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这是一个知识的社会。知识,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基本条件。想要获取知识,就必须运用有效的手段——读书。读书,不仅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培养一个人谈吐、气质、思维方式的最好途径。读书已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学生如果仅仅将“读书”停留在语文课本、家庭作业上,他将来肯定不能很好地承载人生。那么,如何让他真正感觉到读书是件“有意”又“有益的事情呢?许多老师和家长也越来越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仅仅一句“你应该多读书,读书很重要”就够了吗?这里,我想就我个人的想法和做法谈谈如何培养学…  相似文献   

2.
一、缘起语文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阔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牵,的书。”当学生对书籍产生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的时候,当读书已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他们也就获得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下的高考历史对考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越来越突出,再加上高考一纲多本,对学生的能力考查越来越成为高考的趋势。因此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为高中历史教师关注的重点。那么在高考临近的情况下怎样搞好复习可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仅从读书和做题两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相当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强调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质与量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现在儿童文学教育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成为提高儿童文学阅读能力的主要文本.  相似文献   

5.
田雨华 《文教资料》2010,(25):80-8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可通过读说练写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读书的方式有多种,但教师要多训练学生,授之以方法,让学生愿读书、会读书、爱读书。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时,学生就会从书的海洋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阅读难,难阅读"这种现象就会远离他们。  相似文献   

6.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阅读落实于表达上,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话说,乐意说.在"说"中产生读的欲望、兴趣、需要.注重点点滴滴的积累,强化阅读效果,采用多种形式,收到潜移默化的成效.着眼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培养,使阅读成为美好的情感的体验,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自觉的读书中思想境界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7.
赵淑萍 《教育》2011,(33):48
伴随着时代发展,课外阅读不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已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受升学压力、社会风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阅读兴趣反而越来越淡薄,甚至不喜欢读书、厌恶读书。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  相似文献   

8.
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小学,不少学生轻视读书,没有读书习惯,校园读书氛围淡薄,且很多学生中父母长年外出打工使学生在家也无书可读.这些导致学生视野狭窄,文化素养偏低.但这段时间又是人类读书的黄金时光,因此,从小养成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已成为众多有识之士深切关注的重大论题.笔者认为,构建书香校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时下,中学生对阅读越来越不感兴趣.造成学生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不会读书,不能从作品中获得情感愉悦是主要原因.要让学生爱上读书,关键要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化学实验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关注的问题.在化学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试图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大部分体现在了写作的创新上,通过创新的写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了。为此,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者们在创新写作与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上做了诸多的探索与努力。以下一组鲜见的作文题便是常居一线的王思勇老师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活跃学生写作思维上所做的一次很有意义的实践,而由此引发的语文教育者们的争议更值得老师与同学们的深思。看完以后,不知道大家又持何观点呢?  相似文献   

12.
刘红喜 《河南教育》2010,(7):109-109
随着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读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逐步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有师易、无师难"局面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我们面临新课程改革的挑战,语文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创新精神。死记硬背式的读书方法已派不上用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首次提出了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阅读超过145万字的标准。不难看出,在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占有者相当重要的位置。在现实中,往往事与愿违,现在的学生普遍离阅读越来越远,读书越来越少,甚至出现学生在心理上惧怕读书,应付读书的现象,体验不到读书的快乐。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的课  相似文献   

15.
读书是学生的主业,学生入学本来就是读书的,这是常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的学生却将读书视作畏途.除了课本和考试必读之书以外,大多数学生眼中无书,也压根儿不读书.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当从小学开始,在诸多行为养成教育中,就应该培养读书习惯,使其成为孩子们的自觉习惯. 第一,在学校里,应该保证时间和场所让学生有读书的机会.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走上了非常功利和浅近的升学轨道.为了升学率,不论是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将孩子控制得很紧,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去学画画、什么时间该干什么,都不是孩子自己说了算.这样一来,孩子们就几乎找不到自己可控的时间了,更别说是读书了.因为怕因读书影响孩子的成绩,许多家长视课本以外的读书为奢侈和无用.一言以蔽之:大气候非常不利于读书习惯的养成.但是,从长远看,这样地抓学习反而从起点上开始,就使他们被逼上了不利于健康成长、健康学习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而且,各地中考也相继出现了名著阅读的考查题目,培养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成为共识。其内容的涉及意在引导学生有一种健康理性的读书风  相似文献   

17.
“阅读,横卧在精神生活的门口”。如何让中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进入精神生活的殿堂,从而滋润其生命的精神沃土,已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关注的焦点。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很少,因而语文素养较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渗透读书方法,思辨读书内容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技巧,使学生在阅读上更自觉、更主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形势下,职业中学的教育工作者真的有点"不担心职业生不会读书,只担心职业生除了不会读书什么都会".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有的放矢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合格"四有"新人,学生管理工作比教学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已成为职业中学教育工作者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一本好书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为它对人类的精神活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小学阶段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基础,对小学生而言,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至关重要.事实也证明,如今的素质教育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广泛阅读已成为学生的必须课.小学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素近书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阅读热情,营造阅读氛围,培养阅读技巧,让学生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与经典为伍,在“广泛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