁责任的“丑恶帮凶”,变换批评对象的“损人手段”。班主任要学会对学生进行艺术性的语言批评,并能自觉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创新,让学生在被唤醒中反思完善自己,从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少先队小干部》2010,(6):14-15
凡是做帮凶的人,一定原来就有一种不好的性格,那税是“势利”。势利的人,不是看谁掌握真理、正义,就跟谁走,而是看谁有努力就巴结、迎合、奉承、投靠。所以,如果你将来不想做帮凶、“狗腿子”、奴才一类的人,现在起,就要抵制“势利女巫”的影响,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相似文献   

10.
《楚门的世界》(Trueman Show) 一个在小城镇30多岁的普通男人,有一天忽然发现从他出生那天开始,自己的一举一动就已被拍摄下来,在“真人秀”电视节目中向全世界现场直播!而他身边的所有人都在作戏,包括妻子,生活的小城镇也是个巨大的摄影棚,这也是他为什么活了30多年从没能走出过此地一步的原因! 影片以夸张的手法改编了乔治·欧威尔的政治寓言小说《1984》,里面的情节被搬到20世纪末,“老大哥”不是政治独裁者,而是媒体大亨,在电影中即是以艾德·哈里斯扮演的那个目光锐利、嘴角坚毅的导演为代表的现代电子媒介;帮凶不是乔装渗透的秘密警察,而是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  相似文献   

11.
“ 你 就 是 王 伟 ?” 唐 老 师 上 下打 量 着 这 个 穿 牛 仔 的 男 孩 , 一 副眼 镜 夸 张 地 顶 在 鼻 梁 上 边 , 从 表面 上 看 来 , 他 和 小 溪 只 是 普 通 的老 乡 关 系 , 况 且 从 逼 着 小 溪 赔 手机 这 件 事 上 , 他 还 是 大 海 的 “ 帮凶 ” 呢 。 他 怎 么 也 不 可 能 帮 小 溪付 医 疗 费 啊 。 “ 呵 , 真 是 巧 得 很啦 !” 王 伟 的 脸 上 浮 过 一 抹 讪 讪 的笑 容 , 转 身 走 向 小 溪 的 病 房 。 唐 老 师 几 乎 被 弄 糊 涂 了 。 走下 医 院 的 台 阶 , 无 数 张 面 孔 在 脑海 中 叠 加 然 后 消 失 , …  相似文献   

12.
政治存在主义是作为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的国家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它的真实面目是纳粹暴政的帮凶。它“超越”了存在主义,从而导致了政治存在主义与存在主义的根本对立。在自由观问题上,马尔库塞的个人的自由实战论批判了政治存在主义的他治自由观。  相似文献   

13.
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我指导学生紧扣“丢”、“摸”、“打”三字分析主人公鲁达的性格特点。分析到“打”时,我提示学生:鲁达打鲁家客店的店小二和镇关西郑屠是有所区别的。郑屠乃一方恶霸,打他,鲁达用拳,打的是鼻子、眼睛、太阳穴等要害部位;店小二只是郑屠的帮凶,鲁达对他也就手下留情,只是用掌打在脸上。可见鲁达行事有分寸,性格粗中有细。我话还没有说完,几个平时爱动脑筋的学生便争先恐后地反驳。  相似文献   

14.
动物法庭的首席法官金龟子博士,接到了一宗“连环案”:检查官七星瓢虫先生,起诉蚜虫和它的帮凶——蚂蚁。 金龟子博士好生奇怪:蚜虫是昆虫界的“侏儒”,小得像粒芝麻,虽有点小偷小摸行为,可据说还能酿造所谓的“甘露”,它能干出什么大坏事来?蚂蚁就更不用说了,它在昆虫界的“口碑”很好,公认为是个勤劳守法的公民,怎么今天也被送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15.
著名学者南怀谨先生曾说过:“现在天下父母以及所有老师都在做一件事,残害我们的幼苗!”对此我也深有同感。现有的应试教育把我们的孩子害得很苦,而许多学校、老师和家长,都无意识地充当了帮凶。以发展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正在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扭曲,而走向了教育的反面。  相似文献   

16.
林西亭  王静 《学周刊C版》2011,(11):197-197
孩子的很多行为就是不断强化的结果。我的儿子是.每次撒泼时.家人的大笑强化了他爱撒泼的行为;爱说谎的孩子是.偶尔说一次谎达到了某种目的,成功的次数多了.便养成了说谎的习惯;挑食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不爱吃青菜。”大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强化了孩子不吃青菜的行为……正是我们每次的“特别关注”强化了他的这一并不太好的做法。不经意间.我们成了孩子坏习惯得以养成的“帮凶”。由此来看.孩子的很多缺点正是我们大人不经意间不断强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和我坐过的同桌都是一个样:泼辣、“野蛮”,一点淑女风范都没有,简直是十足的“母夜叉”。不信?听我给你讲:我的第一个同桌是葛佳璐,外号葛冬瓜。她一直骂我是鼻涕虫。一次中午,我的语文书好端端地放在桌上。转眼间,竞被“毁容”了,每页都有一个大小不一的洞。用的“凶器”是我的尺子。葛冬瓜是“主犯”,后桌的“黑水池”是“帮凶”。事后,我对他俩进行  相似文献   

18.
故事发生在古代,话说一位大贪官升迁到另一个地方,他带着搜刮来的大量财宝,坐着八抬大轿,由一帮凶神一样的官差保护着,骄横跋扈地走在大路上。这时,一群饥饿的难民突然拦住去路:“大人行行好~可怜可怜我们啊,我们要饿死了……呜呜呜呜……”“哼!”对百姓欺凌惯了的官差抬脚就踢,还抡起鞭子向可怜的难民们打去。“哎哟……”难民的惨叫声不绝于耳。关键时刻方显英雄本色,这时武艺高超的十二星座侠盗出现了……  相似文献   

19.
十六世纪初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的旗手马丁·路德为历来的史学家们褒贬扬抑、誉毁悬殊。有的认为,他的功大于过,应于基本肯定;有的认为,他过大于功,应该否定。但这两种评价在不同程度上都认为他最终成为“革命叛徒”;即使其中有人认为不能笼统地说他是“革命叛徒”,但还是认为他确有“叛卖人民的行径”。因此,马丁·路德最终成为革命叛徒,似乎是我国史学界的定论。笔者认为,对现在国内史学界通常认定马丁·路德是革命叛徒的三条依据(宗教改革运动中的动摇、镇压农民运动的帮凶、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一书中的断语,应该作阶级的、历史的分析,全面地、准确地理解革命导师的论述。如果我们把马丁·路德及其活动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加以考察,似乎不能得出马丁·路德是“革命叛徒”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力图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紧扣文本,对契柯夫小说《套中人》的主人公形象别里科夫进行重新认识。文章从小说结构入手,论述了别里科夫形象的普遍性,否定了别里科夫是旧制度的卫道士和帮凶之说,指出别里科夫不过是沙皇专制制度下被扭曲了的奴性十足的“小人物”。文章还论述了“套中人”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巨大危害以及契诃夫创作《套中人》、塑造别里科夫形象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