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小学生作文该写什么?课标明确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现实问题是,即使有些学生绞尽脑汁写出了文章,大多也显得贫乏粗涩。究其原因,实际上是学生作文时缺乏素材。那么,小学生应该写什么呢?教师该如何指导呢?课标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使之将作文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愿写、乐写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作文教学应该强调返璞归真,提倡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真实生活.写自己想说的话.即使是一些让人不可思议的事也无妨.那么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拓宽习作题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做自己想做的。想自己所想的,写自己想写的,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创新作文的能力呢?我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4.
黄丹凤 《学子》2013,(11):55-57
关于作文教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上说,“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留心周围事物,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  相似文献   

5.
冉云娥 《湖南教育》2001,(14):27-27
让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想说”,是作文教学的教学追求。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作文灵动起来。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最关键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作文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众所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乡土作文是立足于反映本地本土的民间故事、地方掌故、趣闻轶事、民俗风情以及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村出现的新气象。生活在广袤土地上的农村孩子,生活基础有别于城镇的孩子,因此,作文教学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如何培养学生写乡土作文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实践证明,作文教学必须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当学生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作文教学的理想效果是教师能通过灵活、有效的手段来帮助学生释放出心灵深处的美妙乐章。尊重学生,就得让学生在不突破作文教学相关要求的前提下,享受自主作文的乐趣和权利。曾有一位教师带领学生游完公园,回校后作了写作指导,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公园游记》。很多学生在作文里都表达了对公园景物的赞美和自己游乐的愉悦,  相似文献   

10.
记得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准备作一篇诗文,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煎熬了几天,仍无从下笔。其妻见状,笔曰:你做文章,比我生孩子还难。秀才理直气壮地说:你生孩子是肚子里面有,我现在是腹内空空。现在的学生作文正面临着这种状况,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要求是:“写作文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下面,笔者针对新课标的要求,谈谈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文从作文意识生活化、作文内容生活化、作文过程生活化等方面,探究初中作文生活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记得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准备作一篇诗文,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煎熬了几天,仍无从下笔。其妻见状,笔曰:你做文章,比我生孩子还难。秀才理直气壮地说:你生孩子是肚子里面有,我现在是腹内空空。现在的学生作文正面临着这种状况,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要求是:“写作文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下面,笔者针对新课标的要求,谈谈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让作文真正成为生命的对话与个性的张扬。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作文,张扬个性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个人认为,要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效益,必须实现学生作文回归生活,重建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如何全面、高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是学生作文老师改,形成了一个写——交——搁的模式。因此,即使学生作文写得再多,教师再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地改,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而作文改革应在改字上做文章。况且,修改本来就是作文的一个方面。学生习作应当是既会写又会改,才能全面掌握作文的本领。因此,我在作文教学时,初步尝试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经过一阶段的探索,得出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要让作文教学真真切切走近新课程,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改变谈作文色变的消极状态。作为教师就要设法改变一些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赋予作文教学新的活力,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作文着,在作文中快乐着。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写作文最怕的是找不到合适的内容写。有时勉强找到可写的内容.也是印象不深.思路不清.写不出新意。老师为了让学生学会写.在交给学生作文题目或写作范围后.就迫不急待地引导学生如何写。教师把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地都落实在一个“写”上.却忽略了学生说作文的过程。我们知道。语言表达是文字表达的基础.先让学生说.才能挖掘出更深的写作素材.才能让学生在文字表达过程中体现个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段玺霞 《教师》2011,(22):72-7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大难题,不少学生"谈文色变"。追究其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因此,我们应利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学生创作一个"乐写、敢写、善写"的空间,让学生爱上写作。  相似文献   

19.
叶美丽 《考试周刊》2012,(52):52-53
"作文难,难作文",这不仅是学生害怕作文的一句口头禅,而且是语文教师力图破解的难题。大多数学生认为作文是一项很难的心智活动:没什么可写、不知该怎样写、如何才能写好。因此,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拓展作文教学思路,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入手,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为我们进行作文指导点明了方向。不管写什么作文,唯一目的就是让学生表达自我。而当前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容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