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小学高年级教材中的文本已经不再是文字表层所要表达的意蕴,常常在文本中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情韵。为此,本文提出要整体把握:在架设结构中梳理作者行文思路;统整联系:在对比辨析中体悟作者表达逻辑;聚焦细节:在品析涵泳中感知作者借物喻人;融合汇总:在置换融通中感知作者表达主旨,促进学生核心能力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出诸多新型阅读教学方式,整本书阅读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对于学生扩大阅读量、提升阅读思维、深化阅读体悟具有独特优势,极具探究价值与实践意义。基于此,笔者以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需求为切入点,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展开探讨,分析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性以及教学实践面临的挑战,确定教学改革主体方向。在此基础上,以兴趣、方法与思维为着力点,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策略。以期充分激活整本书阅读教学价值,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积累、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找准知识点、语用点、思维点,引导学生朗读体悟、实践运用、品味探究,从而使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随文练笔,可以给学生提供认知的内化机会。教师通过仿写发动、想象激发、体悟强化等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读写训练之中,可以成功激活学生读写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多种语文素质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统编教材"语文园地"教学价值的分析,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采用聚合、统整、互联、融通等方法进行重组,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选择体悟式、情境式、任务式、浸润式等学习方式,让"语文园地"教学更加开放,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6.
韦怡  李毓敏 《四川教育》2023,(Z2):40-41
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发展性、融合性等特征。通过地方研学旅行构建起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师可以切实夯实学生的综合素养:“理实融通”,在融合中夯实综合素养;“跨界统整”,在整合中夯实综合素养;“任务驱动”,在实践中夯实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2008,(7):F0002
◆我们追求诗意的语文教学:融语言、思维、生活、生态为一体。 ◆语言——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品味、运用语言中体悟,在体悟中审美。在审美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单元主题教学符合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编排特点和人文特性,致力于将零散的语文教材内容融入系统的学习框架中,有效统筹教材知识与各类教学资源。深度学习与单元主题教学的核心观点及价值导向相一致,强调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围绕着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主题,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学习。基于深度学习的教育意蕴,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融合真实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资源,激活先期知识,注重学生学习思维的成长;设计梯度任务,促进学生有效达成高阶任务;完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质量水平。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育人价值,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可采取教学策略:宛转悠扬,三复斯言——诵读感受诗韵;咬文嚼字,字斟句酌——炼字体悟诗情;抽丝剥茧,知微见著——联想领会诗境。这些诗歌鉴赏策略旨在让学生以反复诵读、仔细推敲、捕捉意象的方式实现对诗歌语言、韵律、思想、意境之美的充分感知,在得到思想情操陶冶之时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场关于"核心素养"研讨思潮过后,小学语文教学也开始了内在反思,并依托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厘定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核心: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笔者即以古典诗词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是如何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在实处的。本文提出要把握诗意,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联想洞察,强化思维发展与提升;诵读体悟,强化审美鉴赏与创造;拓展延伸,强化文化传承与理解;发挥诗词教学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11.
周蕾 《小学生》2023,(12):154-156
文本中的语言有着丰富的价值意蕴。以审美的视角来阅读文本,就需要激活学生内在的想象和思维的推测,以更加丰富而鲜明的拓展来解构并赋予文本的独特内涵,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文化、语言和思维层面协同并进。本文提出了多维联结的方式方法:联结背景,在拓展资料中实现意蕴审美;联结语境,在深度勾连中实现意蕴审美;联结主题,在情感体悟中实现意蕴审美;联结语言,在品析涵咏中实现意蕴审美。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的精妙和核心之处蕴藏在词语教学当中。教师要引领学生依托词语,感知文本大意;品味词语,凸显语言情韵;转化词语,凸显画面质感;体悟词语,丰富文本内涵。这样就能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李岩 《亚太教育》2021,(1):50-51
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变革与创新需要有效落实的教育目标,以此为导向的教学课程,可以形成高效的师生交互,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成效,赋予课堂无限活力,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小学生语文分析、知识理解、文学探析及总结辩证等综合能力,提升小学生文学体悟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综合质量。可通过变式教学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等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课堂成效,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薛桂平 《江苏教育》2023,(35):37-40+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学科教学,能有效地为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未来成长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与价值引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单元教学的策略为:主题融合,凸显传承与倡扬;任务融入,激活情境实践;内容融通,促进读写转化;生活融注,展现时代担当。如此,学生能够较好地领悟并热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探索,并以部编本三年级《金色的草地》一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本课设计的核心要点在于双线并进的两条线索——"理性分析"与"感性体悟"。旨在培养学生语言智能的同时,兼顾数理逻辑智能和空间智能的发展。理性分析一线,以思维导图为支架,引导学生把握草地色彩变化的顺序与原因,并从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感性体悟一线,通过化文为诗与配乐朗读,在情景中感悟草地色彩变化之美。  相似文献   

16.
《课程.教材.教法》2019,(10):98-103
"新基础教育"认为,"育人价值"是语文教学的逻辑起点。从字生反展需要出发,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包括三个层次:为育人打底的通识与互通价值,语文学科特有的教学价值,语文教学活动的跨界及融通价值。深度挖掘"育人价值"是真正落实学科育人的前提,也是为"育人价值"的融通与转化创设有益条件的途径。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三个方面来挖掘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为实现"育人价值"落地生根,真正由"教书"到"育人",教师还需做好语文教学的融通与转化。融通内容包括:多学科育人资源的整体融通,多主体语文经验的有机融通,多科目教学资源的灵活融通,学校语文生活与学生家庭、社会生活的综合融通。转化策略包括:还学生权利,课堂教学重心下移的策略;克服"点状思维""线性逻辑",实施"有向开放-交互反馈-集聚生成"的开放与生成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文素养的形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阅读教学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是语文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语文学习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非彼此对立,基于情感体悟的阅读感知和注重能力培养的阅读实践才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真正追求。针对当下阅读教学中出现的弊端,结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蔡建平 《文教资料》2008,(21):134-136
本文就小学语文体悟式教学的策略进行阐述:反复朗读,读中体悟;独立思考,思中体悟;多向联系,联中体悟;学会比较,比中体悟.在运用体悟式教学时,要注意保证学生有充裕的读书活动,重视学生间的讨论合作.  相似文献   

19.
沉浸语文是沉浸理论观照下的完整性学习,其指向儿童的完整性生长:儿童知识结构与核心素养完整融通,儿童经验要素与潜能发展完整链接,儿童自然身份与社会角色完整唤醒,儿童学习生态与认知方式完整交互。沉浸语文的价值实现离不开双线组元型教材、潜能唤醒型教师、效能自觉型儿童和认知驱动型环境。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材不仅是优秀文化的基因库,而且是涵养小学生审美人格的发源地,其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进而形成审美人格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小学语文教材是审美人格的"涵养基"、"引领者"以及"奠基石";小学语文教材以其形象美、语言美、意境美及插图美体现其审美意蕴;师生共同浸润在文本中,以阅读、体悟、赏析及表达等方式分析教材,是涵养审美人格之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