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对2003年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韩国削球手朱世赫在四分之一决赛、二分之一决赛、决赛中的反拉弧圈球技术统计、分析,思考作为一名削球手尚且能有如此强大的反拉弧圈球的能力,而作为进攻型弧圈球打法的众多中国乃至世界乒坛顶级高手在反拉弧圈球技术环节仍有欠缺,这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作为今后教学、训练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反拉弧圈球是防守转攻环节中具有强大杀伤力的一项技术。通常我们认为在对方先上手而进攻质量又不太高的情况下才可以更好地使用反拉技术,然而在高水平选手的对抗中,反拉技术的运用无处不在。相持阶段的防守转攻技术非常重要,往往直接决定了比分的胜负,要想在被动中扭转战局,必须要具备清晰的思路,合理的步法、动作的调节,还要分析判断出对方的作战意图。  相似文献   

3.
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的难度很高,扭转战局。反拉对方弧圈球时,对自身的站位、击球点的要求非常高,同时我们还要准确判断出来球的旋转强度,用以调整反拉时摩擦的强度,从而控制好回球的弧线。由于对方进攻时的球速相对较快,而且具有一定的威胁,因此我们在反拉时应该稍稍后退,充分让出击球空间,以保证自身动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小将寻翼第四届全运会和访日比赛后,滕义根据自己快攻的打法特点,提出正手攻球由用反胶拍改换生胶拍。经过一段训练后,发现这对于正手打、拉结合,正手连续进攻,对攻中的正、反手球点、快带和带中加力打弧圈球等技术都显得有利。只是在拉、突  相似文献   

5.
直板反胶怎么练正手拉球(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手拉球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有近台拉球、中近台拉球、远台拉球,有拉上旋球、拉下旋球,有近台快带、反拉弧圈球、拉半出台球等等。不管拉球有多么复杂,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基础,那就是步法。步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正手拉球的命中率、力量的大小以及拉球时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6.
吴敬平 《乒乓世界》2000,(10):25-25
直板反胶打法的战术训练主要是围绕如何发挥正手拉球的威力而进行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录像观察法对马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决赛中的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战术在发球后反拉段,接发球后反拉段,相持中反拉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在三段中的合理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反拉弧圈球技术不仅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技战术。文章通过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王励勤的几场比赛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是主动进攻技术,具有杀伤力大和使用率高的特点,受到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高度重视。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是男子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应对对手弧圈球、争取进攻主动权、制胜得分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技术,我国男子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必须很好地掌握此项技术,以便在比赛中争取主动。  相似文献   

9.
运动损伤是竞技运动训练最常见的难题之 一,作为具有反关节和快速鞭打特性的标枪项目更是如此。这其中除了有技术方面的原因外,还受其训练方法,以及心理作用的影响。因此,正确地掌握技术,实施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和注重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有效地避免或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在这里提供一些较好的训练方法和预防措施供标枪运动员和标枪爱好者参考。 一、标枪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分析 (一)不合理的技术 1.投掷臂过低(拉枪)造成肘关节拉伤; 2.最后用力时身体侧倒及投掷臂过低(撇枪),造成肩关节拉伤; 3.最后一步过大或偏…  相似文献   

10.
选取第11届全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王皓对马龙的实战录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分析法与三段指标法将王皓在各局比赛中发球后反拉段,接发球后反拉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王皓在中台位置直板反胶横打成功率最高且极具有杀伤力,可以为青少年专项乒乓球运动员和青少年乒乓球爱好者在中台位置直板反胶横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直板反胶怎么练正手拉球(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乒乓世界》编辑部给我转来一些读者来信,很多人想了解直板反胶正手拉球的基本原理和训练方法,特别是很想学习马林的正手爆冲。一些人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提得十分专业。我看了以后十分感动,觉得自己有义务把这些年在训练马林和王皓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与球迷朋友们进行交流。由于我们训练的角度不同,训练的方法手段也不可能一样。因此,我的体会仅供朋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正手拉球的结构变化 由于之前我国的直板反胶打法都是从直板正胶演变过来的,在训练的方法上和打球的意识上都是按照直板正胶的路子和意识进行的。因此,在动作的结构上是以近台为主,动作小,击球速度快,摆速快为指导思想。在正手进攻的训练方法上也很少进行大力量的拉球训练,更多的强调动作之间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3.
年度技术     
年度技术:反手反拉弧圈球波尔使用的"反手反拉弧圈球"技术最初给人的感觉是有点乱来、没有准,而且成功率不高,带有很大的搏杀性质。但是在不来梅世乒赛和中国队马林、王励勤的两场比赛之后,他的这项技术使用频率逐渐增大,使用效果越来越  相似文献   

14.
通过使用美国APAS三维立体影像解析系统,获取辽宁省乒乓球队男队优秀运动员正手反拉高吊和前冲两项弧圈技术动作及球运行轨迹的运动学参数,从运动员基本技术动作入手,对反拉高吊与前冲弧圈技术进行系统直观的论述.通过对两项技术中运动员下肢、重心、上肢及球拍运动学参数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结合运动生物力学找出两项技术及其每个环节运动的特征和差异,来阐述对作用球产生的不同运动学效应,为乒乓球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动作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及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拉射技术是曲棍球项目中一项复杂的专项技术,也是短角球进攻战术的主要得分手段之一。拉射技术最初仅出现在男子比赛中,随着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身体能力的提高,直接用拉射技术破门得分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水平女子曲棍球赛事中。在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过程中,一直把提高重点运动员的拉射能力作为训练突破的重点,在2011年冬训期间,科研人员和教练员在训练中加入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方法,以提高2名运动员的拉射球速。  相似文献   

16.
抓举是举重比赛中的第一个竞赛项目,又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项目。抓举技术掌握得好,对增强运动员的比赛信心和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一些基层体校的举重教练员,越来越不注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训练,特别是抓举中关键技术——“发力”动作的训练。本文通过对青少年膝上拉抓组合动作的训练研究,探讨改进抓举发力技术动作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06,(4):74-77
反拉弧圈球是相持技术中转守为攻的重要技术,高水平运动员除了在前三板的争夺,在随后的相持中谁占据主动谁就有可能得分。传统的防守技术在实战中仅仅是偶尔过渡的手段,尤其对于接发球一方,在对方先行上手之后就要想方设法后发制人。  相似文献   

18.
微格反似诱导法,是根据错误技术动作的因果相关度,有针对性地采取与错误技术动作相反,而纠正幅度和力度大于正确技术动作的一种新的诱导训练方法。本文通过对部分运动项目错误技术动作的纠正和研究,证明了微格反似诱导法在训练和比赛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惠芬 《乒乓世界》2000,(11):32-33
这期我们介绍马林第三板反拉技术。直板和横板的反拉技术在基本原理上是一样的。 马林发强烈的下旋球到金泽洙的反手位(图一至三),金泽洙接发球时用侧身拉高吊弧圈(图四至八),马林判断对方会拉高吊弧圈至自己的反手位,于是,在第三板的处理上果断侧身反拉到对方的反手位(图九至十二)。 在这个实例中,金泽洙为了“安全”起见,拉了一板高吊弧圈,而马林则准备得比较充分,一在用正手反拉的同时,落点尽量控制在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对方侧身拉高吊弧圈后,通常正手位是空档,这时应该打对方的正手位。当对方注意正手位时,就会提前…  相似文献   

20.
乒乓球基本技术的肌电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肌电图方法,对乒乓球直握快攻打法的正手攻球和正手拉前冲弧圈球技术动作进行肌肉工作机制的探讨,并建立训练时正确的肌肉工作模式,以便配合技术动作观察,进行技术诊断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