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民俗不仅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集体性,而且具有突出的多样性和个体性。在同一民俗群体中,由于不同民俗主体其主客观因素的差异,造成同一民俗事象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当前民俗学的研究中应重视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2.
洛阳市不同人群参与民俗体育动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洛阳市不同群体参与民俗体育锻炼的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洛阳市不同人群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其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情况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和职业倾向性。认为要改变洛阳民俗体育状况,应加大宣传力度和指导人才培养,增加经费和组织领导,积极科学地推广民间民俗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各个民族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着不同的民俗,不同的民俗也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着各个民族。民俗存在于民众之中,民众既是民俗的承受着和创造着,又是民俗的载体。文学要写人,要表现人民大众的人性和人情,要探索人的个性的实质和心理,要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就不可能离开风情民俗的描写,作品中必然会融注进广泛的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4.
乡村教育与教育民俗在空间、主体、寓所及内容分类上存在着本真的同一源出关系,而在现实中二者却是淡出、游离的关系。积极践行教育民俗的提升,对乡村教育保持自身特色,推进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丙中以为民俗有其“作为传统、历史现象”的一面,却又因“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民俗的“消逝”,主张取消民俗的“传统性”标准,拓展民俗概念的内涵。关于民俗之“民”,高氏以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里“任何群体的人都是‘民'”。他还抽掉了“传统性”对民俗的规定,实现了对“俗”的内涵最大量扩充。本人认为高氏对民俗概念的扩充违背了学术研究实事求是的原则;其对民俗之“民”和民俗之“俗”的解释会使民俗研究对象失去独特性或封闭性,使民俗学失去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依据。本人以为民俗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中、下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传承文化。我国拥有丰富的民俗资源,将保证民俗研究的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民众群体的组成呈现出新的特征,过去以血缘、地缘、业缘关系结成的民间社会群体,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为以邻近性,需要、义务和环境,频繁互动,分享爱好和技能等新的组织形式,民众群体在此基础上形成。在城市与乡村,不同群体通过民俗来界定身份和认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民俗与犯罪的关系考察,本文提出:民俗作为民间力量对预防犯罪具有巨大作用。因此,把民俗引入犯罪控制的视野,从民俗入手,以审慎的眼光来理解乡民行为实践所构筑的意义世界,客观地探讨民俗在乡民地区所发挥的功能。对于拓展犯罪控制模式的讨论空间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歌与民俗的二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互融性,关系十分紧密,民歌的本身犹如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民歌中蕴含有民俗,民俗中又蕴含有民歌。陕北丰富多姿的民俗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陕北民歌,二者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中不断的发展着其内涵和外延。陕北的民俗活动产生了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又称为对陕北民俗的一种客观反映,这些陕北民俗也从不同的侧面返佣了陕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陕北民俗介入发哦陕北民歌当中是一种无意识的、零散的,但一经整合就会复原活态的陕北民俗生活,本文试图通过对陕北民歌这一要素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管窥陕北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精神民俗以及社会民俗和语言民俗等。  相似文献   

9.
民俗生活对曲艺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关系是天然融合的。民俗生活促成了曲艺的不同曲种和风格;曲艺依赖于民俗生活,反映民俗生活;民俗生活蕴涵着民众的心理需要,体现着民众的道德行为;曲艺表现出来的高尚道德行为对民众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化教育是民俗、文化与教育3个不同层面社会概念的有机融合。它们相互区分而又在一定范围内环环相扣。民俗文化教育的发展依托于学校教育,同时又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内容,提升了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文化价值,对民族文明的发展与国家现代化进程具有特殊的价值贡献和重要意义。推动民俗文化教育的发展并非易事,这是一项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设置相关课程、推进师资队伍建设、重视综合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市民俗研究由钟敬文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倡导,20多年来经过民俗学界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文章将当代城市民俗研究分为开拓期、精进期加以总结,并对其发展态势作了前瞻性分析,同时辨析了城市民俗与都市民俗的不同语根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徽商的民俗信仰体系包括祖先崇拜、乡土神信仰、儒学崇拜、财神信仰、行业神信仰、自然崇拜等诸多层面。徽商的民间信仰对于徽商个体、群体乃至社会都有重要的功能,不仅可以调适心理、规范道德情操,而且有利于推动文化教育,强化群体协作和社会整合。徽商在历史上的发展走向在某种程度上与其民俗信仰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初探自然地理环境对民俗事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在其形成、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都对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地理环境的区域地理分异,对于民俗事象的区域特征、地域分异等方面更产生重要的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都对民俗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不同区域内主导因素和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分析和研究自然地理环境与民俗社会文化的相关关系,无论对于民俗学还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俗语汇是民俗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俗文化的主要载体。色彩文化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不同色彩的不同信仰本身也是民俗的内容,因而民俗文化与色彩文化之间必然产生一种相融关系,色彩民俗语汇就是丰富的色彩民俗积淀的结果。色彩民俗语汇在语义上的特征,与一般的民俗语汇相比,突出了色彩语素在整个语义构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向先清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3):18-21,33
民俗摄影的兴起和发展是时代的产物,是当今社会民俗受到重视的表现。通过分析民俗摄影的兴起、民俗摄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众文化等现代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民俗摄影在今天的价值:民俗摄影已经成为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人们的民俗记忆。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人们通过民俗摄影这种艺术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具有传统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民俗的关注,来表达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依恋。这实际上是现代人在精神家园丧失之后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是人们对现代性的一种美学反应。  相似文献   

16.
在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坝子,川西民俗节日呈现出凡俗化、生活化、娱乐化、多样化的特色,具有非常高的教育价值.不同川西传统的民俗节日各自有哪些民俗民风?这些民俗民风中又有哪些资源是有益的,能为幼儿教育利用?应当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  相似文献   

17.
民俗艺术学是二级学科艺术学的分支学科。将传播学和民俗艺术研究相结合,可以为民俗艺术研究寻找到一个新的分支方向。民俗艺术传播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其内容包含民俗艺术的传播环境、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媒介等。传播学和艺术学方法的结合,更有利于民俗艺术研究。在重视民俗艺术传播的同时,也要注意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粤西雷歌中的民俗事象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歌与民俗关系密切,民歌可反映民俗,是民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丰富多彩的民俗又不断丰富着民歌的内涵和外延。粤西雷歌中所蕴含的民俗事象极为丰富,涉及雷州半岛人民的生产习惯、精神信仰、饮食习俗、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反映了雷州半岛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特质。试图透过粤西雷歌中的民俗事象这一活动窗口,来探究雷歌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9.
闽台民俗在中华民俗固有特征的基础上,又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具体表现出本地区特有的面貌。概括地说,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坚韧的传承性、非强制的规范性、盲目的非理性、原始的广泛性、现实中的功利性、交往中的人情性、强烈的反差性、多源的兼容性、广阔的辐射性。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小说具有十分浓郁的民俗色彩,他在乡土小说中着力描述浙东的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社会民俗现象,他的乡土小说具有浓郁的民俗色彩和乡土气息。无论是小说中的人物的起名、人物的服饰打扮,还是小说申描写的婚葬习俗、节日庆典礼仪等都具有浓郁的乡土和民俗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